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归因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严重的现象,论述了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大学生学术失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之有效的策略。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应重视我国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杜绝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挫伤了广大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亵渎了学术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败坏了学风、教风和校风.文章总结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和表现形式,阐明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五大原因:学术制度尚不完善、忽视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有失公正、学术管理体制缺陷、奖惩机制不够健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学术道德规章制度、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力度、完善学术道德评价体系、规范学术道德管理体制、创新学术不端查处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止影响了学术研究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研究工作秩序,破坏了学术研究工作的氛围。为了提高学术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术界需要建立并完善学术伦理建设,通过加强学术伦理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此为基础改进学术研究工作氛围,实现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频繁出现是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自然折射、是学官制度带来的必然症候、是相关学术制度缺失的利益投机、是学者自律性迷失的庸俗表白。扼制高校学术失范必须多方施策:尝试学官分离、走高校管理的职业化道路;强化高校学术研究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深化高校的学习之风、强化学者自律、大兴诚实的研究之风,以纯净高校学术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学术问责制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高校学术领域中,各种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学术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如何维护学术诚信,化解高校学术界遭遇的信任危机,促进学术健康发展,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借鉴行政领域的问责制,建立学术问责制,对于防治学术失范,杜绝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是一项有益且有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学术失范成因与治理路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是个体道德水平、社会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失范论和文化结构论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成因进行了解读。学术失范之根源在于学术伦理失范,治理学术失范需要重塑学术研究精神,营造崇真尚实、自由独立、创新包容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气,通过制度他律和道德自律,重张学术道德,杜绝学术失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日益增多,高校成为学术失范的重灾区.造成学术道德失范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和学者个人的因素、教育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等,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它需要学者、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人员数量大增。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校学术人员一方面有力推动了我国整体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在学术领域也滋生了学术失范现象。由此,构建高校学术问责制的理论探讨应运而生,但要进入实践领域,应当充分考虑以下三个相关问题:高校学术失范现象大量滋生的归因问题、学术自由欠缺下高校学术问责制实施的风险问题、学术问责中的责任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术失范是在特定的学术制度环境下,学术人在从事学术研究中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而违背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学术规范的行为与结果。学术失范可分为理念性失范、技术性失范和道德性失范。现有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体制的力量左右着人文知识分子的生存法则。部分学人无视学术道德,缺乏起码的学术自律意识,导致学术失范行为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学术研究究竟是应当“为研究而研究、为学术而学术”,还是应当选择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术为天下公器,道德为学术之灵魂”[1].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应当从学术主体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维度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术主体的学术研究目的合道德化、合法化,在功利和道德理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提升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水平,使其从“面包学者”的现实不断走向“哲学之士”①的理想,从而减少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2.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本科生学术道德委员会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本科生学术道德失范事件鲜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校建立了本科生学术道德委员会制度,这对国内高校本科生学术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英丽 《教育科学》2012,28(1):52-56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对22所高校164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已基本显现,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了大学生的整个学业领域,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是较为普遍的失范行为。为此,在净化外部社会环境的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并加强教育宣传,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并提高自律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学术研究的主阵地,也是学术失范的重灾区。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学界的共同呼声。治理学术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而作为把高校学术研究成果推向社会的重要媒介,高校学报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遏制学术腐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高校学报应守土有责,从我做起,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学术编辑出版行为,勇于承担遏制学术不端的责任,大张旗鼓地倡导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5.
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纯净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良性发展的保障。在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生是推动我国学术发展的后备军,其学术成果关系到我国学术的健康发展。在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对策建议,期望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方卫星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2):116-120,128
我国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学术失范的另一阴暗面。这种阴暗面的存在又将引发人们的不公正感和激愤情绪,并败坏学风、文风和党风,浪费国家财力和学者精力,损害学术队伍的形象和声誉,最终将降低教授、研究生和整个学术队伍的学术水平。为了根治学术失范,我国必须制定一部《学术法》,把党和国家繁荣学术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国内外学术研究、评审与管理、出版中应有的学术道德、职业精神与成熟的方法、经验、原则、程序和制度以法律形式记载下来,并加以推广,从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规范学术研究队伍和学术出版机构的学术行为,加速科技创新并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对我国学术发展与繁荣乃至国家富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呼声在学界日益高涨.文章首先介绍了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然后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明玉 《文教资料》2009,(13):164-166
近年来,高校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蔓延,给我国学术发展与繁荣乃至国家富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学界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呼声正日益高涨.对此本文介绍了学术道德失范的概念及其表现,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学术研究日益繁荣与学术丑闻频发的大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学术失范行为的内涵与成因,并致力于多学科视角,探寻治理学术失范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1)学术失范主要涉及学术不端、学术霸权以及学术腐败;(2)科研人员自身发展的内部压力、学术环境中的失范机会以及科研人员对自身学术失范行为的自我合理化,共同诱发了学术失范行为;(3)对学术失范行为的治理,应从组织内部、外部和内外协调三个方面入手,实施多维度治理.基于上述发现,指出未来研究的主攻方向,并构建了一个学术失范的系统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学术研究是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实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诚信则是研究者的学术生命.然而,近年来,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发表方面学术失范与学术失信现象日益严重,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稿多投、不当署名、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