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知发展是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感知是在儿童积极的建构、解释以及与环境互动中自然出现的。感知是儿童和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在婴幼儿时期,感知是由具体的信息、对物质世界的意识和人类环境组成的。幼儿是通过与成人口头交流和直接观察获取知识的,感知活动包括提问、思考、问题解决和自我指导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99):167-16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和人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教师都知道,自然角是环境创设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更是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时间,是幼儿了解、认识自然的窗口,产生教育形式的驿站。幼儿在这点滴时间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积极感知的过程中获得各类经验和认知。老师通过观察发掘幼儿活动中的疑问,提炼判断,结合主题活动,让自然角成为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甜甜 《考试周刊》2012,(56):83-84
语言是体验感知的结果,体验哲学对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高质量运用有着重要启示。体验哲学视域下,互动体验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问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体验环境,注重学生体验过程,突出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4.
师幼互动和教育环境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题一师幼互动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幼托机构过程性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的特点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如,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的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与教师有高质量互动关系的儿童的社会性推理能力好于其他儿童,这些儿童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利他行为,侵犯性行为也更少。《纲要》在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当前幼教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思维是在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由于受到成熟程度的限制,其思维不具有科学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思维是具有科学思维特点的。科学思维是指调查、实验、证据评估、推断和思辨等过程中的一切思维技能。很多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干预能对儿童科学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教育干预对于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儿童科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成人要注意到  相似文献   

6.
张明红 《早期教育》2003,(12):18-19
儿童游戏就本质而言,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用教育社会学的某些理论(如结构与过程、均衡与冲突、教化与内化、分化与提升等)对儿童游戏进行分析,可以形成对游戏活动中的社会活动、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特有认识,并将关注的重点锁定在对儿童游戏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社会互动、经验互动、教育互动和环境互动等表现形式及其关系上,为儿童游戏的实质性研究提供新的、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李广风 《学科教育》2014,(2):94-101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者显著相关,课堂环境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作用大于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环境的影响作用,课堂环境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环境的九个因子中,主要是课堂参与、学生责任、任务取向、教师支持影响自主学习中的所有维度,即评估过程、制订计划、明确要求、监控策略和使用策略。课堂环境感知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匹配类型(感知好能力强、感知中等好一能力中等强)和不匹配类型(感知好能力中等强、感知中等好能力差)。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要创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积极发展;重视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加强“任务”教学,提高学生对“任务”的积极认识;强化策略培训,提高学生使用策略进行学习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学生习作存在"习得性无助"的消极心理现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实施积极教育,激发儿童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是习作教学研究的崭新命题。"风车模型"以习得性乐观为核心,以习作序列训练为支柱,以课堂互动、团队互动、网络互动为动力,通过积极母语场、心理场、互动场,关注儿童与生活、儿童与他人、儿童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从而建构儿童习作的生态场。  相似文献   

9.
宋磊 《新教育(海南)》2023,(S2):214-215
亲自然活动可以让孩子用心感受周围的世界。但是在开展亲自然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师幼互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剖析,发现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是教师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探讨了积极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师幼互动,只要教师能站在儿童立场上去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相信儿童,和孩子的互动便会更有效,亲自然活动也一定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天真烂漫的,葆有一颗童心是学生以自身方式走进文本的重要保障,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基于儿童并能促进儿童发展的,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以儿童独有的方式贴近文本、探入文本,力求回归儿童本真、顺应儿童思维、关注儿童发展。本文提出要借形揭理,在方式置换中触摸儿童本真;体验感知,在情感共鸣中彰显儿童之趣;互动对话,在赏析评价中倾听儿童之言;迁移练笔,在品味悦纳中唤醒儿童之思。  相似文献   

11.
沈雪萍 《考试周刊》2013,(77):107-107
本文以提高小学生英语表达交际能力的策略方法为论述要点。通过模拟学习情境、互动交流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快乐交流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表达。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取丰富思维感知,增强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快乐交流中积极表达.有利于创设语言交际情境。促进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不断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12.
刘恩红 《考试周刊》2014,(68):107-107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方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主体能动作用,以互动交流活化学习感知过程。运用合作互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与动力,对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和增强学生认知体验具有积极导向作用。优化资源搭配、角色定位转化、合作技能活化等的运用,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和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有积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柴东新 《考试周刊》2012,(20):194-194
环境是每个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它可以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无形中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假如能及时让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就会为他们提供很大程度上的认知发展,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可以营造激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感知和思维都建立在具体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就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我认为,让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引导幼儿与墙面环境互动;(二)是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三)合理利用区角,创造动态的主题环境;(四)抓住幼儿感兴趣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4.
让环境与儿童"对话",指物质环境创设时,要让环境"听"儿童的话,"说"儿童的话,与儿童进行"对话"。物质环境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关注儿童的需要,鼓励儿童以自主参与、积极体验的形式与环境"互动",将儿童的发展作为物质环境创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托班幼儿的记忆以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幼儿通过动作、运动和各种感官获得信息并进行学习,利用重复的活动来帮助自己练习、记忆和组织自己的想法。为此,我们对托班班级游戏环境创设进行了教研,教师从儿童视角(用儿童的五感去感知、用儿童的情感去感受、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创设高质量的班级游戏环境,促进托班幼儿感知觉、交往、归属感、自主和情绪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利于学生在情境和互动过程中更好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活化情境、任务探究和情景剧表演等能在活化教学资源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知。教学过程优化对指导学生正确学习和表达英语,激活学习内驱动力具有积极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的情感、知识和能力在学生面前展现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各自依照自己的动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去感知对方,同时也根据感知到的对方对自己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53):190-191
<正>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文字符号的敏感期,因此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培养非常重要。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指出:儿童的阅读重点不是儿童能学会多少字和会写多少字、词,而是帮助幼儿在人生最初阶段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提高幼儿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兴趣。那么,如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实现优化早期阅读进程的目标?我们从探索性环境互动、引导式师幼互动、讨论式幼幼互动三方面着手研究,建构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1、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我们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觉到特别是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20.
1.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长期以来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