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科学》2005,25(12):55-55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主办,成都体育学院承办的全国首届“体育新闻传播学”讲习班暨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5~27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会议主题为“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来自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媒体共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张海峰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报告。他对当前体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体育宣传工作当前的总体形势,指出了当前体育宣传和媒体体育报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荣高棠同志在《体育与宣传》一文(载于《新闻战线》1982年第一期)中,提出了“体育需要宣传,宣传需要体育”的观点,精辟地阐明了体育与宣传的辩证关系。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也不能缺少体育的内客,这已被大家所公认。但是,要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作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必须研究体育宣传效果。体育宣传效果是衡量体育宣传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志,是检查评定体育宣传工作的标准。什么是体育宣传效果衡量体育宣传工作的质量,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反映体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运动竞技是三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各自有自己的发展目标,管理体制和实施方法。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的概念似乎是解决了,但在实际工作和舆论宣传中常将三者关系含糊、混淆不清,或者笼统看成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研究和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其特点,按其各自的发展规律办事,对改革和完善我国体育事业的各项制度,制定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闻在媒介中有大量的“体育”节目。如,“体育新闻”、“世界体育”、“体育之窗”、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界定了媒体体育宣传的概念,然后围绕中国政治经济、体育事业以及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三个历史划分的维度,将改革开放以来媒体体育宣传分为兴起、发展、突破三个阶段;并以奥运宣传报道为例分析了媒体体育宣传实践的主要内容;最后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体育宣传观的演变,认为其宣传观是沿着宣传性、信息性到公共性的路径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中文体育网页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体育机构、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体育产业、体育刊物与媒体、体育院校、运动队、爱好和从事体育健身的个人,纷纷走进Internet,建立网站,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宣传自己,相互交流。通过2000年1~6月的统计及调查,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与逻辑思辨方法,从五育并举、身心协同、身体素质发展三维视角切入分析与反思“全面发展”视域下学校体育理念的意涵、价值与问题。研究认为:(1)基于“五育并举”参照的体育定位审视,不仅有助于明晰体育在“五育”体系下的功能定位,同时也为揭示学校体育助力“五育并举”的内生问题提供借鉴;(2)“身心协同发展”不仅作为学校体育基本观念持续影响大众认知,也在实践推展过程中与体育育人追求互为渗透形成融合共进关系,但也因身心发展步调不一而催生体育教学实践困境;(3)“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引入学校体育主要基于“身体素质”与增强体质的对应关系及课余运动训练与专业运动训练的一致追求,但由于存在教育学、训练学与社会学对接困境,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逐步暴露趋于理想化及难以落位问题;(4)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贯彻“全面发展”理念需要理清学校体育育人向度及与诸育的融合限度、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身心维度目标的协同并进与重新审视与合理定位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体育美育的价值是情感理性显现形式,是体育情感反应与体育价值观的对应关系。中国体育美育经历了四个演变过程:中国古代体现伦理情感的“技礼”体育美育观(1840年之前)、中国近代体现民族情感的“军体”体育美育观(1840—1949年)、中国现代体现政治情感的“德化”体育美育观(1949-1985年)、新时期注重个体情感的“健康”体育美育观(1985年以后)。体育美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明、民主的政治环境;需要辩证对待体育美育的发展与物质生活的关系;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的文艺环境。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校体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对策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相一致,所以在高校体育中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既是其面向未来的教学目标之一,也符合“培养人才”这一基本要求。其理论对策有:1.树立正确的现代健身观念;2.认识到“全民健身”思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3.加强“体育就是幸福”的研究和宣传;4.深入开展“体育对智育有促进作用”的宣传和研究;5.认识到“全民健身”与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关系。进而形成3项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应遵照全国体育发展战略执行,要立足于厦门地方“特”色,以10年为宜。就现状而言,近期目标应以理顺关系,激发组织内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主要任务。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问题,应着眼于运动项目的合理配置,目的是充分利用体育的竞争机制推动市体育整体工作的开展。“办”和“管”体育即是方法也是观念的问题;落实这些工作的关键是人,人材的培养和引进应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亮  邱月婷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6):81-81,9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它为我国体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它与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学校体育如何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策略,这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增进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战略措施。冬季体育的教育观念和冬季体育教学的目标对高校冬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起主导作用,高校冬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注意将阳光体育运动目标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有机的结合,把握好校园体育基础设施条件硬件与体育文化软件的建设,处理好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从法规、制度和管理等不同的层面为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凸显青少年体育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青少年体育立法,解决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现实性问题,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需要探索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并以其为统领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法治体系。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是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应当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遵循,优先发展、全面发展的战略定位,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价值目标,“社会参与”的改革要求,权利保障的法治理念,厘清青少年的法律内涵,界分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关系,围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目标,规范和调整青少年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体育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身心合一”关注身体,“自然哲学”的“物质本原”关注身心,“柏拉图学园”的“人为中心”关注身心塑造,“自然科学”的“注重经验”关注身心训练。对我国的启示:中华民族复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全民性目标;全面小康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性目标;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民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体育素养旨在培育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对全面推动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从自我效能、教师支持、家庭支持、媒体支持和学校环境政策5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相关指标与潜在变量,并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与大学生体育素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1)家庭支持、媒体支持和教师支持是影响大学生体育素养的主要因素;2)五个影响因素对体育素养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支持、媒体支持、教师支持、自我效能和学校环境政策;3)提出可沿着“目标层—支持层—保障层”的路径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15.
《体育媒体的关系学》的英文名称直接翻译过来是《体育的 媒体关系》,而根据中国的习惯和书的内容,我觉得可以改为“体 育媒体的关系学”。该书2002年在美国出版。 我在2002年访学澳大利亚期间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时异常 兴奋,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为一本外文著作如此地激动。因为它 不仅在理论上告诉我们公共关系学在体育媒体领域的运用,提 供了一些体育媒体的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无数的 美国体育组织的媒体关系运作的经验,更有一些颇具价值的个 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着重探讨四个问题:一、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具有由抽象到具体的递进关系。在体育理论界对三者的使用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文章认为:三者归一的表达方式更加简便和准确,也就是说目标完全可以取代前两者的基本涵义、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包括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功能、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国的国情和决策科学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制定目标的原则包括系统、教育、条件和可操作四大部分。三、学校体育目标采用“二级结构”和“多元分类”的方法。四、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以21世纪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从“身心发展目标+社会化目标+生活目标”三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的特征为体育传播平台与通道选择的“多元化”、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模糊化”、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碎片化”.以伦敦奥运会传播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生态主体的定位进行分析发现:电视媒体体育传播的“霸主”地位仍难撼动;广播媒体体育传播拥有时空相对固定的受众;通讯社和平面媒体体育传播的“信源”地位与深度报道特色凸显;网络成为体育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自媒体与移动媒体成为新技术条件下的全新体育传播模式.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的发展方向为:体育传播者应增强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有效呈现数据;受众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理性选择数据;媒体应打造跨媒体整合传播模式,高效集成数据;政府及相关组织应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履行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是学校体育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工程,小学是教育的基石,需要正确辨识“育体”与“铸魂”的同向关系,并以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起点。笔者以二年级移动性组合技能教学为例,构建二年级移动性组合技能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掌握结构化知识与技能,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基础上培养爱国主义价值观,助力学生专项性运动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体育健身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体育与旅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体育健身游”是2001年我国旅游业的宣传主题。我国拥有发展体育健身游有利的资源和市场条件,有望使这一新兴项目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又一拳头产品,前提条件是各有关部门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根据《 2001- 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科技兴体”战略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繁荣,更好地为实现新世纪体育发展目标服务,特制定本规划要点。 一、“十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整体科学分化、综合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体育社会科学迅速由单学科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由许多边缘交叉学科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随着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需要,体育社会科学一方面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