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一个人既要享受思维的乐趣,又始终活得简单有趣,一定是超凡脱俗、常人难及的,金岳霖就是这样的人. 在西南联大执教时,有一个学生对金岳霖为何要研究逻辑学这门十分枯燥的学问感到很好奇,问他:“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金岳霖回答说:“我觉得它很好玩.”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根源于西方哲学的两大传统:分析的传统和内在论传统.分析的传统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重视概念,二是注重逻辑.这种传统贯穿于西方哲学的始终,这种传统特别表现在西方的逻辑学的发展中.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这种分析的传统,具体表现在它对语言分析的强调,对数理逻辑的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命题——哲学就是对命题的逻辑分析——成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的核心.不仅如此,逻辑实证主义还是对西方哲学中的内在论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传统逻辑学的演绎推理是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之下进行的。直言命题变形推理形式"SAP→SOP"的成立,超出了传统逻辑理论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一普遍规律的限制。我们可以把"SAP→SOP"这一推理形式看成直言命题变形推理中的特例,但不应该把它看成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传统逻辑学的缺欠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金岳霖的“逻辑哲学思想”,置于中团及世界逻辑和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加以审视,首次实现了对它的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对金岳霖关于逻辑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和时代意义作了深入精到的阐释,而且也对其历史局限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可以说,该书不仅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解读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范式,而且也对推进中国逻辑学、逻辑哲学和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逻辑方阵图表达了直言命题、模态命题、规范命题的对当关系,表达了负命题间的等值转换关系及充分条件命题与必要条件命题等值转换的条件.因此,逻辑方阵图在逻辑学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应给以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20世纪,传统逻辑学命运乖舛.试验逻辑学派在其间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试验逻辑学是由杜威创立,通过其本人和其学生胡适的不懈努力传入中国,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试验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批评和否定,但它本身并不是纯粹的逻辑学.国人在二三十年代对试验逻辑的推崇以及时传统逻辑的排斥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8.
50年前,王方名同志和我以"求实"的笔名,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对当时逻辑学问题讨论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的质疑,毛泽东主席看到后,于1957年4月11日邀请了学术界老前辈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周谷城、郑昕、费孝通和我们两人座谈,这在中国逻辑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今天纪念这件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界关于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概念”与“词项”的取舍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概念”与“词项”内涵与外延的上 ,以及传统逻辑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来看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而词项是语词在命题中的逻辑内容 ,是构成逻辑形式的基本要素 ,属于逻辑学的范畴。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用“词项”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选言命题及选言推理的研究是逻辑学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内容,中西选言命题及选言推理的研究则更为有针对性,它们各自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西选言命题及选言推理的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了解它们是为了解逻辑历史、提高自身逻辑修养,为逻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逻辑与科学、哲学的关系是科技文化学和科技教育学的重要命题。有一种"中国古代无逻辑"的说法,是一种误识,影响了对逻辑的深刻认识和影响了对逻辑的教育,需要改变和超越:其一,中国古代没有明细的逻辑学并不妨碍其他学术的发展。其二,中国古典哲学的有些基本概念和观念的提出超越了西学。其三,按照中国古代观念,逻辑不是形式是名理,辩证不是逻辑是易道,辩证法与逻辑学是统一的。据此提出逻辑学中国化方案,建议增加三条定律:定义的约定俗成律、判断的同异交得律和推理的容欠理由律。我国大学高等教育的辩证法课,应重新设计,以克服西方传统逻辑学的狭隘和局限。  相似文献   

12.
对案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进行了阐释和说明;将传统逻辑关于概念、命题、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现代逻辑关于命题逻辑等知识作为研究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工具和方法;探讨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各种案例和作用,以期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为逻辑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逻辑学工作者对传统逻辑中的特称否定命题不能换位提出质疑。有的认为在赋予若干条件后SOP能换位为POS;有的认为通过欧拉图可以证明O命题是能够进行同质等值换位的;有的认为以全称命题为前提的换质位法推理中O命题是能够进行换位的。通过对他们的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发现他们的看法偏离了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有悖于演绎推理的逻辑特性,存在误解特称量词"有"、"有的"的逻辑含义等问题。特称否定命题是不能换位的。  相似文献   

14.
正徐志摩这样描述他那个研究逻辑的朋友金岳霖:"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金岳霖主讲逻辑学,有学生感到这门学问十分枯燥,便好奇地问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推广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18个省市各中学启用了.其中《数学》第一册(上)添加了简易逻辑的内客,许多中学数学教帅对本节内容较陌生.本文就一些中学数学教师对某些问题的困惑及师大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带回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1 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指:词、思想、理性、规律等.逻辑学研究的是:判别一个推理过程是否正确的标准.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即用人工符号来书写逻辑法则,它是一门涉及数学、逻辑学、哲学等几门学科的横向交叉学科.传统逻辑用以表示命题形式和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证了逻辑学的基础地位及其对现代科学发展的作用,赞誉我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的贡献,指出金岳霖的道路是把逻辑学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作者提出,应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通行的学科分类,将逻辑学列为一级学科,充分发挥逻辑学对现代科学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作者参照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自己对逻辑学的分类方案。最后,作者对我国逻辑学的教学与科研、高等院校逻辑学课程设置以及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逻辑科学的现代化是逻辑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但纯粹的理论无法结出累累硕果,本文旨在将逻辑理论中有关命题理论的运用与演讲这一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相结合,分析命题理论在演讲中的重要性,说明命题的适当性对演讲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依据,解答如何在演讲中使人们的思想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标题中所说的逻辑学课,是指我国高等学校文科开设的传统逻辑学课而言的。关于传统逻辑这门课程要不要改革?逻辑界的专家们发表了许多论文,看来改革是势在必行,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不能有敢地为提高中华民族的逻辑思维能力服务,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本文想就如何改革传统逻辑课的教学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金岳霖学术基金会、中国逻辑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15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金岳霖学术奖颁奖会"在金岳霖先生的故乡浙江省诸暨市隆重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的领导、诸暨市人民政府代表以及获奖作者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纪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议程:1、致辞与颁奖;2、大会主题发言;3、分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20.
<周易>以及整个传统易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想及思维.本文通过对易学与逻辑学的关系、中国逻辑史和易学的现代逻辑学的研究,探讨了研究易学逻辑思想及"逻辑易"的方法论问题,以促使易学的逻辑学研究能够在合乎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