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林认为自然与自我是绝对同一的,它们在本性上是一体的。哲学本身是自然与精神彼此向对方发展的双向过程。其中先验哲学是探索自我意识活动的发展历史,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要以自我的直观活动层次的提高为依据。自我的直观活动经历了从最初级的自然中的自我到最高级次的自我意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的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发展过程。谢林正是在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无差别的绝对同一自我。  相似文献   

2.
音乐活动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情感的体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力。教育者不仅要学会正确运用音乐教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音乐教育蕴含的深远影响力,最大可能地挖掘音乐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自我意识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自我意识结构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几个主要方面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以期为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形成的。其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认识与评价,从事幼教专业中的一系列情感体验以及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规划期望和对自己的专业规划。调查显示,云南省玉溪市某幼儿园女教师的专业自我认识、专业自我体验、专业自我调控得分均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外部环境支持、内部良好的职业动机和职业认同感是影响教师专业自我意识的主要因素。要建立支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教师要以积极心态面对幼儿园工作,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正确、恰当地评价自己是比较困难的。但学生从小就应该学习一些自我评价的方法,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还不能完整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适时地进行自我评价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自我意向活动,是促进智能发展的重要心理品质。自我意向活动是动机、注意、兴趣、情趣、意志等与智力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地施展,才能说明教师通过有效的主导手段,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性,而达到艺术化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论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自我意识问题;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发展完善中自我意识的作用。在前一问题中,阐明了作为人的意识的两个方面的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之间复杂、深刻的关系,自我意识在人类适应活动中的巨大意义,并对各种歪曲和贬低自我意识作用的思想错误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后一问题中,对自我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从被动自我到主动自我的发展过程以及自我意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了分析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者之间的协调和转化,尤其是精神自我中的主动自我和被动自我之间的协调和转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我同一性是人格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体现,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教育最终为了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因此,理解并掌握自我同一性的规约有助于顺利高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电大学生自学过程中自我监控非常重要。自我监控是学习主体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控力是一种意志品质,对学习具有多种作用。自我监控可从常态、动态、发展的角度和意义上进行结构分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必须做到激发积极参与的情感,直接传授监控的知识,培养技巧等等。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这其中既有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又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如:协调与家庭的关系,关注孩子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提高他们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以增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成就水平的目的,并促进他们自我评价能力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师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师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问卷”对652名高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在性别、城乡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个别维度上存在着性别和城乡的显著性差异:女生的专业发展自我认同的水平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自我调节水平上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2)不同年级的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四年级的学生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3)教育教学实习对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着显著的影响,参加教育教学实习能够提高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93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除幻想因子外,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无显著差异;(3)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正性、负性应对方式相关极其显著;(4)自我意识各因子对应付方式各因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他们在力图摆脱矛盾的困扰、获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发展趋向。正确研究、认识这些特点和发展规律,实施及时的教育和诱导,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Social anxiety in the peer groups is currently viewed as typical of early adolescence. This awkwardness with peers is supposedly a consequence of the of the multiple changes occuring during this period. Nevertheless,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xiety with peers, as well as its 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is scarce. To shed light on these issues, a total of 508 French fourth-to-ninth-grader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ssessing their perception of social anxiety with peers. They assessed also various aspects of their self-consciousness and perceived peer acceptance, because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se two social cognitive dimensions were correlated —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respectively — with social anxiety. Within each of these three general domains, several more specific variables were considered. Specifically, inward and outward self-consciousness were distinguished. Overall, a decreasing tendency with age was observed for social anxiety and inward self-consciousness, although the participants increasingly perceived thewselves to be neglected by their peers. Correlational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inward self-consciousness, outward self-consciousness, and perceived peer acceptance contribute independently to social anxiety.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青年尤其是大学生面对的重要人生发展课题。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深入地剖析了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分析导致青年自我同一性扩散的主、客观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心理矛盾和冲突,最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创作者“自我意识”的宣泄是促使书法和绘画本身成为独立的审美形式的主要因素,“自我意识”给中国书画艺术品灌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正因为它的驱使让书画家们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使之内心精神世界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17.
穿越依附性教育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附性教育实践是指教师习惯于以非自主的方式工作,其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发育不良,消极应付和对待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这种实践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形壁垒,使教师陷入封闭、狭小的"实践圈"内,严重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深入了解依附性教育实践形成的原因,才能多维度地穿越依附性实践,实现教师由"只能这样做"到"还能怎样做"的对个人自我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论学生学习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反思能力普遍较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势在必行。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根据学者对自我意识的阶段性划分,可把学生的反思分为被动反思阶段、教师指导下的反思阶段和学生自主反思阶段。各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同,反思内容也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9.
大学自我维持是大学组织自我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为,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大学的兴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对大学自我维持的要求不同,作为社会中心的大学主要依靠自我维持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20多年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理清研究脉络的同时,探讨了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走向,以期对促进我国青少年自我意识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