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文化强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硬支撑”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本文认为,文化强市战略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专利,并尝试提出文化强市的标准、内涵和构成.城市应通过发展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传媒载体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化资源保护工程、文化发展创新工程、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九大工程,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李树业 《大理文化》2014,(11):104-112
大波那铜棺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奇葩,是云南青铜文化的代表。随葬品注重实用性,具有高原民族的地方色彩,反映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特别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参照物和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6-57
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主要导向,应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需要,推动文化生产力向创新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要更明确“大分散、小集聚、新组团、多层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孙发成 《寻根》2010,(1):12-15
<正>在文化成为软实力和生产力的现代社会,民俗、民俗文化、民俗艺术、民俗旅游等字眼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民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被重视,更是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其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们民俗知识的不足和社会上存在的急功  相似文献   

5.
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宏观部署,我们需要更加明确地把握中国迈向世界文化强国的深刻内涵和战略进程,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相适应,通过三个阶段而实现世界文化强国的目标;要紧紧把握住创新的时代特点和规律,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文化生产力的新动能,进入世界文化价值链的中高端;要立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特点,不断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形成统筹两个大局、联接海陆、东西呼应、内外联动的新文化地缘战略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自人类诞生之日就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和交换规模日大,消费也就具有了文化的意义。消费不仅为人类个体生命延续所必需,而且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物质文化活动。消费文化体现出民族的心理特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赖祥亮 《寻根》2007,(5):9-14
作为河洛文化的传人,客家先民的文化形态中保留了较多中原文化传统。同时,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民系,客家文化形态中也残存了较多的原始巫术观念。巫术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认识途径和控制方式,客家巫文化之所以能顽强地生存于客家聚居地,得益于山高水险的岭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当地原住民崇尚巫鬼的习俗。  相似文献   

8.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回顾了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过程.通过对营盘山文化和宝墩文化在陶器亲缘联系、房屋建筑、经济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考察,认为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政策是有关国家文化意志和文化利益的一整套制度.它能够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配置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品质.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注重文化政策的整体性,增强文化政策的及时性,保持文化政策的公平性,加大文化政策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1.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云龙盐文化是指云龙盐井业的发展中自生和外来形成的盐业文化,它是云龙历史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结晶,是白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进步的象征.盐文化是推动云龙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云龙盐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是中国先进文化茫茫沧海中的一粟,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高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优秀的农村文化能够提高农村竞争力,提高农村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正因为如此也才显得斑斓璀璨,而在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不断创新中古代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文化是古代文化的创新.人们把现代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追求,把古代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借鉴,这就形成追求文化的互动.在现代城市生活的人,想走出城市的喧嚣,去寻古探幽,回归自然;生活在古城里的人,又希望走出寂静古老的环境,去追求现代快节奏的刺激和现代文化的自由浪漫.这就给文化交流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醒我们重视现代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粹的保护,这两种带有明显差异的文化有着同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界定。在传统的文化研究中,基于对文化概念的人类学和社会学认识,经验方法、结构方法和历史方法是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文化产业的出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文化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因此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总体上看,厘清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力,探索"文化生产力"的性质、特点、规律、结构和机制,认识当今文化学与其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而探究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方法和路径,已是摆在理论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内在基因.研究、保护、传承和开发民俗文化,对于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社群价值和功利价值.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民俗文化,以现代的视角,借助产业运作来抢救、保护、开发民俗文化资源,以本土的特色民俗打造文化精品,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区内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团队(简称社区团队)是社区内的居民出于强身健全、结交朋友、丰富生活等目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众队伍,是社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社区团队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更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加强党对社区团队的领导,社区文化建设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上个台阶,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包容性强、覆盖面广,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宏观指导性,又具备很强实际操作性和具体原则性。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供强大健康的精神动力,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最新鲜的血液?结合本地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我深切地体会到:与时俱进、创新突破,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抓住要害、画龙点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杨宪邦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天崩地解"、"狂飙突进",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近代。社会实践发生亘古未有的剧变。与此相适应,中国文化结构由基层经中层到上层,即由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