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各国不断进入社会老龄化,需要为一些行动不便或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服务,以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老年人已成为长期照护的主要对象。本文研究了发达国家利用不同筹资模式应对老龄化社会服务需求,从中借鉴以发展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满足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CHARLS数据,从机构照护和保姆看护两方面,考察失能老人经济收入对正式照护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经济收入限制,绝大多数失能老人不使用正式照护。失能老人经济收入对使用正式照护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仅限于保姆看护的使用。老年人失能程度不仅约束其经济收入对正式照护的使用,也制约非正式照护对正式照护的替代效应。具体来看,轻度失能情况下存在这种替代效应,中重度失能情况下,非正式照护与保姆看护则呈现补充关系。经济收入和社会支持的差异性导致城乡失能老人对正式照护的使用不同,城市失能老人倾向于使用正式照护,而农村失能老人倾向于使用非正式照护。因此,要通过政府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等手段构建多元化照护模式,拓展正式照护的途径,同时构建农村互助养老网络。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州市的调查数据,从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诉求、社会参与意愿、养老服务偏好、幸福感取向为起点,采取青中老三个年龄层进行对比,并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特征为视角,探讨老年人精神诉求及精神照护问题。研究发现:精神服务诉求在老年服务需求中显露出来,老、中、青年龄层存在一定的差异,社区化社会服务在未来将成为主流;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特征等对城市居民精神赡养均具有影响。对此,有必要立足服务需求差异,厘析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发展和走向,构筑满足养老意愿和精神照护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完善上海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亲属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照护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仍是中国现阶段和今后较长时间内的主要照护形式。目前国内关于老年照护的研究集中于老年人本身的照护需求,而对亲属照顾者的照护状况、困难和需求研究不够深入。"高龄体弱老人照顾者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课题组于2010年4—10月对上海市720名户籍城市居家高龄失能老人及其主要亲属照顾者所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目前上海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主要亲属照顾者的照护呈现女性居多、中老年退休者为主、经济条件适中、照护时间较长和照护责任心强的特点。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面对生理、心理和经济的压力虽然能够积极采取自我解压的方式,并从家庭获得支持,但同时对政府和社会提供支持也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需要通过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小区为基础的居家服务,加强照护知识技能培训,组建照顾者互助小组,完善以亲属照顾者需求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沈萍 《职教通讯》2018,(24):59-62
长期照护需求的提高对长期照护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目前,我国长期照护人才培养领域存在"照护人力总量不足,流失率较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培养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围绕区域长期照护体系,通过整合政校行企多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以专业照护为核心,具有整合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关怀相关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长期照护人才的多方协同培养模式,即完善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链建设、构建与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及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打造长期照护人才梯队、实施以现代学徒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长期照护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高水平双师型队伍、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等七条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究新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编“老年群体学习需求问卷”,对1 17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较高,基础性学习需求高于发展性学习需求;年龄资本、健康资本以及文化资本是影响学习需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程度的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其学习需求,并且主观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学习需求,尤其是发展性学习需求的预测度最高。老年教育应关切老年人的生活境遇、因材施教,并为其提供情感支撑,以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助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养老不仅仅是经济养老,而且是精神养老。通过对城市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心理需求主要有社会生活心理需求、家庭生活心理需求和性心理需求。这些心理需求具有年龄效应、性别效应、文化程度效应、婚姻状况效应和养老方式效应。因此,对于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应该有不同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身体状况、经济水平、文化风俗、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五个方面。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身体状况、经济水平、文化风俗、自我效能四个因素对于城市退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显著的,而社会支持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离退休老年人因其社会角色、经济地位、人际环境急剧变化,致使其心理冲突加剧,心理问题较其他老年人更为复杂多样。如任不良情绪和恶劣心境长期积累,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会稳定。政府和社会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离退休本人也要采取积极的调适方法,愉快地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和空巢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快速退化。武陵山片区农村失能老人经济上极度贫困,长期照护问题更为严重。面对庞大的武陵山片区农村失能老人群体,单纯依靠家庭、政府、市场都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需将传统的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与机构照护有机结合,创建社区居家照护模式,培育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供给主体,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有力补充与更新,能很好地解决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失能老人数量的逐年递增,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经济贫困与福利不足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更加凸显。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失能老年人社会照护制度、模式等的研究,剖析当前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福利困境,为完善农村失能老年人社会照护体系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的各种矛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失能老人数量迅速增长,失能风险积聚增大,对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愈来愈重,致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青岛市城乡失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目前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现状、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加快青岛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的各种矛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失能老人数量迅速增长,失能风险积聚增大,对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愈来愈重,致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青岛市城乡失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目前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现状、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加快青岛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加,河北省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负担重的显著特点,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河北省长期照护保障资源存在严重的错配问题,主要表现为养老金不足,长期照护制度碎片化,长期照护设施空置率高,照护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因此,应尽快建设以长期照护支付体系为保障、以长期照护人力资源为核心、以长期照护机构为支撑、以长期照护评估机制为基础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探索共享养老新模式,以满足未来超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在浙江和甘肃两省搜集到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追踪调查预调查数据(CHARLsPILOT),区分城乡实证考察了中国居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在健康衡量方面,涵盖主观自评健康(SRH)、生理性健康指标如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用于衡量心理消极程度的心理消极得分.社会经济地位则由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来测度,同时还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省份等因素.结果表明:在中国,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居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居民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梯度,此外,性别、年龄、省份等因素对于居民健康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确立于儒家孝道思想下的以子女为义务主体的传统老年人照护模式,因日益严峻的人口情势而难以维系,亟待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基于此,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业已形成的、成熟有效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要继承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儒家孝道思想。在不动摇传统子女赡养模式的前提下,通过将子女和国家共同作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义务主体、积极推进国家出资保障长期照护底线、设立强制性的专门的长期照护保险金制度等制度构建,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有关需求,探讨在教育部"1+X"失智老人照护证书制度下,我国失智老年人照护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培养出符合照护需求的人员,减少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方法:运用访谈、调研、实践等方法,探析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果:"1+X"失智老人照护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照护服务需求,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农村地区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部分老年人存在内心孤独,精神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弱化等问题,精神健康不容乐观。由于以往相关政策文本可操作性较低,执行力度也不够,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得不到切实的改善。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需要建立老年人协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站,从而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财务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化加剧、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和传统家庭结构改变,促使我国长期照护的需求逐年攀升.因此,建立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完整构建,利用相关因素的架构进行长期照护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的测算,以此评估我国实施长期照护保险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7,(1):34-37
老龄者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下需要解决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家庭照护作为最古老的养老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的核心内容,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撼动的。用动态的视角梳理了我国家庭照护的社会背景、照护方式、照护需求以及照护者构成等一系列变化,旨在呼吁政府和社会对这一养老方式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为进一步出台家庭支持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