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线索是新闻之源,特别是今天各媒体之间竞争激烈,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样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线索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鼓励记者在获得更多的线索上下功夫。记者获得线索的途径很多,我大致归纳了四种:一是从重大政策、活动及讲话、会议中获得。二是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通过亲友、朋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记者都有可能发现新闻线索,这就需要记者要时时睁着“新闻眼”。三是报纸、网络和其它媒体,这里有大量的新闻资源,有很多新闻可以开启记者的视野,帮记者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四是来自…  相似文献   

2.
乔静 《青年记者》2006,(12):83-83
互联网对传统报纸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的通信手段、现代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商业运作空间,更为报纸的各项业务提供了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报纸新闻业务中,无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还是新闻策划,都能借助互联网得以拓展和提升。利用互联网挖掘新闻线索以往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一般是读者报料、参加活动、翻阅文件等,而互联网以其不断膨胀的普及率和多样化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更为庞大、便利的“信息源”,往往可以启发那些独具慧眼、善于思考的记者、编辑去发现有…  相似文献   

3.
朋友是记者的财富。朋友愈多,记者愈富有。 朋友之所以是记者的财富,因为朋友能提供信息,提供新闻线索,提供采写的种种有利条件。 1982年11月11日下午4时21分,日本共同社驻北京的一个记者向全世界第一个报道了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烈日涅夫逝世的消息,比塔斯社公布的官方讣告抢先了39分钟。为此,这条消息被评为1982年日本新闻协会的获奖作品。这位记者之所以不是在莫斯科,而是在北京采访到这一重大新闻,靠的是朋友。他说:“为了注视中(苏)关系的演变,我加强了东方信息网,这条消息只是落入已经张开的  相似文献   

4.
《扬子晚报》元月十一日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短新闻,文中写道:本报决定在全国晚报短新闻大赛中增设“新闻线索奖”和“金点子奖”。“凡由读者提供线索或出点子而写  相似文献   

5.
钟翠凤 《当代传播》2005,(6):104-105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打出了“提供新闻线索有奖”的广告,而各大传媒上由老百姓提供线索后采写的新闻也越来越多。于是,一类新新职业者开始出现——新闻线人。新闻线人的概念和种类有资料显示,我国的新闻线人大致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从本质上说,新闻线人从事的是一种交易行为,线人提供的新闻线索一经采用,便获得几十到几百不等的奖金。2003 年11月,北京《新京报》打出了“首期万元线索大奖”的广告, 很快,一篇引起较大反响的核心报道的线索提供者获得奖金一万元,这是迄今国内最高的新闻线索奖。2003年12月9日,伊拉克人贾迈勒,这位让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全球10秒的新闻线人,前来新华社北京总部接受了新华社颁发的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2004年5月开始,新华社在新华网以及新华社旗下的各个报刊醒目位置公布有偿报料的热线电话,把新闻线人争夺战推向了白热化。  相似文献   

6.
有些通讯员时常感叹一些好的素材被记者捞走了,自己得到的是“鸡肋”新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不然,有一位通讯员和一记者往来较多,在一次闲聊中,他在记者的启示下得到一条颇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便顺藤摸瓜,深入采访,写出了一篇较有分量的通讯,发在一家大报上。他抓新闻的“快”与“准”,使这位记者也大吃一惊。自叹这一有价值的新闻,竟从自己鼻子底下溜走了。这位通讯员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比別人多了一个心眼。法能想到,到手的素材是否与中央的方针、政策相吻合,并能发现被忽视了的“空隙”。他认为,  相似文献   

7.
本人采写的《珍贵的财富》一稿(载于《大众日报》1997年12月23日一版),得到令自己受宠若惊的回报;在获得1997年度大众新闻奖一等奖、1997年山东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捕捉到这条新闻线索,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自《家报》创办至今7年来,编辑记者就一直在试图了解读者,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和服务。因为我们深知,现代报纸从事产业化经营后,对读者的了解更是一个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读者,也就意味着没有广告,没有广告也就意味着无法生  相似文献   

9.
本人采写的《珍贵的财富》一稿,得到令自己受宠若惊的回报:在获得1997年度大众新闻奖一等奖、1997年山东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捕捉到这条新闻线索,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年12月上旬的一天,并没带采访任务的记者赶到庆云县,得知县委书记王树理在家,便到他办公室与其闲聊。当时王获得要调往省直一部门任职的信息,不免谈起在庆云任职期间的感慨以及临走要处理的事情。他无意中谈到,走时要带走1700封批评性的群众来信,以后经常翻看一下,时刻牢记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以此激励、…  相似文献   

10.
报纸新闻的改革应从何入手?尚宜之、沈俊法撰文认为:首先要研究读者的需要。在报纸新闻和读者这一矛盾统一体中,读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它对报纸及其新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者需要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的,大体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信息需要——形象需要——理解需要。这三种需要由低至高,由浅入深。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需要是递进式发展的,在没有获得这一新闻事件的信息之前,不可能产生形象需要;对于尚不明确它的重要意义或与本身关系不大的新闻事件,也不可能产生理解需要。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这三种需要则是相互渗透的。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读者的需要,也就没有报纸新闻。报纸新  相似文献   

11.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陈俊旺  张屏 《新闻前哨》2011,(12):41-42,44
接转线索强根固本新闻线索是报纸做好新闻、服务读者的根本。读者部的工作,紧紧围绕接转新闻线索展开。成立于2000年的读者部,主要负责接转楚天都市报24小时新闻热线,打理大楚网和楚天都市网的新闻报料台,接待读者采访,  相似文献   

13.
我是企业报的一位专职记者,同时兼任全国十多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除此之外,我还面向全国开设一条“维权专线”。因此,我经常接到媒体记者给我打来的电话,向我“讨要”相关线索和材料。鉴于此,我便主动承担起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任务。怎样向新闻媒体提供报道线索?什么样的新闻线索才能被适时采纳?  相似文献   

14.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1,(Z1):46-47
我采写的消息《四名暂住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最近获得了广东新闻奖三等奖和深圳新闻奖二等奖及深圳市人大好新闻三等奖。不少朋友问我:你是跑共青团、妇联线的记者,何以能抓到这条新闻呢? 其实,这条新闻恰恰来源于团组织的一次会议,来源于会上领导讲话时脱稿而出的一句插话。 去年4月29日,应深圳市宝安区团委邀请,我去该区采访宝安区青年工作会议。会议8时30分开始,同行中的不少文字记者拿到会议材料后,在9时前就已陆续离去。我呢,想趁此机会了解一下该区团组织“五四”期间有哪些活动,也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其它新闻。故…  相似文献   

15.
蒋明 《新闻前哨》2001,(12):30-31
谈到报纸,就离不开读者。若没有读者,报纸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因此,要办好报纸,特别是党报,不能不研究读者心理,这是对每位编辑、记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所出版报纸有无宣传效果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读者,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了解读者,更有效地发挥报纸的宣传作用。 一、读者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报业不断发展,报纸种类的增多,其读者面开始扩大,读者对报纸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后,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报纸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进入市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读…  相似文献   

16.
新闻线人是指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人。有学者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①记者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采访得知,在编记者以外人员,特别是机关公职人员利用职务活动中获得的内部信息写成的新闻作品,已成为媒体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编辑必须找到合适且足够的新闻线索来保证这一天的报道。这就意味着新闻采编一线永远离不开线索。另一方面,从职业特点和岗位考核来说,无论是以新闻采访为己任的记者,还是以统筹把关为职责的编辑,寻找线索都是自己的本分。那么,新闻线索到底该怎样寻找?寻找新闻线索有没有独门暗器呢?如何为自己获得稳定且丰富的线索呢?  相似文献   

18.
我与徐洪强、孙宗勇、田宏耀4人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荣成,有位尘封半个世纪的“刘胡兰”》一文,最近在山东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评选中受到专家和评委的肯定.被评为“新闻精品”奖。现将发掘报道体会奉献给读者。 一条震撼人心的线索 1999年3月2日.我正在审阅通联部送来的百余篇稿件时,有一封来自河南日报社老干部处写给本报的信,启开一看,不觉眼前一亮。寄信人是原河南日报社资深编辑王秉亭。这位建国前从山东荣成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信中提供了一条重要新闻线索:58年前,荣成县(现为荣成市,属威海地级市…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的难点之一,也是记者获取新闻和新闻线索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新闻报道是不应该忌讳会议的,会议是个“富矿”,会议里面有“黄金”。记者要善于从“富矿”中提炼出“黄金”,把它献给读者、观众和听众。怎样从会议的“富矿”中提炼出新闻呢?这需要记者充分利用会议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去“挖会”,把埋在会议中的“黄金”挖出来。也就是要精心构思,精心写作,这叫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的扩版或增刊开始了.各报都在为争取读者想方设法找寻新闻线索,甚至不知不觉地开始参与新闻的制造,以致“新闻策划”这个企业公关的名词已被广泛使用于新闻报道.而且不少参与制造的事实属于“主旋律”,例如营救被拐J[童、扶贫济学等等。一些过去偶尔采用的报道方式.现在经常为记者们广泛采用,例如体验式报道、精确新闻(调查新闻)等。这些问题是否符合新闻职业规范,目前正在讨论.暂时不谈。这里我谈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希望新一轮扩版的报纸注意。一、谨防精彩而虚假的软新闻。扩版主要以社会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