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三维摄像测量技术,从运动生物力学视角对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四川省武术队5名优秀运动员,针对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三维摄像测量,获得各阶段运动参数,量化分析各阶段数据特征。结论: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阶段致膝关节损伤具有普遍性,该动作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形式有半月板、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等;落地瞬间产生的冲撞力是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因素,决定落地瞬间冲撞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动员的体重、腾空高度及落地方式;体重是相对不变的量,而腾空高度决定该动作的完成质量,腾空越高,动作质量越高,同时为落地阶段赢得缓冲时间;在体重和腾空高度一定时,人体可以在落地阶段通过调整肢体动作来改变转动惯量和左右膝角的大小,延缓落地过程的时间,达到减少冲撞力峰值目的,以获得合理的缓冲保护膝关节。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跆拳道运动损伤的特点,对广东省跆拳道队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发现,损伤部位以足部、膝关节、肘关节部位最为多见;损伤性质多为软组织挫伤、韧带撕伤、肌肉拉伤;损伤原因多为负荷过重,自我保护不当和准备运动不足。研究认不,从事跆拳道项目的运动若能完善动作技能,减少重复单一动作练习,以加强医务监督,可以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的15个省市72名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膝关节、腰部、踝部和颈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筋膜韧带损伤,占21.48%;肌肉损伤,占19.01%;骨软骨损伤,占13.73%;肌腱损伤,占13.03%.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疲劳、要领错误和专注性差.通过对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损伤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师范学院体育专业135名学生和非体育专业2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运动损伤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和人均受伤次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球类、体操和田径,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依次为踝关节、大腿、足、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有缺点、准备活动不足及场地器械等问题,最主要的损伤种类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擦伤和挫伤。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预防的措施,以期为我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服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再损伤预防的研究进展,为运动员重返赛场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综述了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重返运动后发生同侧膝关节再次损伤或继发对侧膝关节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最新证据,提出应当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指导术后康复和重返运动训练。应当着眼于解决外科手术和现行标准康复训练中普遍存在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形成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的帮助运动员重返运动。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高校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高校篮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运动员膝关节的损伤种类、损伤技术动作及损伤致因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主要为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十字韧带损伤和髌骨损伤;造成其膝关节损伤的三种重要的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差与运动负荷过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近千名不同专项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扭伤或挫伤和肌腱韧带损伤,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篮球运动损伤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的病因学进行了调研分析。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患病率为36.40%;损伤种类多为关节囊及韧带损伤、髌骨劳损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损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踝、腰部等;具有明显的运动专项特点;自我保护能力差、技术动作有缺点及准备活动做得不好是主要的损伤原因;落地、倒地及传接抢断球是主要的损伤动作;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是构成运动损伤在伤种、病程、受伤部位等方面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实践课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了40名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结果显示: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短跑、跨栏、跳远三项学生运动损伤几率较大,最易损伤的关节是踝关节,膝关节次之,运动损伤以关节韧带损伤最高。建议:加强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训练,要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每次训练后安排适量的整理活动、按摩等,采用积极方法以促进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0.
男子冰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龙江省三个男子冰球队运动员的前五种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在127名运动员中,前五位的损伤是腰背肌肉筋膜炎、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和髌骨损伤,创伤人数为102名,占(80.32%).受伤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违反规则、其次是转弯压步滑行、急停、冲撞和倒退滑行,占(95.36%).损伤多发生在比赛期间;强掉运动员执行规则,提高防伤意识,发挥队医在防伤、治伤、急救及参与改进训练方法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占运动损伤的20%,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运动康复是运动员术后重返赛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对ACL重建术后的骨隧道的扩大产生影响,导致运动员在韧带二次翻修时需要植骨修复,并将病程延长至6个月以后,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负担。对ACL重建术后的骨隧道扩大情况及康复训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给ACL受伤运动员提供适度康复训练参考,使其尽早重返赛场,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马拉松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出现膝关节的各种损伤,有必要对潜在膝关节损伤进行预测。目前的预测方法都是基于专家观点和历史文献,预测确精度较低。为了解更多导致膝关节损伤的因素,提高预测精确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马拉松运动员的膝关节潜在损伤预测方法。首先分析了马拉松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特点和损伤因素。然后通过相似度测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3.
女运动员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女运动员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以解放军体育学院散打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时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及其防治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膝关节损伤产生的原因,损伤的性质,训练年限与损伤的关系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止膝关节损伤的方法和建议,目的是希望引起对膝关节损伤及其防治的重视,以减少它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水中运动疗法对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水中运动疗法对骨性膝关节炎病人的疗效,选取骨性膝关节炎病人50例,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运动组采用水中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分别测量他们治疗前后的关节运动角度,并运用改良的日本外科协会的《膝关节功能评定表》对疗效进行评测,结果显示水中运动疗法与物理疗法相比,能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对相关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析踝关节韧带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命名、分类、病因、检查、诊断、康复作了系统的分析说明.强调在损伤早期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结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及避免出现慢性踝关节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散打两种侧踹腿攻击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运动学和解剖动力学的角度,采用影片分析法对散打正向提膝侧踹腿与侧向提膝侧踹腿两种不同踢法的特点、优劣及其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正向提膝侧踹腿的攻击时间和平均速度均优于侧向提膝侧踹腿,但击中踢靶的瞬间速度却劣于侧向提膝侧踹腿,两者差异均达非常显著性 (P<0.01) .正向提膝侧踹腿比侧向提膝侧踹腿合理主要在于提膝速度快,攻击时间短,隐蔽性强,动作灵活易于完成,提膝时身体正向表面面积较小,有利于防守.  相似文献   

18.
浅析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长春市初中及少年体校的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情况的调查,找出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损伤的措施和办法,供广大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跳远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优秀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福建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比赛的56名男女优秀毽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福建省优秀男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7.1%,福建省优秀女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4.0%,损伤率与技术运动运用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等因素有关。常见损伤类型有韧带损伤(43.8%)、关节损伤(31.3%)、肌肉损伤(24.9%),损伤部位以大腿、膝部、足踝部、腰、小腿比较多见。结合毽球运动特点就导致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