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早期牛仔小说是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牛仔小说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底蕴。牛仔小说作家作为时代的思考者和感受者,是在以小说的形式深刻地反映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一独特的文学类型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是考察美利坚民族性格和文化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小说家赞恩·格雷依托真实的美国社会历史,以西部牛仔为主人公完成了30余部西部牛仔小说的文学创作。格雷的作品在美国西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既继承了20世纪初"文学牛仔"英雄形象的塑造传统,以模式化的方式展示了"文学牛仔"的浪漫传奇和侠肝义胆,从而持续推动了美国西部牛仔神话的形成;也通过对牧区战争、黑人牛仔、印第安人和现代牛仔形象的写实塑造,在间接反映"牧牛王国"发展真相的同时,为20世纪后半期西部牛仔小说从通俗走向严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牛仔是深受美国乃至全世人都喜爱的最具美国西部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是西部小说的灵魂。西部小说是美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产物,它以19世纪的西部开发为背景,成功地以“牛仔神话”为题材,是反映美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性格特征形成的一种大众文学,小说中的牛仔形象已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文学牛仔"的英雄形象从出现到确立再到呈现出一种消解的趋势,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渐变的历史过程。19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地区"牧牛王国"的崛起为小说家提供了美国文学本土化的新素材,"文学牛仔"在传奇冒险故事中登场并随"一角钱丛书"的流行初具英雄形象。随着20世纪初美国西部踏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文学牛仔"被牛仔小说家刻画成阳刚威猛、热爱自由、神勇无畏和开拓进取的骑士英雄。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与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使"文学牛仔"的英雄神话开始解构,其英雄形象的消解反映了牧区社会衰落时牛仔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蔡燕华 《海外英语》2011,(10):247-248
牛仔是美国西部小说塑造的主要形象之一,被人们誉为西部小说的灵魂。历史上的西部牛仔,生活在19世纪西部大开发的特定背景之下,他们信念执著、果敢乐观、豪放不羁、富有野性的性格品质和行事风格成为小说家们塑造的对象,更是对当时西部拓荒者精神品质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西部牛仔仍然是美国大众心理中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型形象,对美国独特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着持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仔精神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大开发,西部牛仔的开拓、吃苦及独立自主的精神更是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牛仔精神作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鼓舞着美国人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开垦疆域,增强国家实力,同时也为美国的现代化之路铺平了道路,因此,这种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新西部史学派问世以来发表的美国西部小说为研究对象,提出这一文类对西部神话的三种亚类型——边疆神话、花园神话、牛仔神话——的改写,意在书写多声部的西部史,修正白人男性中心主义式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修正起着对抗白人社会文化霸权的作用,表达了赋权“他者”阐释历史的政治愿景。由此,当代美国西部小说不仅参与了“诗”“史”之间的跨学科互动,还丰富了该文类的文化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8.
牛仔是美国的代名词,"牛仔精神"被称为美国精神,就连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也被为牛仔政策.从牛仔一词探源入手,纵观美国历史,认为牛仔的表象是男人气概,而实质上,美国牛仔的外衣下包藏着野性和血腥的美国精神.由此也不难理解现在的"牛仔政策"了.  相似文献   

9.
文学及电影中的牛仔只是虚构的小说化形象,与真实存在过的牛仔大相径庭。通过对历史及众多资料的整理、归纳,披露了牛仔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西部牛仔五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美国内战后的20余年是其黄金年代和鼎盛时期。数万名牛仔在牧场和牛道的艰辛劳作,把内战前还被称为"美国大荒漠"的大平原开发成了"牧牛王国",为满足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肉类的需求作出了贡献。然而,牛仔拓建"牧牛王国"的真实历史并非像美国文学作品和西部影视片所渲染的那样浪漫。很多牛仔在牧场和牛道上舍生忘死地保护牛群,以身殉职。  相似文献   

11.
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各个国家因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同,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对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评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中西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东方人民在对西方文学进行评论时会有其不同的观点。英美两国的发展历史不同,其相对的文学作品在类型、语言表达上也均有不同,文章讲述中西文化差异及两个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及特点、英美文学评论的概念,然后探究了英美两国文化差异对英美作品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史写作的审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学史写作能够反映出文学研究的总体轮廓。拟以语言诗为例,对比《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和《剑桥美国文学史》的不同写作方式,旨在说明美国学界文学史写作审美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约翰·厄普代克的创作思想和他的“兔子四部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版了许多小说 ,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美国小城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找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素材 ,通过自己的小说把读者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在他的作品中 ,他向读者展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兔子四部曲”是厄普代克的经典之作 ,代表了他的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发展与华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华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舞台形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华裔的社会地位。从19世纪中期华人移民美国开始到20世纪中期的近一百年期间,在美国的华裔舞台形象经历了智力上被幼儿化、外貌上被妖魔化、文化上被另类化的负面化的过程。这些形象广泛见诸于美国社会。匡正华裔刻板形象的努力是促成美国华裔戏剧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这些负面形象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从历史的视角了解美国华裔戏剧的产生和发展。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华裔舞台形象进行梳理和阐释,说明华裔舞台形象的负面化与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华裔戏剧的相关性,并说明戏剧舞台不仅是华裔的表演平台,也是他们实现自己政治和文化诉求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14-116
苏·沃利斯是美国诗坛一位女诗人,这位诗人20年前还名不见经传,但现在已是美国诗歌发展中异军突起的现代牛仔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诗作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另辟蹊径,具有较为强烈的传统文化意识,强调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该文从传统文化意识视角对苏·沃利斯的诗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