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侠小说里的“龙剑”,定是一把神奇的剑,镇邪治妖无所不能。我这里说的龙剑却是一个敦敦实实、个头适中,并有显著特点的人。他干什么都爱较真,一较真就较出让人羡慕的丰硕成果来。他较真主要表现在从事新闻工作上,用他的话说,在新闻事业上只有处处较真,采访真,观察真,写稿真,录像、摄影真,才能把官兵的生活、工作、情感和可歌可泣的风范真实地反映出来,达到鼓励人的作用。1987年高中毕业的他,被安排到工商所工作。在就业万分困难的今天,不能不说他是幸运的。可不久,他从中央电视台看到反映军人生活的报道后非常羡慕,突…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下部队采访,与基层官兵座谈,征求他们对报纸宣传的意见。一位教导员的话听后令人回味无穷。他说:“报上的先进性与夸张性并存。”此话怎讲?他说:“报纸上宣扬的人和事都挺先进的,也都值得学习。但有些或多或少给人一种不实在的感觉,好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隔着一层膜似的。”能否结合具体稿件谈谈?他摇摇头说:“只是凭感觉而已,举不出例子。”这就怪了。既举不出事例,又感觉不真实,这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吗?其实不然。细细琢磨一下,他讲的话很有道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作者。编者在采编新闻时,都应遵循…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说过一个段子。他在书摊上遇到了《文化苦旅》的盗版书,支支吾吾地指出了一下,于是书商勃然大怒。老余说:“对于街市间的横蛮人我历来是毫无办法的(笔者按:不知他对谁有办法)。”余杰说:“在北京,掌握真理的是……出租车司机(笔者按:小余一定是被哪个司机侃晕了)。”关于追求漂亮女人,鲁迅说:“我是不敢的。”我喜欢玩味这些丢人的话,胜过喜欢去读他们那些颇有气势的文章。我常有疑心,他们的文章是否有价值?二余就不说了,对他们真不屑和假不屑的人都很多。单说鲁迅,我就很怀疑,不知他的书到底起过什么作用。我有一个很褊狭的观点:书籍的价值,在于饮鸩止  相似文献   

4.
“严”书记     
灌云县委书记阎继尧,关心支持宣传报道工作很注意维护新闻真实性,严把审稿关。三年来,他审阅的稿子上百篇,每篇都认真推敲,防止出错,因此,我们都称他为“严”书记。下面介绍的是他严格审稿的三件事。追稿件。去年春,县里一名通讯员随同他下乡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5.
凭声音传播的广播,听众接收时靠的是耳朵,人的耳朵在人的一生中,由于经常靠面对面的接触声音,形成了爱听这种说话方式声音的习惯。喜欢的就专心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听不懂的就反问。老舍先生曾说过:耳朵不像眼睛那么有耐心,听到一个不爱听的字或一句不易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这就是说作为广播声音的传播者播音员,播送稿件就应该具有像说话一样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听众感到:广播就是他对面的说话人。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现代书籍插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对现代书籍插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非常重视书籍插图,对于所编辑出版的图书,总是根据需要想方设法配上精美的插图。鲁迅曾替孙用出版译著《勇敢的约翰》,几经波折,最后决定自己印刷。在给孙用的信中,鲁迅说:“既将自主印刷,则又颇想插以更好的图。” [1]为了得到原书的插图,他一方面要孙用努力寻找;一方面“托在德之友人,转托匈牙利留学生,买一本插画本。” [2]。后来,孙用从匈牙利世界语译者考罗卓那里得到了 12幅彩色壁画复制品,复制品非常漂亮,鲁迅高兴极了,连称:“这《勇敢的约翰》的画像,虽在匈牙利本国,也是并…  相似文献   

7.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确实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与之有过干涉的有百人上下,与其论争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可是,他为什么要“骂”人,“骂”了些什么人,“骂”的又是些什么内容,“骂”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古都南京是鲁迅思想的启蒙之地。许广平曾说:鲁迅对于“学生时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在南京”。周作人也说过:“鲁迅与南京的关系相当不浅”。  相似文献   

9.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审稿是编辑一项日常且重要的工作,只有高水平的审稿,才能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稿件审阅不可忽略的环节,是判断论文质量优劣的有效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加工的意义韩晓明编辑加工是审稿后、发稿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稿件臻于完善─—达到“齐、清、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如果说审稿是从大处着眼,主要是鉴别选择稿件,坚持书稿质量的根本环节的话,那么编辑加工则是解决那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包括:(...  相似文献   

11.
浅论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稿是保障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核心环节。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科技期刊稿件鉴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但编辑对期刊发表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发表价值负有主要把关责任,要进一步明确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贾峪玥 《新闻世界》2004,(11):59-60
鲁迅先生说:“极俭省地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画他的眼睛”。那么要让新闻生动、生辉起来.也需要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3.
有学认为,胡风思想的核心就在于他的“真”,而鲁迅当年说他是“直”。一个“真”字加一个“直”字,这就使胡风不免像长满了细刺的仙人球,不但抓起来扎手,就是谈一谈也富于刺激性  相似文献   

14.
15.
写眼睛     
只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一些手法,写新闻的人完全可以借鉴。写人物,最重要的是写面部,尤其是眼睛。鲁迅说过一句话:“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所忘者,乃晋代画家顾恺之。此人写真,画出人像以后,往往搁置一边数年不肯点睛。别  相似文献   

16.
杨红杰  刘雷 《军事记者》2008,(11):70-70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严格落实新闻报道审稿制度,确保了新闻宣传真实性和严肃性,使新闻报道工作进一步规范化。该校专门制定了新闻报道“三见面”审稿制度:新闻稿件写成后,同被采访者见面,同被采访单位领导见面,同被采访者身边群众见面。凡涉及到教学训练、装备维修、科研创新方面的新闻稿件,由学校训练部门审核把关。发稿前要经学校政治机关审阅,加盖单位公章。今年以来,该校在军地媒体上稿100余篇,未发生失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书刊的校对工作,他花在这方面的精力,不亚于他在著述和编辑活动方面所付出的心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生命,碎割在给人改稿子,看校样,编书,校字。”(《鲁迅全集》第11卷) 当时,一些书店的校对人员在校对稿件时,常常“以意改令通顺,并不查对原稿”,以致使著译者“想了许多工夫,这才决定了  相似文献   

19.
1933年,肖伯纳来到中国,鲁迅、宋庆龄、史沫特莱和蔡元培先生等会见了他。在这次欢叙中,鲁迅和肖伯纳这两位幽默大师作了非常精彩和诙谐的交谈。当他们两人谈到世界局势和英国、中国前途问题时,肖伯纳对鲁迅说:“你以为我真姓肖吗?我是姓‘费’。”鲁迅说:“以我看来,你既姓肖,又姓费。(注:当时肖伯纳是费边社的首脑之一。费边社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流派之一,主张采取温和缓进的办法以谋社会改良。)但我相信,你终究只会姓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稿件的高效编辑处理仍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最多跑一次"理念,以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工作实践为例,通过简化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操作流程、缩短稿件发表周期,从作者投稿、编辑工作流程和稿件资料存档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提高服务能力,实现高效编辑出版的举措.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融合"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专家和读者,还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最终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