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渲染的动态3D目标重构的方法.目前基于图像建模的方法对于复杂场景难以建模,而基于图像渲染的方法因数据量大不利于动态场景的实时渲染.因此采用了模型和图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视点视频图像中重建动态3D模型,采用光场映射算法对重建的3D模型进行光场采样,然后对样本分解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真实感的同时,减少了数据量,并可实现动态3D目标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图像配准方法中寻找图像之间点对应关系这一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ough直线检测的深度图像配准方法.利用Hough变换检测深度图像上的直线,确定不同视点图像上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直线三维空间上的方向向量确定两幅图像之间的刚体变换参数.最后用模拟深度图像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三维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3.
视点可划分为四类: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叙述视点和知觉视点,句子或语段或篇章同时受着四种视点的不同形式的影响。连贯的视点在超句层面上有四种特性:层级性,有序,关联,一致。视点在篇章中以框架形式发挥其篇章功能,这种框架便是视点框,视点的层级性决定了视点框具有四个层级,即小句、句群、语段和篇章四级视点框。视点对句子结构和篇章连贯起着一定制约作用,并承载着特殊的修辞信息。  相似文献   

4.
视点转换在避免因英汉语文化之间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而造成的习语理解困难或误解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尽管视点转换后得到的译文未能十分忠实于原文,但能够有效地传递源语信息。视点转换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有效的翻译手法,在英汉习语互译过程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虚拟角色是虚拟场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逼真的虚拟角色可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游戏、影视制作、军事训练等领域.介绍了基于传统经验的虚拟角色脸部模型构建方法和一种基于样本插值的角色脸部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对视觉可信度和生成人物表情两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生成人物表情更适合应用于虚拟角色表情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空域增强算法的不足,LDR (layered difference representation)算法构造一种二维直方图,该直方图包含像素间上下文信息。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LDR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将视觉特性引入直方图,构造二维视觉差异直方图,再利用该直方图和LDR进行初步增强。最后采用灰度补偿方法改善过增强现象。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可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并适当提高整体亮度和对比度,消除人工伪影,且无需调整参数,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各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三维虚拟校园开发和建设也成为各所高校的软硬件综合实力的表现。基于此,研究基于Vega插件和应用类为平台,载入3DSMAX构建的三维校园模型为对象,通过API函数编程调用,实现三维虚拟校园的漫游和交互功能,较好地实现三维虚拟校园开发和应用,为拓宽三维虚拟校园的开发方案提供技术参考和思维借鉴。  相似文献   

8.
将Gabor滤波器和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围道的无监督纹理图像分割算法.采用基于总变分流的扩散函数,各向异性扩散方程可以有效地在保留纹理图像大尺度边界信息的同时,对图像纹理区域进行平滑,获得比原始图像更易分割的简化图像.但是平滑过程中纹理信息的丧失,限制了该方法的通用性和有效性.为了在利用各向异性扩散方法的同时,有效地提取和利用纹理信息,我们利用Gabor滤波器提取一组表征纹理方向性和尺度性的特征图像;同时将原始图像作为表征纹理灰度信息的一个特征通道考虑;再利用矢量形式的各向异性扩散方程,对特征图像进行边界保持的各向异性平滑.将基于区域灰度统计参数估计的活动围道分割方法扩展到矢量空间,来对平滑后的纹理特征量进行分割.实验证明,利用该纹理分割算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视点理论作为语言学界和文学批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对英汉互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语篇视点理论出发,结合典型的翻译实例,就视点标志及其翻译策略进行论证,指出译者应正确解读原语语篇的视点,用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方式将其真实地再现给目标语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准确、直观地发布实时航标助航信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GPS,AIS,ECDIS和Web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航标助航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提出的数字航海战略框架,适应国际航标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house Authorities,IALA)现代航标发展方向,满足IALA有关推荐标准的要求.该系统实现基于图像建模与绘制(Image-Based Modeling and Rendering,IBMR)航标的360°航道全景图(虚拟三维)、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影像图的航标航道显示和基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实体航标和虚拟航标信息显示等资料的综合显示功能.用户在互联网上借助通用的网络浏览器就可了解科学、全面、及时、准确、生动、直观的航标助航信息,从而提高海上交通安全指数和港口、船舶的营运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虚拟现实交互学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描述在开发虚拟现实化学安全实验系统Vest-Lab的过程中,如何搭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重点阐述了真实感的表现和虚拟场景的创建问题,并讨论了该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w9.3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强烈影响了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甚至对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基于断层滑动模型,采用等效体力处理断层错动有限单元方法,分别用分层球对称地球模型与三维横向不均匀性地球模型计算在全球地壳和地幔中产生的同震效应。据此,对在苏门答腊和中国西南等地区产生的同震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同震破裂面附近,使用三维不均匀性地球模型与使用分层球对称模型得到的结果有明显差别,前者更加合理。在同震破裂面附近有必要使用三维不均匀性地球模型。使用球对称模型计算,有67.6%的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区;而使用横向不均匀性地球模型时,计算的这一比率可高达72.3%,这说明余震与断层库仑应力增加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西安达曼断层北段余震的发生与库仑应力为正值的主要断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余震受到其附近的主要断层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救助船对外消防培训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救助船消防训练中存在的海况复杂,对外消防炮射流受风影响大,往往无法准确控制其射向目标区域的问题,在理想状态下射流理论的基础上探究风对射流轨迹的影响,建立自然风条件下射流轨迹的数学模型,模拟对外消防炮射流的运动情况。应用3ds Max构建船舶模型,用Unity3D构建救助船在面临大风浪、遇险船着火等状况时对外消防系统的工作场景,提出一种精确构建粒子系统轨迹的方法,使射流模型能精确体现在场景中。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能实现救助船对外消防培训仿真系统的立体显示和人机交互,起到更好的虚拟仿真和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虚拟三维数字校园模型中的基本对象,已有的对建筑的表示局限于某一层次级别,连续层次级别这一概念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建筑进行表示和建模,而连续层次级别方法统一了虚拟三维数字校园模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的表示。  相似文献   

15.
在岩体工程中,由于扫描测量角度、障碍物的阴影和遮挡等因素,使用激光扫描仪扫描得到的岩体点云数据往往包含孔洞,影响后续三维重建的效果。现有的修复方法主要针对规则的点云数据,依据孔洞邻域信息对点云孔洞进行修复,对岩体点云孔洞的检测与修复效果欠佳,且效率低。从岩体点云数据特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平面提取的岩体点云孔洞检测与修复算法。首先,应用一种优化的区域生长算法对岩体点云进行平面提取,然后遍历所有点云并检索其k邻域点集,将其映射至对应平面,计算邻域夹角,实现孔洞检测;最后将点云孔洞根据边界点集的对应平面数量进行分类,在对应平面上新增采样点实现点云孔洞修复。本算法通过平面提取实现了点云数据的去噪和平面拟合过程,简化后续的孔洞修复流程,降低时间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本算法对大型不规则岩体点云孔洞的检测、修复准确率和运行效率更高,修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双目相机虽然能通过算法生成密集的深度数据,但其在精度上与激光雷达生成的深度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纹理不明显的区域。针对这种现象,尝试使用激光雷达的精确点云来排除由双目相机产生的pseudo-LiDAR数据中与之差别较大的部分点,然后将优化后的pseudo-LiDAR用以进行三维物体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将pseudo-LiDAR数据中的不准确点(坏点)排除,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率,最多可提高21.02%。因此,如何不依赖激光雷达数据来排除pseudo-LiDAR点云中的坏点是进一步提高双目相机系统检测准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相对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漂浮在相对软弱的软流圈之上作欧拉运动.岩石圈与软流圈间存在边界面称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提出一种半解析方法来确定大陆LAB:定义其为有效黏度取极小值所在的深度.该方法得到的LAB,综合考虑了大陆岩石圈地幔介质的热学和流变学性质,故称其为热-流变底部边界.对3个著名克拉通(Kaapvaal, Fennoscandia 和 Slave) 的研究表明:3个克拉通的热-流变底部边界在~250 km,与大地电磁测深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因为热-流变底部边界是从力学的角度来定义的,且提供了岩石圈板块浮于软流圈上运动的极大可能性,因而与板块构造理论的定义更为接近.在该边界及附近,主导的流变机制是湿橄榄石的扩散蠕变,有效黏度极小,差应力小,应变率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船舶机舱中虚拟手技术的应用,根据人体仿生学原理,在船舶机舱虚拟环境系统中进行虚拟手介入操控.针对数据手套多关节的特点,根据关节运动数据的变化,得出手指位置的校正方法,建立能满足人手在虚拟场景中运动映射的虚拟手驱动程序.通过将开源场景图形(OSG)程序嵌入MFC,采用相交矢量的碰撞检测方法和映射投影法,实现三维船舶机舱虚拟场景的调用与操控,形成人在船舶机舱场景中漫游与对虚拟设备对象进行介入操控的交互效果,使虚拟环境中介入式操控更加逼真.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同步DS-CDMA无线Ad Hoc网络中的有效用户识别方法,采用跨层设计,将MAC层SEEDEX协议中的调度信息用于物理层的帧编码和用户识别. 接收机首先判断是否存在有效用户,如存在则使用当前时隙所有可能发送数据的节点的扩频码来确定有效用户,不存在则直接丢弃该数据帧,从而减少了接收机的能量消耗.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同现存的同类算法比较,减小了运算量,节省了接收机能量,改善了接收机错判概率.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已经引发地面沉降、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三维地下水含水层模型能够直观展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可为进行水资源评价,预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趋势,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本文基于GMS软件,以获取的钻孔数据为源数据,构建苏锡常部分地区的三维地下水含水层模型.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分区,针对每个分区地质单元的特点在钻孔稀疏地区和地层尖灭地区引入虚拟钻孔,并利用地质剖面图对模型构建过程中的钻孔剖面进行约束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处理.结果表明,模型的精度有了显著提高,所揭示的三维含水层模型与勘探资料基本相符.该模型对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优化种植结构,制定节水灌溉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