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句(包括矛盾句)存在于语言里是合法合理的."层级"论将存有"矛盾被证"的自然语言宣判"死刑",是把人(语言使用者)的逻辑犯规归罪于语言本身,而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实际是对塔斯基"层级"论宣判死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逻辑悖论研究的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语义悖论"上来.塔斯基对"谎者"悖论的解释,以"本语句"指称或界定"本语句假",犯了"矛盾定义"的谬误,而哥德尔的理论也因跟塔斯基理论的内在联系,也可能引起我们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真的概念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塔斯基从语义学的角度对真进行了定义:对象语言O中一个闭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它被所有的序列所满足.对这一定义进行具体解读,分析塔斯基真理理论所提出的“真”定义的实质适当性条件和形式正确性条件,然后分析塔斯基定义‘真’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3.
制约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矛盾比较多。我们认为,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学习和应用之间的矛盾、化与语言教学之间的矛盾是诸多矛盾中的“瓶颈”矛盾,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瓶颈”矛盾,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才能实现一个新的飞跃和质的升华,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音乐世界》2012,(9):86-87
模范作品:《屋塔房王世子》 惟差异才有矛盾,惟矛盾才能碰撞出笑料。相隔百年帖与今,不想都知道会有多大的差异,近期大热的韩剧《屋塔房王世子》就是最好代表。但凡古人穿越到现代,都离不了被高羊斗辛拣口1=自讳州矫段。“穿越四人帮”在交通安全岛被往来车流吓得动弹不得即属于此,但在《屋塔房王世子》中,由于李恪还有着王世子这一尊贵...  相似文献   

5.
哈姆莱特为什么一再拖延,迟心不动手为父复仇?这就是所谓“哈姆莱特之谜。”它是理解整部悲剧的关键。造成哈姆莱特失去行动能力的原因有二,一是性格上的矛盾冲突:为父复仇,重振乾坤的责任感促使其行为,软弱的个性又使其本能地逃避责任,行动缺少勇气,逃避又受不了良心的遣责,最后只好“听凭自然”;二是思想中的矛盾:他明了复仇的重大意义,但对人性的疑问和对人类的失望,使他感到现实无法改变,进而从形而上的生死意义上去追问人类的生存现实,并得出了“忍受命运的毒箭”和“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说不上谁更有价值的结论,最终消解了行动的意义。哈姆莱特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矛盾,这导致了走向毁灭。哈姆莱特之谜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司芬克斯之谜,它提出的是人是什么、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具有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阮籍出身世儒之家,有济世之志,但魏晋禅代之际独特的历史政治背景,使阮籍处于一系列矛盾的漩涡之中,本文具体分析了四组矛盾:“生”与“道”的矛盾,“仕”与“隐”的矛盾,“济世”与“遗世”的矛盾,“名教”与“自然”的矛盾。阮籍终生徘徊于矛盾痛苦之中,他的内心世界典型的反映了正始时期知识分子惶惑、悲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当把塔斯基对真概念提出的T-模式拓展到有向图上,塔斯基定理成立与否取决于归谬过程中使用的悖论及有向图的特征.本文证明了在使用说谎者悖论证明塔斯基定理时,在并且仅在有向图中含有奇循环时,说谎者悖论才会导致矛盾;在使用佐丹卡片悖论证明塔斯基定理时,在并且仅在有向图中含有高度不能被4整除的循环时,佐丹卡片悖论才会导致矛盾,这表明当T-模式拓展到有向图时,哥德尔关于"认识论悖论"应用于不完全性证明的思想能够被非平庸地类推于真之不可定义性的证明中.  相似文献   

8.
李雯欣 《文教资料》2011,(36):154-156
安德烈一塔可夫斯基这位世界著名的电影大师享有“银幕诗人”的美誉.他对电影语言的杰出贡献具有公认的典范意义。塔可夫斯基以其内省的气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世界。同时,他以“雕刻时光”为核心的电影美学观念阐释了他对电影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阿尔都塞基于唯科学的和结构主义的立场,在矛盾问题上反对“一元决定”论,主张“多元决定”论,认为黑格尔关于自然、社会、精神的矛盾及其发展观是“一元决定”的还原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矛盾是“多元决定”而非“一元决定”的结果,社会、历史是“多元决定”而非还原主义的产物。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本篇是<评塔斯基的'层级论'>(<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一文的姊妹篇,如果上篇通过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宣判了塔斯基"层级论"的死刑,并使哥德尔的理论也跟着引起我们疑问,那么本篇在两大理论权威之后,略评西方9位专家如何堕进说谎者悖论研究的大误区,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电视上常播出这样一句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不少师生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这种类型的句子之所以被认定为病句,是因为在不少学生看来。其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即“不收礼”与“只收脑白金”自相矛盾,而句意在逻辑上矛盾的句子自然是病句。笔者认为“脑白金”广告语写得很好,并没有错误。说它是病句是因为对“舛互”这种修辞方法不了解。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现行教科书、辞典上把“矛盾普遍性”等同于“共性”是不正确的。矛盾的普遍性是就矛盾存在的范围而言,共性是就各种事物有共同性而言  相似文献   

13.
卢梭颂扬人性“善”,批判社会“恶”。“善”的人性假设发展了教育上的“自然主义”倾向。但人性中的矛盾使“至善”变成“虚伪”,成为束缚人的囹固。对“善”的理论假设以及现实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理念的“虚假”;误导出一大批与现实分裂的“人”,延长了这些人的社会化过程;而这个漫长过程是以“人”的巨大痛苦为代价的。当今教育应从卢梭的“矛盾”中吸取教训,以减轻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矛盾”类辞格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应用,但在理论研究上汉语稍嫌滞后.本文就此类辞格在两种语言中的运用和研究加以对比,并进而对其认知意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曾以“一捆矛盾”自喻,而对“白话文”的支持与对“欧化文”的反对似乎是其“又一捆矛盾”,而实则不然。文章从语言发生学、语法学、翻译学、语言心理学等维度分析了林语堂“欧化文(翻译)”批判的深层原因,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对林语堂反对“字译”、坚持“句译”,“清顺自然”的行文要求、文化自信心的培养,以及“文白调和”的语录体的提倡等一系列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矛盾的地方,合适的处理会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而不合理的选择则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抹杀他们自由发展的机会,降低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因而我们在处理这些矛盾时要有充足的智慧,要审时度势,要有所取舍,让课堂因为这些抉择而更加深入、自然、高效.  相似文献   

17.
鲁兆周 《小学语文》2014,(11):44-45
聚焦“文本的矛盾处”,往往会寻觅到一份意外的惊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什么是“文本的矛盾处”?细读文本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觉得作者有些词语、语言似乎前后矛盾,或不符合文本的语境,或在文本中显得很突兀,让人读来心生疑窦。这些地方,就是“文本的矛盾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矛盾处”,指导学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这个过程往往能产生教育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矛盾学说”与“冲突理论”相关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哲学和社会学),具有不同的认知形式,但两种理论都是对同一社会现象──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因,以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本文试图从几个可比因素出发,着重对两种理论学说的理论背景与文化背景、“矛盾”与“冲突”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两相对应的“冲突单位”和“矛盾的对立面”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胡定坤 《学语文》2011,(6):72-73
随着“文本细读”被引人到课程语境中。“文本细读”从一个文艺批评的概念转化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在运用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开始显现。有人提出了“文本细读异形化”的担忧.综观现实教学状况.出现了随意肢解文本的完整性.否认文本确定性的倾向。或是在追求语言分析的科学化道路中,单纯为了分析文本而进入文本。陷入了一个局限于文本的极端。从文本的封闭中解放出来,又要警惕陷入过度解读的陷阱。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新阶段的“矛盾论”,是对“两类矛盾”学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只有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