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8世纪30年代起的古典主义到该世纪末的感伤主义,俄罗斯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直到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的兴起,俄罗斯文学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兴起,首当其冲应该提及的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从他的作品开始,俄罗斯文坛上逐渐出现反映现实,描写现实的文学,揭露社会矛盾,洞察人性。此段时期的作品也由此拉开了俄罗斯文学史"黄金时代"的序幕。普希金最早开始揭露现实社会,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作品是《别尔金小说集》,《驿站长》是此篇散文小说集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一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其作品的富于民族化与独创性以及社会意义而论,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无疑是代表作;但是,他用散文体写成的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艺术精湛的《别尔金小说集》,亦是俄国现实主义小说被公认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史,是一条瑰丽多姿的艺术画廊里,在这个画廊里有许多各具丰姿异采的优美妇女形象.被誉为“俄罗斯文学魁首”的普希金首先开创了塑造优秀女性的先河.1830年的金秋,是普希金创作的丰收季节.他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接着又神速地写成了散文化的《别尔金小说集》.小说集描写了当时社会  相似文献   

4.
刘丽娜 《教育》2011,(4):58-59
《别尔金小说集》中的爱情故事不同于普希金的其他爱情著作,特点是在最后一个情节中摆脱了悲剧的走向,以喜剧收尾。收录在其中的《驿站长》(1830)、《村姑小姐》(1830)、《暴风雪》(1830)这三部作品的情节、结构和叙事风格,虽以喜剧收尾,细读下还是会发现持续着的浓郁的悲剧基调。  相似文献   

5.
在《别尔金小说集》中,有直接叙述者、假托的别尔金和统筹全书的出版者。这是一部具有完整的统一的叙述结构的小说集,这种叙述结构具有多主体性,为后来的俄国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此,从作者、叙述者、主人公三个层面分析该小说集的叙述特点,从而揭示作品的多重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驿站长》是通过假托的作者别尔金来叙述。别尔金是个性情温和、教养不高、视野狭窄的乡间小地主,整篇故事中的叙述都符合他的口吻。别尔金有时会转述故事中主人公的谈话,他们的性格、身份各不相同,语言风格也殊异。因此,在小说中能听到各种阶层人物的言语,这便是小说的一大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普希金首先是以诗歌创作确立他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的,然而,作为“一切开始的开始”的普希金,在俄国最早完善了现代小说的创造.他在各类小说体裁上的成功尝试,其深远的影响,并不亚于他的诗歌创作对俄国文学的贡献.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普希金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他开始感到运用小说这种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必要性.于是,他逐渐把创作的中心由诗歌转向了小说.在《别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基》、《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小说中,普希金敏锐地提出了小人物,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8.
名家作品的结集付梓,就好比婴儿从娘胎里降生到人世问一样,都要取个名字,一般都有其一定的目的和意义。现不妨采撷几例,以飨读者。《呐喊》小说集,鲁迅题名为《呐喊》,以示自己创作小说是为革命“喊几声助助威”(《自选集·自序》),“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小说集充溢着反封建的战斗激情,体现出强烈的五四  相似文献   

9.
《鸽子》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抒情散文。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罗斯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罗亭》《前夜》《父与子》等。散文描述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在暴风雨将来临,各种鸟类都躲藏起来,“愁云”“越来越墨黑”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一只“像一块白色手帕或一团雪”一样的白鸽,从树林那边飞来,飞到树林外面去,找回另一只白鸽,最后,两只白鸽并翅飞回家去。暴风雨来了,它们并翅依偎在屋檐下。通过这感人场面的描绘,作品颂扬了鸽  相似文献   

10.
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皮利尼亚克(БорисАндреевичПильняк1894—1938)是俄罗斯20世纪20—30年代颇负盛名的小说家。他在20—3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创作具有独特性,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叙事风格非同寻常,备受评论家们的关注。因社会历史原因,皮利尼亚克的作品曾经被尘封多年,因此对其作品的研究也缺少系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相异于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苏联作家和20世纪后期俄罗斯其他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反映了俄罗斯犹太文学的新动向。在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乌利茨卡娅同时塑造了“美狄亚”和“山德拉”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把“美狄亚”这一约定俗成的“女巫”塑造成“圣母”,再通过“圣母”与“魔女”的对比,鸟利茨卡娅肯定了“解构”基础上的“多元”,但又批判了“解构”后的“虚无”。  相似文献   

12.
在俄国文学史上,《驿站长》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小人物”形象,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诚惶诚恐的驿站长老头,并给予“小人物”深刻的同情,驿站长是阶级压迫的牺牲品,反映了现实森严等级制度下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高尔基说:“我们有充分理由说: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适于普希金,就是有他的《驿站长》.”  相似文献   

13.
1月朱亚宁的小说集《金甲虫》出版朱亚宁的中短篇小说集《金甲虫》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这在作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精选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该小说集为“21世纪中国作家实力展”丛书之一种。主编周冰心在其所撰写的《“后知”时代智性写作的可能性——21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14.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高莉 《考试周刊》2012,(9):23-24
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写作方式对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各个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描绘.预示了“美国梦”的幻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作品独特的艺术写作风格,讲解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美国社会矛盾的折射。  相似文献   

17.
在《白鹿原》中,朱先生和白灵的形象差距很大,但他们都是“白鹿”的象征,这是作品的一个裂痕.结合作品周边材料分析可以看出,这个表面的裂痕恰好体现了《白鹿原》与20世纪80年代“人的文学”话语谱系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小说集《拳圣》中的三篇小说《哀伤自行车》,《天知地知》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显示出刘恒视域中的苦难本体和苦难叙事破涕为笑的演变过程,这种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有关苦难叙事的文化心理的一个镜像。  相似文献   

19.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和戏剧家。他的小说反映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现实,即暗淡无日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小人物”的苦难和悲哀。本文以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变色龙》、《一个文官的死》、《套中人》、《万卡》、《渴睡》、《醋栗》为例,就小说中所表现的社会悲剧和精神悲剧,以及作者把悲剧内容用喜剧手法来表现的艺术技巧,结合理论依据和文本分析,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坤从1993至1998年,共发表中短篇小说近40篇,它们为六家出版社(即“北岳文艺”、“华侨”、“河北教育”、“云南人民”、“长江文艺”、“百花文艺”出版社)从1995至1998年先后结成《先锋》、《热狗》、《女蜗》、《游行》、《遭遇爱情》、《鸟粪》六个小说集.包括一些中青年批评家所撰文在内的评论文章约20余篇.徐坤作品的转载率也较高.徐坤之“走红”,由此可见一斑.对于徐坤小说的评论,都体现了论者对一位新进的优秀作家的发现和赞赏之心,我们总体上赞成他们的评论.但较为全面地阅读了徐坤的主要小说之后,我们以为应当消除在如潮评论中形成的这样几个印象或形象:“女大侃”、“女王朔”、“个人化写作”、“女性主义作家”等等.当然,平心而论,这些印象或形象也不是全无来由的,尽管它们只是“豹斑”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