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机制”一词不可滥用近几年来“机制”一词非常时髦,不少人言必“机制”,甚至讲话一口一个“机制”。写文章一句话几个“机制”。滥用“机制”一词的现象非常普遍。我这里把“机制”这个词解释一下:“机制”是一个类似哲学上“实体”的概念,与“规律”紧密相连,没有...  相似文献   

2.
老公好睡懒觉,每天早上,当我风风火火地忙于家务时,老公却还流连在美梦当中。我一遍又一遍地唤“该起床了”,不厌其烦地列举晚起床的不利之处,可老公没有一点悔悟之心,有一次竟从被窝里冒出一句:“怎么说来说去就这几句话,没有新鲜词!”啥?正气极时,儿子一语惊人:“妈,跟他唠叨啥?他呀,不可救药了!”不可救药!哈哈,这下找到“新鲜词”了,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总是啰啰唆唆那几句话,难怪没效果。这不,孩子的“新鲜词”令老公瞠目结舌,短暂的沉思后,他一骨碌爬了起来。嘿嘿,我不得不惊叹“新鲜词”的魅力。从此,我对孩…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中,选编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文中开头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教参》中针对“美丽”一词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指出她的外表美。”很显然画横线处编者是想让我们填上“外貌”一词。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的长河中,“我”从不被人重视,因为“我”貌不惊人,是“短词小字”,但“我”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却很高。见面时用“我”,分别时也用“我”,请人吃饭时还用“我”;形容有生命的东西用“我”,形容无生命的东西同样用“我”。总之“我”是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很多场合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物是人非”一词总给人一种世事匆匆的惶惶之感。而于我,“物是人非”却代表着一种神秘、一种美丽,拨撩着我的想象。我总愿凭着那一点点残存的“物”,追寻曾经的“人”。  相似文献   

6.
吕静 《宣武教育》2006,(1):33-35
一、论题的提出 1.初识“奇”语 我的论文题目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奇”语》,“奇”语一词并非我个人创造出来的。高二诗歌单元中有李煜的词徨美人》,首旬“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俞平伯说这一句是“奇语劈空而下”。这就是我脑海中“奇语”的源头。当时在备课时抓住这个“奇”字,研究了此句究竟“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7.
上次,姑姑问我“ambitious”和“aggressive”这两个词哪一个是褒义的,哪一个是贬义的。我想,ambitionus是“志向。抱负”的意思,而“aggressive”是“侵略性的”的意思,于是就不假思索地认为前者是褒义的,而后者是贬义的。出乎我意料之外,事实却恰好相反。“志向”、“野心”、雄心”。这些词的感情色彩真是难以搞清……何况在英语中是作为同一个词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短诗名作《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两行,我尤其欣赏诗人选用这“嘶哑”一词。  相似文献   

9.
猫狗大战     
英语里,“倾盆大雨”这个词被说成“raincatsanddogs”。可见,猫狗向来水火不相容。今天,我就亲眼目睹了一场”猫狗大战”。  相似文献   

10.
本学期,我负责四年级语文教学。一开学,我便向学生提出要求:多读课外书,勤作读书笔记;每个同学准备一本摘抄本,每天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每一个月评一个“阅读大王”。所谓“阅读大王”。就是摘录的词、句多。  相似文献   

11.
老师的宝贝     
一次给低年级的孩子们上语文课,讲到“宝贝”一词,孩子们都很兴奋。我随机让孩子们用“宝贝”一词说句话,课堂上立刻热闹了。“我是爸爸的宝贝!”“我是妈妈的宝贝!”“我是爷爷奶奶的宝贝!”“姥姥经常喊我宝贝!”  相似文献   

12.
你们知道“会计”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寒假在家读《二十四史》,我就发现了关于“会计”一词的由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妙在"嘶哑"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短诗名作《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两行,我尤其欣赏诗人选用这“嘶哑”一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命甜     
《家教世界》2014,(2):40-40
儿子不知道在哪里听说“命苦”一词,立刻举一反三地想到了“命甜”,而且兴冲冲地跑来找我。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把教师称作“知识分子”,我对此一向深信不疑。在一本书中看到“知道分子”的称谓。什么是“知道分子”?一时我有些困惑。上网一查.我才惭愧地发现“知道分子”已经是一个流行词了!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说的都是“诗言志”,但杰出诗人创造的无不是体,是自成一体,而不是自得一志。 我更愿意用“身体”一词来表达我的意思,“体”这个词已经有一种脱离了身体,成为形而上的“体”、“体 制”、“体裁”、“体式”,不是“体”,是“式”,是数的结果。我喜欢身体这个词,有触觉,有象。或是摸不到, 只能思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曾扬明 《云南教育》2007,(6S):23-24
“我的发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一至四年级“语文园地”中一种训练形式(五、六年级为“交流平台”),人教版教科书编者对这一栏目做了创造性的安排。第一学段的内容由识字,初步了解字、词结构为主,第二学段转向以发现词、句、段、篇等语言规律为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想,我们只有认真解读编写意图,才能用“我的发现”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盘点“炫”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8):110-110
可以说,近二十年关于“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词汇的更替,如同电脑升级、手机换代一样,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当你还在以为自己是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整天念叨“酷”“秀”等词时,其实你已经“out”了。时下最“in”的词,是“炫”。(说到这里,我也有点心虚,说不定我已经“out”了。好在我是在对“炫”进行总结,奇怪它为什么没有向其他词那样生命短暂,还没有“out”。)  相似文献   

19.
好的词我常常把它当现代诗来读。这并非危言耸听,我的意思是。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古代格律诗的现代版。以前如果有“现代诗”这一词,今天大概不会有“词”这一名称了。词虽然仍有句型、平仄、韵律和字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冯常军 《海外求学》2003,(14):58-60
“套词”是大部分留学申请者较为熟悉的一个术语,是专指和申请学校的有关教授Email联系,并通过联系达到增进自己录取和奖学金的机会。这种联系只是本文中所论述的联系的一部分,是狭义上的“套词”,一般是递交申请之后和教授的联系。我这里要说的“套词”是指广义上的联系,包括递交申请前后和申请学校的教授、秘书、亲戚朋友以及师兄师姐们的联系,联系方式可以是Email、电话或者书信。其实,我并不喜欢“套词”这一说法,让人感觉好像要给教授下个套一样,给人的另一种感觉就是没话找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