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就该产业而言,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全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真实、科学、全面的反映.因此,为了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数字出版产业的属性及特征,界定其统计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成为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对数字出版产业分类是对数字出版产业统计的基础,对帮助界定数字出版产业边界和厘清数字出版产业链条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施数字出版产业统计的基础和衡量数字出版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前提。文章着眼"数字文化",以数字出版产业的产业特性为出发点确定数字出版产业分类的基本思路,对数字出版产业类别进行精细分类,构建数字出版产业分类表,对国家编制数字出版产业分类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已从成长期迈向稳定发展期,已然成为数字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数字出版产业统计工作明显滞后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本身,现有数据难以支撑数字出版业科学决策。事实上,数字出版产业统计确实面临诸多困境,制约着科学、有效的数字出版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机制的构建。因此需要聚焦数字出版产业统计实践重大问题,从制度设计、机制优化、实践应用三个维度对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活动进行优化,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数据服务决策的效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加速了出版产业的颠覆、重构、跨界、融合,也使得传统出版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转折.数字化转型定位的实践和理论需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出版企业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江苏省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个案进行体系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数字出版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区分,并对数字出版的核心层、相关层和外延层给出了界定。文章提出了数字出版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指标设计,并提出构建分层的发布机制和发展预测模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的新业态.我国当前的数字出版产业存在着利益失衡的状况,突出表现为数字出版领域多种多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数字出版产业链及其上、中、下游各利益主体的失衡状况进行剖析,提出了从产业链全局的视角和高度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利益分配进行综合调控的治理新思路,以期实现该领域多个问题的有效化解,重塑数字出版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出版产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采集到194篇中文学术文献样本.依据学术文献统计模型,发现涉及15个研究方向和69个研究角度,得到六项结论,实现“数字出版产业”中文学术文献整体现状的微观评价;由科学范式应用、研究方向学术关注梯度和研究体制建设三个维度,组成学术研究态势评价模型,得到五项结论,实现“数字出版产业”中文学术文献整体现状的中观评价;基于上述结论,依据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提出数字出版产业当前学术研究的科学前沿、工程前沿和技术前沿,实现“数字出版产业”学术研究发展方向的宏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按需印刷市场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新闻出版总署在2005年4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的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驶上快车道.据新闻出版总署音像司提供的统计,我国网络出版年产值已达25亿元,占国内信息产业产值的10%.数字出版是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年增长率为33%以上.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韩国政府重视出版产业的持续发展,数字出版比重增加,制定了一系列激活数字出版的战略规划.以对优秀电子书的发掘和制作的支援作为支点,是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出版的制作技术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韩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数字出版的制度和法制环境,实施数字出版税收政策优惠,重视数字出版的专业教育和社会推广.韩国政府计划统合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流通方式,建立更为健康的出版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能够为文化强国建设和数字文化消费注入新动能。为客观反映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W”形上升态势,并且贡献率最大;开放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水平波动起伏上升;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且具有惯性;共享发展水平连年平稳提升。  相似文献   

11.
张斌 《出版参考》2021,(6):46-48
近些年我国数字出版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数字作品的侵权迅猛增长,给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对我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找出了影响数字出版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我国数字版权保护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邵琰 《出版广角》2015,(14):40-41
信息化与大数据交互发力的当下,数字出版的大数据挖掘与版权保护日益成为热点话题,加强数字出版著作版权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版权保护立法理念滞后、版权保护维权艰难等问题,数字出版既要修订现有版权法规,建立健全数字出版产业法,又要健全数字出版物登记制度,通过对数字出版商的鼓励与引导,完善数字出版作品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3.
音坤 《编辑之友》2015,(8):73-76
在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现有的数字出版产业的规制远远满足不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源于数字出版产业自身的技术特征,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数字出版“先出版后过滤”模式加大了现有规制的难度,规制的滞后性、规制操作细节缺失以及多方规制的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规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规制的变形和走样.强化对内容的规制和事后违法的惩罚力度,考虑规制制度前瞻性,增强规制执行可操作性以及开展数字出版规制的多元主体的培育,应是数字出版规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着眼于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读者资源的运用和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新挑战四个方面,思考其本质和内涵,以期更好地掌握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莫远明 《出版广角》2016,(16):19-21
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舆论引领、政策引领、市场引领和价值引领等方面。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进一步发挥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坚持舆论导向不动摇,发挥数字出版特有的喉舌作用;活学活用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深化数字出版与资本融合,发展壮大数字出版企业主体;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数字出版产业智库建设,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开展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三方评估,增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效果;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立法保障,确保数字出版产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数字出版研究成为出版研究领域的重点.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版权保护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文章在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整体情况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这四个研究热点出发,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情况进行重点梳理,以期展示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重点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的潮流,是未来产业升级的趋势.但如何将传统出版产业升级,迈向以知识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交互运作的高科技产业,是出版界未来必须要面对的目标.数字出版、数字典藏的趋势与商机及数字出版的现况与发展策略成为所有出版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数字出版泛化的出版概念对出版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是一个被泛化的出版概念.数字出版改变了出版理念,拓宽了出版领域,丰富了出版物态,打通了出版环节.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概念的泛化对于出版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总体分析是利大于弊,长期从事传统出版的业内人士必须在理念、意识等方面认识数字出版,从长远规划到出版项目计划,要趋利去弊,适应数字出版及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学术界对数字出版产业的研究依旧保持了较高热情,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研究和学术出版物等均有亮眼表现.梳理我国2014年数字出版产业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媒体融合与转型、移动互联网出版和移动阅读、科技期刊的生存与优先数字出版、大数据技术运用是相关研究的核心话题.总体来看,2014年度学术界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研究焦点较往年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持续增加,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与编辑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发展态势,从地域文化认同、知识产权保护和新兴科技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出版资源开发与编辑路径研究进行述评,有助于厘清研究的主要脉络,把握研究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和编辑者,为数字出版资源市场规律和体系构建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