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这也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首推的大型专题.新华社电视为这100位人物制作了每集12分钟的大型史志性人物文献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2009年,在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广东卫视、东方卫视等海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  相似文献   

2.
"打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2003年的第一届到2009年为止已经是第七届了.作为最初的参与者之一,几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感动中国"历次年度人物评选以及其品牌的传播力.应该说经过近七年的传播积累,"感动中国"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乃至中国媒体的一个标志性的栏目,其传播价值已经远远越过了节目本身,甚至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精神震撼力.新华社曾发表评论称:"<感动中国>的评选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媒体中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权威的人物年度评选活动."本文将从"感动中国"节目的最初的传播缘起,谈谈这一评选活动传播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及对于媒介操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北京青年报>在2000年7月2日推出人才教育类专刊--"人才时代",其他京城的综合性媒体也相继拥有了这类专刊,如<北京晚报>的"人才周刊",<北京晨报>的"教育资讯",<北京娱乐信报>的"职场周刊",<新京报>的"学习公社",<精品购物指南>的"快乐职场",<京华时报>也在最近推出了人才类专版.这类专刊多以周刊面目出现,不具有日报拼抢新闻上的优势,所以在策划性报道上做好文章成为办好这类专刊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庞春燕 《传媒》2006,(9):48-49
<扬子晚报>早在2001年就推出了短信版的"扬子随身看",成为中国报业最早一批"手机报"的践行者.5年的实践和探索之后,"扬子随身看"发展状况如何?<扬子晚报>又是怎样看待手机报业务呢?本刊记者采访了<扬子晚报>副总编张晓东、网络新闻部主任张东风和总编办副主任陈明明.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1日,由央视举办的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正式启动后,网上投票有不正常现象:部分候选人票数在短期内"井喷",且"选民"分布区域过度集中,有行政操纵嫌疑.而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学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则通知,成为宜春市动用行政权力,操纵"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候选人评选"网上投票的证据."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过程中,涌现大量水军,战斗能力相当强大."<中国青年报>记者程刚在某网站微博上说.  相似文献   

6.
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了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以大覆盖、高频率、多语种向全球强势推出后,在全社会及海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10年1月,<澳门十年>即在云南腾冲举办的"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中国电视纪录片盛典上荣获"系列片十佳"称号.  相似文献   

7.
我曾在<震灾面前的本色报道>一文(见<新闻记者>2008年第6期)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是成功的",这当然仅是指地震报道的初期而言,那时的报道确实是感动人的.  相似文献   

8.
陈栋 《今传媒》2009,(11):4-5
1952年出生,湖北仙桃人,当过农民、教师、政府公务员.1984年开始评论和杂文写作,1986年投身新闻界,现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编委.已出版<中国的羞愧>、<早春的感动>等著作17种.2004年,以时评杂文集<一个人的经典>问鼎鲁迅文学奖,他因此成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唯一的杂文获奖作家.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18日,第四故事媒体公司宣布和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合作,推出"阿曼达计划",引起包括<出版商周刊>、<福布斯>和<克莱思·纽约商业>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关注,都认为它和其他出版商推出的类似项目一样,预示着未来童书出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感动中国》成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国内发展最成熟、影响力最大的"感动"评选类栏目当属央视精心打造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该栏目于2002年推出,一般选出10位年度人物(另有特别奖),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400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片中主人公是一位漂泊东京打工15年的上海男人.从一个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外籍"黑工",到名扬日本的"励志英雄",他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宁波<东南商报>通过为党委政府、企业、读者"三服务",实现"三贴近",提升报纸的品牌和影响力,使报纸成为读者"贴心人""娘家人",也为自身赢得了发展空间与机遇. 2000年1月创刊时,<东南商报>发行量4万份,广告收入300万元,利润10万元.而时隔十年,现<东南商报>发行量已达27万份,广告收入逾1亿元,利润3000万元,并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和报道.  相似文献   

13.
高杰 《声屏世界》2009,(9):38-39
2009年3月,由<新周刊>推出的"2008中国电视节目榜"上,央视的<众志成城>"主持群"毫无争议地获得了"2008年度节目主持人"称号.  相似文献   

14.
每至年终,媒体总要有所总结,或历数一年来发生的大事;或盘点今年的"年景",憧憬来年的"收成".10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就是篇"盘点"之作,它是<人民日报>推出的2005年度特稿系列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18日,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推出.2004年底,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重庆移动,重庆联通推出了<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手机上网版.2005年1月,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杭州移动合作推出彩信报,它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和<每日商报>为主要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6.
<浙江日报>策划的纪实性新闻专栏"走进民工",从2004年6月创办至今,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姿态推出,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7.
特刊,算不上新鲜事物.早在1997年7月1日,<广州日报>推出"97版香港回归特刊",当时在中国内地受到广泛好评.此后,出版特刊成为各大报纸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十多年过去了,每到重大纪念日、重大赛事、重大事件等,不少报纸都会重兵投入,推出特刊.  相似文献   

18.
3D报纸来了.今年3月9日,比利时诞生了被称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的<最后一点钟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随后,<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安徽商报>、<每日商报>、<都市周报>、<扬子晚报>、<城市晚报>、<东方早报>、<芭莎男士>杂志等十多家报刊相继推出了各自的3D"盛宴"--号外、特刊、专刊、彩页或整报.因为国内外5D报纸的争相登场,2010年也被称为"3D报纸元年".  相似文献   

19.
卢剑锋 《传媒》2010,(6):33-35
2005年6月,在国内首批推出用户收费阅的"宁波手机报". 2006年8月1日,推出全国首家互动多媒体报纸--"宁波播报". 2006年10月24日,在国内率先推出新编辑形态的电子纸报纸<宁波播报>. 2007年7月1日,全线推出"宁报动码",乃国内首次成规模启用报刊跨媒体平台. 2007年底推出户外电子屏报.  相似文献   

20.
近日,得知<茅盾珍档--回忆录、部分小说及书信、随笔等手稿>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心中激感动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