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余庆云 《云南教育》2001,(24):37-38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凡大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无不受诗歌的滋润和哺育,屈原、曹操、文天祥、毛泽东等,诗歌给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伟大成就增添了灿烂光彩。《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白居易强调圣王以诗“酌人之言,补己之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成为广为流传的启蒙读物,足见我国尊诗的久远。中华民族人才辈出,诗教功不可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所说的文章,自然包括诗歌。诗歌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诗歌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利器。汉代设立乐府,采集诗歌,…  相似文献   

2.
论文天祥狱中诗刘华民南宋灭亡后,元世祖至元16年(公元1279年)10月1日,文天祥被押到燕京.投入监狱,至元19年12月9日.从容就义于柴市口。在囚禁3年多的日子里,文天祥援笔赋诗,遣兴咏怀,留下了105题154首诗歌,收在《指南后录》和《吟啸集》...  相似文献   

3.
李白于天宝十二年至天宝十四年先后多次到池州(当时的秋浦县),写下大量诗作,其中《秋浦歌》十七首最为著名。文章通过对《秋浦歌》及李白池州系列诗作的解读,探讨李白在池州逗留时间之久的原因,以及李白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诗歌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4.
“诗所以发性情之和”是文天祥的诗歌本体观,并进而提倡“动乎情性,自不能不诗”的创作境界。其诗歌功能观是发展变化的,对言志抒情、讽谕教化和审美愉悦功能在前、后期各有所侧重。文天祥重视诗人学养,也强调生活经历、社会实践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推崇古诗、倡导古风和注重内容、大处着眼,是文天祥诗歌品评观的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天祥诗学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所以发性情之和”是文天祥的诗歌本体观 ,其诗歌功能观是发展变化的 ,对言志抒情、讽谕教化和审美愉悦功能在前、后期各有所侧重。文天祥重视诗人学养 ,也强调生活经历、社会实践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推崇古诗、倡导古风和注重内容、大处着眼 ,是文天祥诗歌品评观的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于文天祥的研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总体艺术特征、狱中诗、《胡笳十八曲》和《集杜诗》等。他的交往诗虽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研究的力度却不够。本文着重从复杂的时代思想、社会环境、城市时尚和江西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文天祥交往诗特色的成因,并探讨它对文天祥行事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集句诗(二)     
至福安第六十二[宋]文天祥握节汉臣回,麻鞋见天子。感激动四极,壮士泪如雨。思故乡第一百五十六[宋]文天祥天地西江远,无家问死生。凉风起天末,万里故乡情。集句诗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文天祥的《集杜诗》却是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他专集"诗圣"一人的诗句,就是为了"以诗存史"。文天祥在《集杜诗》的《自序》中说: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者认为,文天祥前期诗多无价值的酬赠之作,在后期,由于生活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诗风受到杜甫影响,所作多慷慨悲壮。其实,文天祥对杜诗的喜爱是一以贯之的,其前期诗亦受到杜诗浸染。本文全面论述了文天祥前后两期诗歌与杜诗的关系,具体分析了他对杜诗的学习、继承和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皎然《诗式》是唐代诗歌理论史上最有分量的诗学著作,是对此前长期关于诗歌风格研究的一种新的发展,其中很多的诗歌理论对中国诗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诗式》风格论和诗境论作简要的分析,可见《诗式》对司空图品味诗歌意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110~ 111页 :“文天祥……转战江西、福建、广东。转战中 ,他写下《过零丁洋》一诗 ,表达宁死不屈的决心。最后文天祥在今广东海丰以北的五坡岭被俘。”编者显然将文天祥写诗的时间与被俘的时间搞颠倒了。无论文学书籍还是史书 ,均介绍文天祥写诗的时间是他被俘后押解过零丁洋的途中文天祥《过零丁洋》写于被俘之后$辽宁省锦西化工总厂一中@叶枫  相似文献   

12.
池州地方文献中辑得《全宋诗》失收的诗作51首、佚句2则,涉及作者40人,其中有22人不见《全宋诗》。辑得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诸名家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新见宋十二名家诗辑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辑录的宋十二名家诗系从《永乐大典》及宋元以来一些典籍辑出的,诗共56首零3句,是苏舜钦、王安石、沈括、郭祥正、张舜民、黄庭坚、奏观、贺铸、胡铨、范成大、吴潜、文天祥为《全宋诗》所失收的作品。这些诗的辑录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 110~ 111页 ,关于《过零丁洋》一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的提法 ,我认为有误。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册第 449页是这样写的 :“元军大举南下 ,文天祥在……退出潮阳 ,转到海丰北的五坡岭 ,准备进山固守 ,不幸被元兵追上。文天祥被俘。祥兴二年 ( 12 79)正月 ,元朝的水军大举进攻崖山 ,张弘范把文天祥也押到船上。元军的舰队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作了元朝俘虏的文天祥 ,想到当年在赣州起兵时赣水的惶恐滩 ,面对零丁洋 ,抱定至死不屈的决心 ,作诗……”显然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是在被俘之后所做 ,而不是转战抗元的过程中写…  相似文献   

15.
〔关于题目〕《指南录·扬子江》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首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关于文天祥的身世〕《陵县志·人物志》:文天祥,庐陵淳化乡富田人。《宋史·文天祥传》:体貌丰伟,美如白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宋史·文天祥传》:未几,宋降,(陈)宜中(张)世杰皆去,乃除天祥枢密史,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北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宋史·文天祥传》:天祥在燕凡三年,  相似文献   

16.
按课本第 110~ 111页所说 ,文天祥的不朽之作《过零丁洋》作于被捕之前。这跟《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法也自相矛盾。“文天祥”一目中介绍说 :“12 78年在五坡岭 (今广东海丰北 )被俘 ,押解经过零丁洋 (今广东珠江口外 )时 ,他写下《过零丁洋》一诗……。元将张弘范要他写信 ,劝降张世杰 ,他坚决拒绝 ,并写下此诗作为回答。”另外据《中国通史》第五册 (蔡美彪等著 ,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 449~ 45 0页 )更详细的介绍 ,文天祥是在被俘后押解经过零丁洋时 ,写下了这首诗。因此 ,课本的表述 ,应为 :“12 78年 ,文天祥在今广东海丰以北的五坡岭…  相似文献   

17.
汪元量作为宁末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堪称“诗史”的现实主义杰作。他的诗除了内容独特为世人瞩目外,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说,汪元量的诗歌同文天祥等人的诗歌一起,代表了宋末文学的主流和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占有重要地位.全书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构成.其中《诗辩》是全书的总纲,也是历来研究的重点.《诗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对《诗辩》有关理论观点的具体贯彻和重要补充,论述了历代诗歌之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在《诗评》中,他提出了词理意兴、诗歌之气象等问题,并把“风骨”也作为评诗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皇恐滩头说皇恐”一句,究竟应如何解释?确有认真研究的必要。皇恐滩在江西赣江中,是著名的十八滩之一。文天祥并无皇恐滩战败的经历,只是做诗的需要,顺手拈来入诗。事实是,景炎二年八月十七日,文天祥指挥攻打赣州城,结果失败,退到空坑(今江西万安县境内),他的部将大多在此牺牲或被捕。后追兵又到,文天祥从一民家闻讯,仓惶逃走,在庐陵东固方石岭被元兵追上,部将巩信为了掩护文天祥退却,在  相似文献   

20.
荒魂     
多年来,作考题总是规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高中诗歌教学呈现出一片荒芜,甚至“我不懂诗”也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诗的种子并没有因此灭绝。2002年高考作中闪烁地开放着一些不畏严寒的诗的小花,《荒魂》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