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派驻各地的记者,是战斗在新闻战线前沿阵地的战士。2002年11月,新华日报编辑部向全省除省会南京以外的12个省辖市派出48名中青年记者,我有幸作为首批特派记者来到泰州。派驻记者如何打开局面?实践中我体会到,学会“高看一眼、深看一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会求异思维2  相似文献   

2.
做新闻工作数十年,回忆一些往事,有甜酸苦辣之感。“第一名解放军”1949年10月初,我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从南京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于12月初抵达刚刚解放的重庆,分配在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当记者。一上班,我就同北碚军管会的同志们一起去北碚采访。北碚距离重庆70多里路程。我采访的第一个地方是北碚最大的矿山——天府煤矿。它离北碚20多里路,位于崇山峻岭之中。我是苏北人,不善于爬山,加上又有气喘病,一走山路就气喘吁吁。但还是走到了天府煤矿。我到办公大楼去找  相似文献   

3.
我是《中国记者》的老读者了。自1990年毕业到企业做宣传报道干事起,便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15个春秋里,或订阅、或零买,无论何种方式,我们每个月都会见面。15年来,我书柜里过期的杂志卖了一批又一批,而《中国记者》等新闻期刊占据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动摇。15年来,她就像一位老师、一位好朋友,守候在我身边。她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新动态;她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学到了许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她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使我从一名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一名专业新闻记者。我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不能没有《中国记者》编辑部各位老…  相似文献   

4.
《传媒观察》2007,(7):8-11
为贯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新华日报社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思想业务伤风建设,提升新华日报的办报水平,今年春天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开设了“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和“百姓故事”两个专栏,特别是记者联系点制度给记者带来很大的收获: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得到了升华;改进了新闻采写的方式,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三深入”推动“三贴近”,记者的工作伤风得到锻炼。这里摘发的是新华日报部分记者深入联系点后的体会,相信读者会对新闻界同仁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五年前,我跨进了新华日报的大门,担任驻扬州市的记者。回首过去的五年,在领导和老同志的具体帮助、耐心指导下,年年有稿件得奖,特别是近三年来,几乎每年有十篇左右的好稿,每年有十个左右的头版头条。名记者郭梅尼说:“稿子是记者的血啊!”如果说我那些稿子是血的话.那么是我吸收了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也说记者的两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本报内刊《纸上谈兵》已有年余,说实话我很喜欢这张小小的业务交流刊物,当编辑记者在此吐露他(她)在工作中的胸臆时,我为他(她)们的喜悦而喜悦,为他(她)们的苦恼而苦恼。新记者李宁源提出了“记者是否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的问题,这个问号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为了采访  相似文献   

7.
骆大洪 《新闻界》2001,(3):58-59
作为一名乡镇报道员,接待新闻单位来人,和记者一起采访是常有的事,然而,跟新华日报摄影记者程光采访一天,我深深地被他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所感动,他的为人真让人钦佩,叫人难以忘怀。3月13日,程记者来到射阳县合德镇采访,当商量确定采访对象以后,上午8点钟,我和他打的第一站到侨谊纱厂采访技改投入的稿子,车间里,他在机台上爬上爬下,抢拍工人生产的镜头,不厌其烦地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作为初学摄影的我原来以为拍照片比写文字稿省事多了,不需要动脑筋,看到程记者一丝不苟的工作,使我改变了认识,要拍好一张照片,准确地…  相似文献   

8.
“记者、记者,翻译成白话就是记的人。” 这是四十年代我在重庆新华日报当记者的时候,陈家康来我们采访部谈天说的一句话。他是周恩来的秘书,很有才,建国以后当过驻外大使。 这本来是闲谈中一句开玩笑的话,我却宁愿把它看成讽刺,看成提醒。我愿每个已经或者准备当新闻记者的人听听这句话,好好想一想,提高警惕,万一当成了“记的人”,那就真正可悲了。  相似文献   

9.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一次采访活动,成为一次生动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采访张云泉,记者们都被张云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采访背后的故事,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本刊上期已刊登了新华日报记者的采访体会,这期继续刊登人民日报记者程少华的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赵晓勇 《传媒观察》2007,(11):43-44
被新华日报派驻江苏省泰州市做驻站记者4年多来,我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幅),为宣传泰州"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全国省级党报、华东九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奖10多篇(次)。在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基层业余通讯报道已经三十二个年头了。接触、接待的上级新闻单位的记者不下数百人次。其间,“拜”了许多老师,也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以新华日报记者刘峥同志给我的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12.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13.
抗中战争时期,有一次《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到重庆曾家岩五十号找周恩来同志。陆诒说:“最近时局沉闷,新闻很少。报上的新闻报道,读者也不愿看。”周恩来同志说:“这是因为你们没有深入群众,不了解读者要求的缘故。我建议你们除了必要地采访上层活动以外,还要眼睛向下,访问群众。譬如说,重庆街头不是常见到从战区流浪的儿童替人擦皮鞋吗?还有嘉陵渡口的船夫和市内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不是经常  相似文献   

14.
访问过美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都知道,大约10年前,美国绝大多数新闻机构的编辑部都已经电脑化了。写稿、改稿、编稿、发稿等等,都在电脑终端上进行,打字机已在编辑部里消失了。那么,美国新闻机构的记者们有些什么技术装备呢? 当然,摄影记者和电视记者们的装备是比较复杂的,这里不去说他们。至于文字记者,普遍配备了两样装备:袖珍录音机和便携式电脑。袖珍录音机有大小型号之分,大的大约有64开的小册子那么大小,厚度不到四厘米,使用常规和匣式录音带和五号干电池,这是我国国内并不罕见的。小型的只有前者一半大小,厚度约三厘米,使用特别小的录音带和干电池,非常轻便,但价格也比前者贵多了。  相似文献   

15.
驻站记者怎样具备大局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局意识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党报记者站的记者怎样具备大局意识呢?笔者任新华日报驻南京记者站记者已有20个年头,对此有些心得。  相似文献   

16.
除夕夜10时许,著名歌星蔡国庆身着大红衬衣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屏幕上,唱起一曲《上远方》。恰在这时,新华日报记者处连接传真机的电话也“叮铃铃”响了起来,远方的记者们相继将一篇篇现场新闻发回编辑部。此后,忙碌一直延续到新年钟声响起……  相似文献   

17.
你的文章登载在本报内刊《纸上谈兵》之后,编辑部里议论不断。这并不是你提出了一个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而我们很多人已经淡忘了它。20年前,当我加盟解放日报的时候,记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岗位。那时,在人们心目中,一个解放日报的记者,就是代表党,代表正义,代表改革开放。社会上似乎还没有“贪官”这一说,官官相护还没有那么明显。在解放冤假错案,在冲破思想禁区中,我们用大量的报道和内参推进了改革。那时记者真的很无私。后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渐渐侵袭记者,百姓中就有所谓“豺狼虎豹”(财政、穿制服、水电煤老…  相似文献   

18.
谈编辑与记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媒体里,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一方面,上面编辑部闹稿荒,特别是重头稿件;另一方面,记者的发稿却泥牛入海,杏无音信。在编辑与记者间,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编辑捏着记者的稿子说没法用。而记者则责怪编辑眼高手低,不识货。人们不禁要问:编辑部与记者站,编辑与记者,你们之间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陈明 《传媒观察》2011,(2):56-57
新华日报新开辟"来自记者联系点报道"专栏,鼓励记者深入基层、鲜活作文。从已见报的200多篇稿件看,字字闻得见泥土的气息,处处听得到基层的声音,篇篇显现着思考的灵光,不仅活跃创新了记者的文风,更有效地促进了记者从真正意义上改善采写作风,可谓收获多多,该栏目也正成为新华日报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20.
刘声东 《军事记者》2009,(11):42-43
人的感觉有时候是捉摸不定的。值班看稿签稿时,不时地听编辑部的领导和同行评价记者得失,有表扬也有批评,有赞叹也有遗憾,便让我心里“蹦出”了“记者功利与记者功力”这个题目,且产生了不少感想。虽然这些感想和感觉不那么成熟.我还是愿意随手记录下来,把这枚“青橄榄”奉献诸君咀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