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在教学要点中提出,低年级思想品德要着重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家庭教育却很薄弱,加之一些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了“育人”环节,于是唯我独尊和自私心理在许多儿童身上滋长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从儿童入学开始就进行“心  相似文献   

2.
"两课"教学评价原则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科学完整的“两课”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为保证“两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客观、全面、正确地确定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实施原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制定管理方案,保证管理效果的必要指导,对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达到明理、导行,树立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达到明理、导行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生活化”。《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着手,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打动他们,有的放矢地指导好学生的行动。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我想从四个…  相似文献   

4.
我国普通高校中开设的“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是“两课”教学生命力之所在。巧妙借用社会学中的调查方法,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普通高校“两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无论是在中外思想史上,还是在当今现实社会中,都有不少人认可。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又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困扰着青年学生。从他们的思想分析来看,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主要有四个论点:一是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能表现”;二是认为“自私是永恒的人性”;三是认为“自私是前进的动力”;四是认为“自私是人们生存的需要”。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影响高校"两课"教学评估的若干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课”教学评估是“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估可以发现当前“两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出教学现状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而使“两课”教学工作者能有效地控制和调整教育过程,进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按预定的目标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并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而目前“两课”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已影响到教育的功能性发挥,本文拟对“两课”教学评估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两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恩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在“两课”教学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需要继续采取措施。深化“两课”改革。提高“两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自然学科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的,即:“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从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提出的科学观、科学态度和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三个方面,是自然学科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自然学科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的,即:“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可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如何结合自然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完...  相似文献   

10.
“差生转化”往往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 ,而“转化优生”却使人大惑不解。本文提及的“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某些缺点的在校学生。因为这些“优生”的学习成绩好 ,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拥戴、亲友的褒奖……然而 ,正因为这些“优生”的成绩好 ,而老师又忽视了对他们的转化工作 ,致使一些“优生”的弱点发展成了缺点。教训是沉痛的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笔者认为 ,“优生”———也有待于转化。具体讲 ,应做好以下“优生”的转化工作 :一、以情动人 ,转化冷漠自私的“优生…  相似文献   

11.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已在理论界达成共识,为了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特就其科学体系的内涵和要件、性质及内容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原和真诠,求真、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老子对“道”的阐释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尊道还世界的自然本色;返朴归真,实事求是;兼收并蓄,人尽其才以及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都是老子“道”论中科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撇开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撇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一些论者把科技伦理定义为全体科技当事人服务于全体人类。这种科技伦理“全员”论只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等于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社会历史因素存入了“括号”之中,充其量只是谢林的“理智直观”或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产物,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超现实、超历史、超阶级、超国家的科技伦理只是一种主观的虚妄;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下的科技活动及其异化、资本主义国家价值取向的“单向度”性,决定了科技伦理“全员”论不但是“认识论的贵族主义”,而且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唯物主义的科技伦理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从科技活动的现实出发、从现存的社会历史形态出发,去说明和解释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伦理蕴含。惟其如此,我们的科技伦理学才能立足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不但帮助人们“解释世界”,而且指导人们“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兴国战略”与“治国方略”具有辩证的统一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并使这种统一体现在时时、处处、人人、事事的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当代知识论中的"弱纲领"与"强纲领"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知识论研究在科学知识的社会因素与外部实在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观念,即传统的"弱纲领"和以科学知识社会学为代表的"强纲领".其中,"弱纲领"代表了正统的科学知识观,它将科学知识视为人类理性的产物,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强纲领"则通过"因果性"、"对称性"等原则把对人文、社会知识的社会分析扩展到了对科学知识的分析,要求对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人类信念都进行所谓的"公正"、"对称性"说明.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袭人与宝钗、与紫鹃的性格进行对比,指出:袭人平日言谈行事恪守传统思想影响,富有心机,有孝心和同情心,但同时又有俗气、自私的一面,展示了其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方法》可以看作是洪子诚先生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延展,但它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同时还是对“写作与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方法”的一种尝试。这实际上是洪子诚先生对自己长期以来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一次清理,既有学术史的意义,更有学科史的价值。它的深刻意义,在于为“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或者说是“构造”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观察角度,一种可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科学素养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中心概念。科学素养理念在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落实情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笔者整理出当下以科学素养为视角对"正式课程"分析的两种理论模型:"课程重点"和"课程平衡"。本文对两种理论模型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评述与比较,希望为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我党对历史与现实经验反思和总结的成果,又是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作出的涉及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新的重要结论。其中,“以人为本”是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它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明确回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的和道路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