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我国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下,一切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的开展都受到了影响,电视新闻采编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做出改变。如今,电视新闻想要获得不断发展,还需创新采编工作。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发展概况以及创新采编工作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几点采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媒体环境也逐渐转变为新媒体环境,媒体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媒体的发展给电视新闻编辑也带来严峻挑战。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希望给相关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电视新闻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受众选择权和控制权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交网络的兴起来阐述新媒体下受众消费模式的改变;然后就新媒体下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向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迁加以解释。作者在最后指出,电视新闻应顺应潮流,走与互联网结合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杜仕勇  张蕊 《内江科技》2012,(11):15-16
媒介融合,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介受到极大地冲击。电视媒介首当其冲,受众格局出现新变化,视听态度出现新转变。笔者以成都地区为例,做了关于电视新闻受众使用与满足行为的调查。数据反映,电视新闻并非市场全无,电视新闻受众仍占有相当分量,且较从前拥有更为稳定的收视群体。但是在融媒时代,电视媒介应重构传播内容、革新传播理念、发挥优势,方能牢牢把握受众,巩固自身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颖 《科学中国人》2016,(5):120-121
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发展了重大转变,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由此诞生。新媒体的产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了新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受众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自身的匿名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受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受众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价值观的错位、人格扭曲等。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体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央视媒体作为中央媒体,其信息传播的内容对受众影响深远,因此,文章在阐述新媒体环境对受众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价值取向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采编的障碍、需求与优化体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界定了电视新闻的概念与属性,分析了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以及电视新闻采编的需求,最后提出了建立顺应时代特征的电视新闻采编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全媒体采编系统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通道有效的结合,将新闻资源进行共享并且进行一次采集,多种制造生成,多元化传播,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不光丰富了新闻的采编的形式,对新闻的传播速度,方式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更能加强媒体传播效应。全媒体采编系统将根据媒体融合特点,合理重构采编业务流程,按照融媒体发展业务要求来重新合理定制。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品质主要取决于之前的采编的品质,放送的方式和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采编的品质,当今时代的电视新闻采编应该更加具有创造力,在实际应用时探索全新的方式、创造出不同于前人的全新模式,让釆编拥有权威和高品质,让媒体具有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视频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电视新闻、广播新闻、报业新闻的全新的新闻样式,它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从技术特征、感知特征等方面看,视频新闻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应对新的媒体格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只有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强化新闻公信力和权威性,淡化宣传色彩,推进新闻直播常态化,并联姻互联网构建新媒体产业链才能化危为机,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媒体要关心百姓的吃、穿、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等等问题,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上的平民化意识和理念,拉近电视新闻传媒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使电视新闻更具亲和力,满足受众的求近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媒介技术的进步是传播生态变革的催化剂,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大众传播形态,并促使传统传媒集团不断进行战略革新.以英国广播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传媒集团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内容和渠道进行深度集成,充分挖掘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并以业务整合为契机实现跨媒体融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传播领域内的强势地位.面对新媒体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媒体应该了解与西方传媒的差距,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力争改变国际传播领域内“西强东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周瑞  慕海燕 《中国科技纵横》2014,(6):249-249,25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转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也促使电视媒体必须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来为自身的发展寻找机会。本文在分析新媒体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电视发展新媒体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了探讨,并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1G到5G,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都会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基于5G技术下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路径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电视媒体实现媒介融合的需要.本文以央视《中国舆论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5G技术下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中国舆论场》在5G技术下的实践现状与挑战,并从节目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分析、交互设计四个方面探索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媒体与意识形态具有联系的必然性,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媒体进行传播,而媒体也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在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成为关键。新媒体下要采用"顶层设计"+"基层参与"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由组织传播转向大众传播、由显性传播转为隐性传播、信息权力由政府扩至社会、"灌输"到以受众为中心、培育意识形态素养均是有效的传播策略,将有益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云媒体时代的迅速崛起,让电视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能够提升电视新闻的报道水平,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从而满足云媒体时代发展需要,成为各个电视台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此,本文对云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融合不断加速的新媒体时代,西藏传统广电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出现了一些舆论引导方面的新问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发挥西藏传统广电媒体的应有作用,确定社会舆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将结合新媒体时代西藏传统广电媒体的实际情况,对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西藏社会舆论引导工作进行分析,并尝试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9,(10)
互联网科技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应用技术的日新月异,受众群体被深深地嵌在了由社交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中。平台为受众营造了自由的舆论氛围,让受众拥有了高质量的审美体验,最大限度满足了受众的使用期待。但受众在平台上所拥有这些的权利和自由并非是毫无束缚的,社交媒体以自身算法逻辑为中心,以一定的运营策略为手段,不断形塑着平台的拟态环境,受众话语权在释放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平台运营主体的限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可以在各种场合,各种载体上听到、看到电视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但是在更多的时候,电视新闻媒体的画面、声音和节目常常只体现出各级领导的意图和形象,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很少听到、看到人民群众所思、所盼,这种偏颇最终不仅损害了媒体在受众当中的收视率和美誉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如何解决这个业界的“顽疾”,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把握电视新闻媒体意识定位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还原新闻媒体的定位意识,坚持做到以受众意识贯穿新闻采制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新媒体和纸质媒体的特点,提出新媒体的竞争优势在于先进传播技术的应用,纸质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的生产;纸质媒体的发展,要利用其优势,扬长避短,注重信息内容的原创性、加强内容的报道深度,提高公信力,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出版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泛"新闻成为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主流。电视新闻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体,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从新媒体时代下"泛"新闻的定义与特点出发,分析了"泛"新闻对电视业的影响,包括权威性、公信力、传播优势、人才竞争等,重点阐述了"泛"新闻下电视业如何良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