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阅读,年年必考。不仅年年必考,而且分值有向上攀升的趋势。2005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散文阅读由往年的18分猛增至22分。这一变化, 更加凸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提醒考生,散文阅读不可小视。散文虽然浩如烟海,但只有三类散文高考必考:寓情于景的散文(2005 年卞毓方《张家界》、苏叔阳《春天的梦》);托物言志的散文(2000年鲍昌《长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散文家。在其散文作品中,《背影》、《春》、《荷塘月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影响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对朱自清散文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收益。下面结合《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文章,就"情真意浓、精美缜密、清秀纯朴"三个角度,对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西南宁市语文中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大都是散文类,如2009年的《雨荷》、2010年的《民工父亲的幸福》,这是中考语文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虑。这类题目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见,散文的阅读和欣赏,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据统计,如今,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散文就有35篇,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2017年全国卷在现代文部分的文本设题主要是小说和散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说的教学较为重视,而对散文的教学往往重视不够,今年的高考试题恰好选的是散文文本,因此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本文现以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卷Ⅲ《我们的裁缝店》为例,对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胡晓英 《现代语文》2011,(9):151-152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散文阅读选的是芳菲的一篇题为《针挑土》的散文,在学生的答题中,失分比较多。究其原因,好多同学反映,没能读懂文章内容,只就问题答问题,多有割裂文意,断章取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儿童在经历启蒙阶段的集中识字教育后,进入阅读训练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一是配合《四书》、《五经》,教学生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二是教学生阅读浅易的诗歌;三是教学生属对.借鉴古人的经验,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插图故事入手到以图画再现情境、创造语文“导读法“,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7.
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13课)是一篇将深厚浓郁的人文情怀寄托于审美观照对象(山中各种自然景物)之中的优秀散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本文时,如果围绕人文情怀这个层面进行拓展,将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审美和艺术享受,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本文就以《山中访友》一文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优质的阅读资源。为使散文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价值,选择以《白鹭》一课的教学为例,提出"感其形——把握事物特征、入其境——感受文本意蕴、悟其神——体会作者情思、品其言——学习语言表达"四个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学生散文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标重新定位了语文教育的学科性质;语文教育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综观现行语文教材,我们都能发现这种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比如过去的高中语文教材一般是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来编排课文。新的人教版必修教材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教材格局,把阅读教材、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以《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随笔》《红楼梦》《阿Q正传》等为章节单元,着重注意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如新的“苏教版”必…  相似文献   

10.
何洋 《天津教育》2012,(8):53-54
散文一直被人们称为"美文",人教版初中《语文》选入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这些散文有的意境优美,有的清新隽永,有的朴实无华。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散文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  相似文献   

11.
吴晓丽 《成才之路》2012,(29):15-I0010
正初看题目可能有点老调重谈,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多实践多总结。如何提高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水平,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自成一体的书籍,比如《现代散文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唐诗宋词》《史记》等,可见语文  相似文献   

12.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校前任校长郑祖读积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以读为主”的教学风格,被小学语文界称为“读式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读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赋予“读式教学”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的“读式课堂教学”和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评价体系,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读式教学”,促进了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程然 《现代语文》2009,(9):41-4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在“感受·鉴赏”方面获得发展:“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散文文本既是文学作品的精华部分之一,也是学生爱读、乐读的部分之一。学生想象力与审美力等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序、有效的散文文本的阅读鉴赏。阅读鉴赏散文文本,是学生感受艺术形象、品味语言、积累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提高思想与艺术境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持续、有效的散文作品的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14.
比较阅读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其阅读能力。老舍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可选择《济南的冬天》《我的母亲》《猫》这三篇经典散文,分别从写景、写人、写小动物三方面,与其他同类题材的现代散文名篇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点的确定方法,解决“比什么、为什么这样比、怎么比”等问题,提高比较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指导提要】以文学作品为选材的现代文阅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连续出现 ,这符合语文教学加重文学性的要求 ,也在《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仅从全国高考来看 ,《世间最美的坟墓》(1991年 )、《报秋》(1998年 )、《长城》(2000年 )、《门》 (2001年 )、《话说知音》 (2002年 ) ,这些散文作品都成了命题材料。特别是这三年来 ,每年必考一篇散文的阅读 ,且基本采用简答题和多选题这两种题型命题。对于散文的阅读 ,检测的重点是放在“赏”“析”二字上。顺利完成这一类考题就必须学会阅读和鉴赏散文。(1)准确把握散…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夏天出版,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语文·提高版》第一册中选了许多优秀文章,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其中季羡林先生的《世界散文精华序》一文,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理解上的困难,一些学生称“读不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便成为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这篇课文是谈散文的。它从散文的特点谈到散文的欣赏,又从外国散文谈到中国散文。文章视野广阔,知识性强,感情真挚,情思隽永,读后给人一种轻松的欣慰感,确实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但由于这篇文章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近年高考中。文学作品阅读一直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纵观全国各地的试题,仍然是散文阅读居多。“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既是吃透文章的基础.又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引导学生抓特点,找规律,理思路,是散文阅读备考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题型例说及解题思路《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序志》有云:“文果载心,余心有寄。”所以,所谓“为文之用心”,首先是说文章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心”乃是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很显然,任何文本的考核都会与之相关。从2006年语文高考题中散文作品的阅读检测来看,出题者似乎继续朝着阅读与欣赏的题中应有的正确方向行进。200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就让学生在规定的语境中写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之后的感受,这就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的积累与感受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2006高考全国统一语文试题考核学生对全文主旨的理解;20…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考题中散文篇幅的增加,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对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剖析,结合《那树》一文,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李明星 《教师》2013,(31):49-4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人编我国高中、中职语文的多种版本的教材中,可以说这篇文章是高中、中职语文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之一。因此,教学该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散文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学会突破散文教学难点的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