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50岁才得一子,取名叫海婴。鲁迅先生自然视海婴为掌上明珠。在海婴成长的过程中,鲁迅先生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海婴的发问总是一本正经地给以回答。在许广平的回忆录里,记载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又妙趣横生的父子对话:  相似文献   

2.
鲁迅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喜欢朋友鲁迅的儿子海婴刚学会写字时,鲁迅就教他给当时住在北京的祖母写信。每次祖母捎东西来,鲁迅都告诉海婴是谁送的物品,使他留下印象。鲁迅还教育海婴尊敬自己的朋友。每次朋友来访,鲁迅都让他出来作陪。久而久之,鲁迅用  相似文献   

3.
父子亲情,其乐融融 在儿子周海婴的成长过程中,鲁迅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父爱。海婴小的时候,每天深夜,鲁迅一定会在他熟睡以后,轻轻上楼,走到海婴的房间,查看他是否把被子蹬掉了,然后细心地替他盖好。平时他也很喜欢逗小海婴玩,海婴玩倦了,鲁迅就把他放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哄海婴睡觉。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49岁时才喜得贵子海婴,自然爱如掌上明珠。海婴刚懂事,鲁迅就非常注意鼓励他独立思考,启发他敢于向大人发问。哪怕是提出幼稚荒唐的问题,鲁迅也是含笑倾听,耐心解答,从来不使孩子失望,更不会粗暴回绝。有一次,海婴问他:“爸爸,侬(你)  相似文献   

5.
周海婴是鲁迅先生的独生子。当海婴出生时,鲁迅已经49岁了。老蚌生珠,舐犊之情,不言而喻。但鲁迅先生的爱子之心与教子之法,则根本不同于一般。海婴小时候相当调皮,常好外出惹祸。鲁迅先生虽然感到“管束颇觉吃力”,但从不纵容娇惯孩子,总是坚持正面说服教育。有一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0,(3):42-43
尊重孩子 有一次,鲁迅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吃鱼圆时,客人都说新鲜可口,只有海婴说鱼圆是酸的。  相似文献   

7.
鞭打与体罚鲁迅反对小学教师鞭打儿童,但有时他也会对海婴加以体罚,那是遇到儿子太执拗顽皮的时候。但直至他去世,也不过寥寥可数的不多几次。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照海婴身上轻轻打击,样子很严肃,海婴赶快就喊:“爸爸,我下回不敢了。”平静地谈死许广平回忆了鲁迅和海婴之间的这样一段谈话:“爸爸,人是怎么死的呢?”“是老了,生病医不好了死的。”“是不是你先死,妈妈第二,我最后呢?”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即使工作很忙,每天至少有两个预定的时间必定是和海婴在一起。这就是两餐之后,女工在用膳时,一面为了不使小孩打扰她们吃饭的便利,一面借此饭后休息的时间,海婴和我们一同在房里。有时鲁迅是欢喜饭后吃少许糖果或饼干点心之类的,他会拣几块放在桌子角上,自己慢慢地吃。海婴跑来了,第一眼看见先冲到他跟前,毫不客气地抢光,有时还嫌不  相似文献   

9.
反对打孩子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那一年,鲁迅年近50,中年得子,可见海婴对于父母而言是多么宝贵。“海婴”这个名字,是鲁迅取的,有“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0.
往事回忆     
童年的记忆1932年,我出生在上海。那时鲁迅住在大陆新村,和我家有一定距离。据我母亲回忆,我父亲是经常去鲁迅那里的,而我母亲和孩子每周六都会去一次。三个孩子一起去怕太吵闹,父母每次只带一个。因此,我要三个星期才能见到鲁迅一次。海婴比我大三岁,我每次去鲁迅家,就是和海婴一起玩。当时我还太小,懵懵懂懂的,对事情没有什么记忆。鲁迅去世时我才4岁,对人的死亡似懂非懂。母亲抱着我去给鲁迅送葬,我认为鲁迅伯伯睡着了。  相似文献   

11.
刘兰 《文学教育(上)》2011,(18):152-152
鲁迅只有一个独子周海婴,晚年得子的鲁迅对海婴疼爱有加,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而他与儿子相处,却是宠而不溺,其乐融融的。  相似文献   

1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自嘲》中的名句,其中的“孺子牛”是鲁迅的自况之词。“孺子”,《现代汉语词典》注:“〈书〉小孩子。”诗中的“孺子”指鲁迅之子海婴。1932年10月5日,鲁迅、许广平应郁达夫、王映霞之邀,作客聚丰园,“同席为柳亚子夫妇、达夫之兄嫂、林微音”(《日记》)。因刚满3岁的海婴染病,许广平没有赴晏,席间话题便不免谈及“孺子”。鲁迅晚来得子,对其溺爱有加,郁达夫便自然地想起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中的一个典故:“同里钱秀才季同,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  相似文献   

13.
给爱子命名鲁迅先生五十岁头上,才有了爱子海婴。他当然是很高兴的。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呢?先生以商量的口气征求许广平的意见: “想到想起两个字,你看怎样?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就叫他海婴。“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但绝不会雷同。译成外国名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个名字,自己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也是自己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先生想得如此精细周到,而且一点也不自专自是,完全是以爱、以诚、以平等为基点的——许广平欣然同意了。海婴是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晨八时诞生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常人的心目中,我们总以为鲁迅擅写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认为他应是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的。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因为有鲁迅充满父爱的艺术教育方法,海婴最终成才。鲁迅虽晚年得子,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这一点就连现代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也对鲁迅赞不绝口,说:"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那么鲁迅教子有什么高明之处呢?下面我们选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表明了他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态度。在家庭里,他是一位宽厚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他的教子观主要有四条。1.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一首诗中写了这样的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就是说,英雄豪杰也要懂得怜爱子女的道理,也要付出怜爱子女的深厚感情。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天命之年得子,取名“海婴”,即在上海出生的婴儿。鲁迅先生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夜间上楼,他总是脚步轻轻的。如果小家伙睡觉时把被子蹬开了,他就小心翼翼地给孩子盖好。孩子睡醒了…  相似文献   

16.
安文江 《学习之友》2006,(10):58-58
在纪念鲁迅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时候,周海婴推出了30万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在最后补上的《再说几句》一节,海婴披露:1957年,毛主席在上海请周谷城、罗稷南等湖南老乡叙谈。其时正值“反右”.罗稷南先生斗胆向毛主席提出个设想: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主席沉思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相似文献   

17.
由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等同志合写的《鲁迅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最近已完成初稿。周建人同志与海婴同志对这本书的写作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周老为这部书稿题了书名,最近又新写了一篇鲁迅教育活动的回忆录给这本书作代序。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鲁迅的教育实践”,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鲁迅一生的教学工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不赞成打骂或体罚儿童,主张将天性的爱更加扩张,醇化,用以教育孩子。他就是这样教育儿子海婴的。有一回,鲁迅先生的稿纸正写到一半,海婴来了。突然,他的小手在笔头上一拍,纸上立刻涂了一大块墨。鲁迅虽十分爱惜他心血铸成的东西,可也没有发怒,只放下笔说了一句:“唔,真可恶。”遇到儿子有时太执拗,三番五次说不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09,(22):158-159
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担任顾问、长孙周令飞主编的《鲁迅的艺术世界》日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鲁迅的艺术世界》收集鲁迅先生的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徽标设计以及收藏的碑帖、版画、古钱币、邮品等380余件,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充分展示了鲁迅艺术世界的广博和艺术修养的深厚。编撰者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充分利用上海、北京两家鲁迅纪念馆、博物馆的馆藏(海婴先生帮同协调),  相似文献   

20.
怜子如何不丈夫———大大方方地爱自己的儿子   192 9年 9月 2 7日早晨。  上海福民医院。  “哇———”一个婴儿赤红的身子终于被医生从母腹里取了出来。  这就是海婴 ,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其时 ,鲁迅49岁 ,广平 3 2岁。广平难产 ,是经受了三十多小时的阵痛 ,通过手术才生下儿子的。  “小红象”是鲁迅、许广平对儿子的昵称。这昵称还是有来历的 :象多是灰色的 ,如果遇到白色、红色的 ,一些国家就视为国宝了。林语堂曾赞鲁迅在中国的难能可贵 ,誉之为“白象”。许广平则在《两地书》中借用 ,叫鲁迅做“小白象”。鲁、许将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