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酒令     
《寻根》2017,(1)
正酒令是酒席上助兴之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行令饮酒",即酒席之上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对诗联句或进行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酒令起源于春秋战国,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所谓"觞政"就是酒令。明代王志坚在《表异  相似文献   

2.
提起老子,人们一般以为他“绝仁弃义”,是不讲仁爱的。其实,他有自己独特的仁爱观。本文拟围绕老子的仁爱观进行探讨,以求正于方家。关于仁爱,在《老子》一书中有一些表面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说法。如一方面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以下引该书只注章次)仿佛天地、圣人都不讲仁爱;另一方面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道与“善利万物”的水接近,似乎又具有仁爱之德。其他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第十九章),令人感…  相似文献   

3.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土的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章节、字句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今本《系辞》上第九章。即“大衍之数”章,为帛书《系辞》所无。帛书《系辞》在“《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後,紧接的是“《易》有圣人之道四焉”章、即今本《系辞》上的第十章。帛书《系辞》的祖本到底有没有“大衍之数”章?或者说,“大衍之数”章到底是西汉  相似文献   

4.
正以德报怨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其原文出于《老子》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有些解《老》者对《老子》第63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的经文提出质疑,如姚鼐、奚侗、马叙伦、蒋锡昌等,这是不可取的。帛书《老子》甲本正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可见今本《老子》第63章的内容无误)与该章义旨相关的第49章则说:"善者吾善  相似文献   

5.
一、性本能——《易》与丹道的共同出发点1.《易》崇尚生殖。柳华阳《慧命经》说:“儒所修道之经文,莫不以《易》谓之首也”。又说:“殊不知《易》之源头,乃道之祖宗也。”柳华阳认为儒家经典以《易》为首,而道家即以《易》的源头为其宗祖。那么,《易》的源头在哪里呢?用一句话概括:即生殖崇拜、性崇拜。我们这样讲有三条根据,第一,生殖崇拜、性崇拜几乎是世界上一切原始人类共同存在过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二、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其中殷易《归藏》首坤次乾,标志着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崇拜,以及女性在社会上的…  相似文献   

6.
牧野之战周军的总指挥是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有关他的姓名叫法很多 :吕尚、姜尚、姜子牙、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俗称的姜太公等等。如 :《中国历史便览》云 :“俗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说的就是吕尚的故事”。这里把“姜太公”解释为“吕尚”。《史记·周本纪》云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把其中的“师尚父”解释为“姜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号之曰‘太公望’。”《说苑》云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在《封神演义》中又有“姜子牙”的称呼。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叫法 ,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7.
城南客话     
步障:實物和常理《辭海》“步障”條云是“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綫的一種屏幕”,引《晋書·石崇傳》:“崇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作紫絲有布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沈從文編著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從本圖和敦煌開元天寶間壁畫《剃度圖》、《宴樂圖》中反映比較,進一步得知古代人野外郊游生活,及  相似文献   

8.
为学日益与为道日损——老子认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学日益老子对知识、智慧的态度从现象上看似乎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以下引该书只注章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五十六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五十三章),表现出对知识、智慧的重视与肯定。另一方面,他又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十九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六十五章)似乎对知识、智慧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实际上前一种知,是合于大道之知,人也只有具有这种合乎大道的智慧、知识,才能“行于大道”。后一种智,是世俗的经验之智,是一种聪明巧伪…  相似文献   

9.
《陋室铭》的作者不是刘禹锡段塔丽《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日的文学佳作。人们普遍认为是出自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之手,但无论是在今本的《刘梦得文集》中,抑或是在《刘宾客集冲,都没有收入此文。据《旧唐书》卷一六○本传记载: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失败...  相似文献   

10.
衷氏源流考     
衷鑫恣 《寻根》2020,(1):116-119
“衷”姓是我国比较罕见的姓氏,原本为“哀”。现在主要聚居于福建武夷山市(旧崇安县),江西南昌县、万安县、赣州市,湖北监利县及台湾地区,他处也有零星分布。关于哀氏的概述,郑樵《通志》卷二八载:“哀氏,谥也,未详何王公之谥与。汉有哀章,事王莽。金陵有哀仲,种(梨)。《述异记》宋有哀道训,望出南康东阳。今建州多哀族。”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六云:“哀,《后汉书·更始传》:‘王莽使国将哀章守洛阳。’(唐章怀太子)注曰:‘《风俗通》,哀姓出自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相似文献   

11.
清代河北学人邓云乡清代前期河北学人影晌最大的首先要说到颜习斋和李恕谷。北京在本世妃二三十年代之间,在府右街中南海西墙外有一所著名的“四存中学”,就是以颜、李的“四存”学说来标榜的。何谓“四存”?就是《存性》、《存人》、《存学》、《存治》(钱宾四《中国...  相似文献   

12.
许姓祖地考     
李立新  王道生 《寻根》2006,(5):100-105
炎帝、许由与文叔《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文叔。他们似乎均为许姓始祖,让我们逐一予以分析。(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  相似文献   

13.
《老子》通行本中第二十七章和帛书本内容有较大的不同 ,本文在对这章文本对照分析的基础上 ,并分别就两种版本的《老子》中与第二十七章相关内容有重要关联的四十九章和六十二章也进行了系统分析 ,力图找出三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纵观《老子》全文的基础上 ,就《老子》第二十七章中 ,通行本和帛书本究竟哪个更切合《老子》的本义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作者认为 ,无论是就这三章之间文意的连贯方面 ,还是就老子思想的总体特征方面 ,帛书本的第二十七章的文意可能更切合《老子》的原意。《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圣人 (善人 )本身的“师”、“资”对象问题 ,而不是像通行本那样强调“善人”、“不善人”之间的相互师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坛经》中“獦獠”一词读法─—与潘重规先生商榷蒙默《中国文化》第九期载活重规先生《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撩”》一文,考此“撩”之“”为“猎”字之俗写,旁徵博引,洋洋洒洒,五千馀言,宜若可以论定矣,而潘先生虚怀若谷,谦光照人,谓“管窥所得,不敢自信,草...  相似文献   

15.
敦煌遺書中《諸文要集》殘卷,今藏北京大學圖書舘。據張玉範女史《北京大學圖書舘藏敦煌遺書目》(將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五集中刊布)揭載,略云: 一九一 諸文要集殘卷唐大曆二年(767)寫卷子 長二八○釐米,高廿九釐米。厚紙七張。第一紙殘甚,餘均有殘損。凡一五三行,行廿  相似文献   

16.
张崇琛 《寻根》2003,(1):40-41
古有元日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时犹存,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皆咏其俗。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原为房屋之名,字本作“”。《广雅》:“,庵也。”《广韵》:“,草庵也。”《太平御览》卷一八一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后径写作“屠苏”。如《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相似文献   

17.
王靜安先生《人間詞話》以境界說為宗。先生自言,其說與嚴滄浪(羽)所謂興趣、王阮亭(士禛)所謂神韵相通,衹是一僅“道其面目”,一則“探其本”而已。(見《詞話》第九則。又《詞話刪稿》第十三則云:“言氣質,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①然而近時論者,多有視境界說為西方理論影響下的產物者;劉若愚即曾說:“王國維受叔本華、尼采諸  相似文献   

18.
班姓探源     
李英斌 《寻根》2002,(5):104-107
据《中华姓氏大全》载,班姓来源有二说:一是楚国若敖(熊仪)的孙子 於(字子文)生后被弃于诸梦泽,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以班为姓,《西溪丛谈》认为班应作“斑”;另一说是班氏为楚国令尹班的后代(见《风俗通》),《通志·世族》则云:班以名氏为姓,谓强生班,因氏焉。其实两说同出一源。远祖追根春秋时代楚国熊生熊仪,谓之若敖。其后有子文,子孙以为姓(不作“斗”,另有“斗”姓,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宋史》有斗盖)。《史记·楚世家》称若敖出于芈姓。鬻熊之后,以熊为姓。熊姓的来源相传为黄帝有熊氏之后;另一说是周成…  相似文献   

19.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讲出了一个平凡的道理:人的阅历越多则越容易明白世情;接触的人多了则阅历也会多起来。这说明实践经验的重要。刘禹锡讲的这十个字包含深刻的道理值得记取。(栗)“经事还谙事...  相似文献   

20.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