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琴 《幼儿教育》2013,(16):24-25
一、活动背景排序包括连续量(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排序和不连续量(即数量)的排序。幼儿对"数"的理解是通过对"量"的理解来实现的,其中连续量的排序活动可以为"数"的比较和排序规则的感知奠定经验基础。在"通向数学"课程中班上学期的"做排箫——按长短排序"活动中,幼儿要给一组材料(即"排箫  相似文献   

2.
情况分析幼儿已学习了运用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高矮、宽窄等,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排序,但也有少数幼儿由于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差,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另外,对粗细、长短、高矮、宽窄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幼儿在用目测区别比较时,常常判断失误,因此,幼儿需要学会除目测以外的其它自然测量方法,以便对大小、长短、粗细、宽窄等不太明显的物体进行正确分类和排序。内容和要求1、幼儿学会正确使用两种以上简单的自然测量方法来测量物体。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对3~5种物体进行比较排序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  相似文献   

3.
物体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特征,这些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叫做量。教大班幼儿认识童的特征,主要是让幼儿懂得量的相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推理能力及学习简单的测量技能。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幼儿从类似的、多种的经验中概括地认识各种量。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开始萌芽,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还是借助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的。为此,我们在浙江幼师附幼和杭师院附幼两个大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让幼儿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量。经过实验,初步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幼儿园老师讨论验证。一、教幼儿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学习初步的测量技能。  相似文献   

4.
颜色和形状是人的物体视觉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幼儿阶段,颜色和形状在孩子物体视觉中的地位或重要性,随年龄而有所不同——存在着有反复的、曲折而有趣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幼儿教育中有一定的意义。有关的实验研究指出:让幼儿拿一块蓝色的方木块去与一个大小相当的蓝色的木球和一块同样大小的红色的方木块分别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着眼点是不一样的。小班的幼儿(3~4岁),大多数把蓝色的方木块与红色的方木块看成是一样的。这表明,他们的物体视觉着眼于形状,或者说,形状在他们的物体视觉中掩蔽了颜色而占重要的地位。中班的幼儿(4~5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幼儿学习“倒着数”,在现行的幼儿园计算教育纲要中,是安排在大班初期的一项教学内容。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近几年来我们尝试把这部分的内容安排在中班下期教学。采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要点的方法,从每次尝试情况看,效果是好的。作这样的尝试,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可行性的: 一、中班下期的孩子已基本上掌握了数数(顺数)的方法,也知道数序排列(顺序),同时在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过程中,积累了按物体大小、长短、粗细等的差异进行排序(顺向、逆向)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的感官教育就是使幼儿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学习使用和保护感官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从而能比较完整地、准确地感知事物。如让幼儿知道眼睛可以看见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大小等;耳朵能听见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比较出声音的好听与不好听、高与低、强与弱;鼻子能嗅出各种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舌头能品出甜、酸、苦、辣、咸等味道;手可以触摸出各种物体的软与硬、冷与热、光滑与粗糙,能掂出物体的轻与重等等。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它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班学数前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使这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呢?本活动是通过郊游──进餐──分食物──收拾娃娃家这一线索,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分类的。 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能按物体名称进行归类。 (二)在游戏中理解“都是”“放在一起”词语。 (三)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过小桥)。 重点:能对一堆物体按名称进行分类。 难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影响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一)篮子三…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形和关系是数学的四大内容,我们介绍幼儿在数、量、形和关系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0岁~3岁对数的认识3岁前的幼儿对数量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当你左手拿2块糖,右手拿3块糖,让幼儿选时,2岁的孩子已知道拿较多的糖果。在成人的影响下,3岁。,左右的幼儿逐步学会说出个别数词,并能凭借记忆,按一定顺序背出“5”以内的数字名称。但这时幼儿只是口头上的唱数,还不能真正理解数的含义,即使他能逐一点数实物,也说不出这些实物有多少。对量的认…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它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班学数前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使这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呢?本活动是通过郊游——进餐——分食物——收拾娃娃家这一线索,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分类的。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能按物体名称进行归类。 (二)在游戏中理解“都是”“放在一起”词语。 (三)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过小桥)。重点:能对一堆物体按名称进行分类。难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影响进行分类。二、活动准备 (一)篮子三个,鱼、香蕉、青菜若干,方向盘一个;小猫、猴子、小兔头饰若干。 (二)录音机、录音带(录有《郊游》音乐)、垃圾箱两个。  相似文献   

10.
第三阶段:集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守恒对两个集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守恒,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标志。这阶段活动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不受物体排列的空间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特征的干扰,准确地判断出集合间物体数量的多、少或一样多。小班这阶段的活动限制在5以内的数量范围,而且只学习一些比较的基本的活动方式,为幼儿到中班后进行守恒训练打下基础。实例一:《一样大的放一起》目标:幼儿把卡片分成两类,卡片上两个相同图形一样大的放一起,不一样大的放一起。材料:分别在卡片上画两个图形,有的两个图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孩子在入学前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几年来我们重视教幼儿掌握空间概念,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了解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注意教学的顺序性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将空间概念的教学内容大致分配如下:小班认识大小、长短、上下、前后;中班比较粗细、厚薄、高矮;大班以自身为标准,区别左右,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远近、厚薄等。  相似文献   

12.
排序是按物体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按一定规则来排列物体。如按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宽窄、厚薄、数量的多少等进行排序。它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而且是较高水平的比较,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师在进行排序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排序的方向。排序具有方向性,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在物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从中任  相似文献   

13.
“比长短”是在学生了解了“同样多”和比“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知道长短是比出来的。难点是学生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教材编写上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体验长、短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教学时可安排以下三个环节:(1)感知物体有长、有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观察时,学生…  相似文献   

14.
林菁 《福建教育》2011,(1):59-63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加以认识的属性。对物体量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个重要部分,认识常见的量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人们在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时,常常要比较和测定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和宽窄等,  相似文献   

15.
刚入园的幼儿能教10以内数,这是模仿大人,像背顺口溜一样,并不代表对每个数实际含义的理解,不懂得“1”代表一个物体的数量,“2”代表两个物体的数量,不能把数与物联系起来。为让幼儿真正对数有初步认识,培养幼儿认数、计数的意识,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教幼儿计数时,首先,让幼儿练习按物点数、用手触摸和移动物体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要求幼儿做到手口一致,既不重复,也不漏数。如:玩“蚂蚁搬家”游戏时,让他们数数自己搬了几粒豆;在幼儿吃午点时,让他们数数是几个苹果;发放餐具时,让他们数数桌上的碗筷;摆放椅子时,数数有几把椅子等等,并要…  相似文献   

16.
开火车     
许敏霞 《早期教育》2002,(12):31-32
设计意图 3-4岁的幼儿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开始关注事物的某些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颜色、简单形状等.在<开火车>系列活动中,我们利用火车玩具,让幼儿在摆弄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了解各类物体的属性及明显的差异,并在游戏中体验两种不同属性物体的交叉重复出现,初步涉及有关规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情况分析我班大多数小朋友已掌握了10以内物体的点数,并能准确地说出总数。几个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能目测5以内数群,只有几个幼儿点数时速度较慢,有时还会说错总数。另外,大部分幼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初步建构起一一对应的观念,学会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样多”。据此我在安排“是不是一样多”数的守恒教材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大部分幼儿学习不受物体大小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8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2.能力弱的幼儿至少学会不受物体的大小影响来比较5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相似文献   

18.
幼儿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生活的环境逐步扩大,从家庭、邻舍到幼儿园、公园、街道,等等在他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每样东西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位置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幼儿见到老师的脸是圆圆的,两只眼睛是大大的;看到自己的小手有五个手指,粗细、长短各不一样;知道皮球是圆的,积木有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幼儿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感知着数、量、形、类别、次序、空间等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既是幼儿生活的需要,也是其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大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李梅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处于一种“布图”也即开始画“形象画”阶段,他们基本上能在图画中表现一个事件或表述一个故事。然而,幼儿对于图形大小和其所包括的细节的量的把握,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即他们对该物体的体验以及表现该物体对他...  相似文献   

20.
<正>益智游戏区是通过幼儿的摆弄、操作、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感觉,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进行观察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等,让幼儿在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启迪智慧的区域,教师应投放能激发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引导性的游戏材料,并善于发现幼儿的自发学习,同时给予有效的支持。益智区的材料要遵循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与目标实施有效投放。一、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