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功的导请应以简练的文字表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并且一开始就能吸引件读者的目光,使他愿意继续看下去。导语的优劣,往往决定这条新闻的命运。笔者就读报所见,对导请的一些常见病例试作分析。一、空话多,信息少某报刊登一条题为《济南农行投放巨资支持棉农抗虫灾》的消息,其导请写道:本报讯目前,正在承担着较重的夏粮收购资金任务的山东省济南市农业银行想棉农之所想,急棉农之所需,在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又为迎战二代棉铃中筹措资金1200万元。这不仅为确保今年棉花丰收创造条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该行适…  相似文献   

2.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用心发现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界老前辈郭超人说过:别人看  相似文献   

3.
李林 《新闻三昧》2003,(1):49-49
2000年11月中旬,《工人日报》第三刊登了一则消息:68万脱下路服,905亿资产剥离,五大直属企业11月底与铁道部彻底脱钩。看完这则消息,我立即记下了《脱掉路服,按需裁“衣”》的评论题目,并以半个上午时间,写出了这篇不足800字的新闻评论,发表于《铁路建设报》的2000年12月1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4.
1999年5月28日《河北日报》一版“一线写真”栏目里刊出一则消息,全题为《高碑店下乡干部是怎样工作的?请看他们的——“庄户日记”》。该文曾获得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不久前又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这篇作品给人的启示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方面论,我以为它给人的最主要的启示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新闻作品进一步求出“新”来?  相似文献   

5.
一则简短的导语,可以览全文的思想。特别是新闻消息,导语写活了,整个消息就活了。有的人忙于工作,读报时间少,如果把导语写好了,读了导语,不看下文,也可略知消息的大概内容。同时导语写得精彩,就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所以有人形容:“导语是作者显示才华的介绍信,导语是作者展示杰作的橱窗。”近几年,我在新闻写作中,刻意求新、求活、求精、求短、求妙,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略有收获。设下悬念,引人入胜。我写的《先锋显本色》这条新闻的导语是这样的:克拉玛依电话站今年的承包任务还有18万元落实不下,站长王俊整天愁眉不展。3月18日,站党支部和团支部主动向站长请缨,由党员、团员拿下这18万元。怎么个拿法,请往下看。说出要点,引人注意。《克拉玛依步入小康》一文的导语是这样的:石油工人的西部克拉玛依创业30多年,鸟儿也不飞的万古荒原出现了一个新兴  相似文献   

6.
8月29日至9月8日,我受报社委派赴新疆采访河南省10万棉农赴疆摘棉活动,在报社领导及各有关部室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预期报道任务。从出发到结束共11天时间,共采写稿件9篇,基本实现日发一稿的目标。分别是:《风雨中,一路绿灯送棉农》、《西行漫漫歌相伴》、《“这儿跟家一个样”》、《心焦上火盼花开》、《这里的棉农宿舍静悄悄》、《“感谢河南棉农,感谢滑县政府”》、《滑县的经验和启示》、《“白金蛋糕”有多大?》、《棉花开了棉农笑了》等。本系列报道在省内外引起较好反响,本报报道中的许多一手资料被其他媒体在报道时引…  相似文献   

7.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古城焰火,百年奇观》(见陕报1990年10月13日1版)这篇消息见报后,我社许多同志都反映写得很出色。一位副总编还专门写了评语张贴在评报栏里。这篇消息是记者亲身观看了焰火表演之后写的,因而可以说是一篇精采的现场新闻;从表现手法上看,也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新闻特写;从笔法技巧上看,又可以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尽览全篇,这篇作品至少有三个特点:优美的散文笔法;独到的布局谋篇;浓郁的现场实感。  相似文献   

9.
1996年,是我在学者型记者之路上获得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在采写200多篇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录音报道(其中20多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的同时,还通过了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辨,获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法学硕士学位证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的同等学历;学术论文《从三篇新闻分析看问题报道的运用艺术)}获湖北省第四届广播电视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人才论》由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三块“砖头”,奠定了我申报主任记…  相似文献   

10.
春节刚过,喜讯临门.一上班就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1月25日一版刊登的一则令新闻界为之感奋的消息.这条消息说,去年12月2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长贾志杰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表讲话,《湖北日报》记者根据有关领导同志的要求,写了一篇长达3400多字的稿件.稿件送审时,贾志杰在发稿单上批道:“我  相似文献   

11.
作者·读者     
编辑室: 看了《新闻研究资料》第四期《忆上海<消息>半周刊》一文,对照我们保存的全份《消息》半周刊,有些事实有出入: 1.《消息》半周刊,顾名思义,就知道每周出版两期。从1946年4月创刊,到5月下旬被迫停刊,一共出了14期。文中说,“7月中旬被国民党反动派勒令停刊”,7月中旬为5月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2月14日,《工人日报》一版刊出一则消息“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本报三篇作品获奖”。这三篇居中的一篇便是我与山西大同矿务局云冈矿高继忠合写的《招工一百人报名九百八》。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全国新闻二等奖,内中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蕴涵着上至总编辑,下至通讯员的智慧。追溯起这篇作品的来龙去脉,真是一言难尽。那还是1988年仲夏时节,我首次去大同矿务局采访。这座全国最大的矿务局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煤矿,单  相似文献   

13.
鼓励与希望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新闻报道的。过去,写东西抓不住中心。从去年开始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有了这位辅导老师,她教给了我许多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写作经验。其中,《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办得生动活泼,对我这个初搞通讯报道的生手帮助很大。一九八四年一年我的稿被地区电台用了十四篇、省级电台用了七篇、本团场广播站用了54篇。我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同《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贺元芳:我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闲来无事给报社前后写了60多篇稿,一篇未被采用,搁笔不写了。去年初,我借到第二期的《新闻与写作》,看了《通讯员要注意学习》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写稿需要具备许多知识。从此,我注意学习《新闻与写作》上刊登的文章。读了《广播经济新闻中数字的妙用》,《传神的动词》、《新闻中的对话》等文章后,我写稿时就参考着使用,改正了以前我盲目用数字,喜欢用形容词,乱用对话的毛病。在《新闻与写作》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写消息、通讯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15.
慈乌与寒鸦     
近年连云港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一篇《神乌赋(傅)》,释文尚未发表,据说,全篇赋仿佛是一则哲理寓言,这在西汉还不多见,虽然有贾谊《鵩鸟赋》在前,但相信这篇短赋还是会给汉代文学史增添一份珍贵的资料。这一消息引起我关于乌鸦的一些兴趣,于是看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精深凝练的典范之作──学习邓小平同志一篇口述新闻李显宗去年10月号的《中国记者》杂志,发表了一篇郑德金同志撰写的老新闻工作者吴象的回忆文章:《“一则小平同志口述的新闻的由来”》,其中披露了邓小平同志1946年10月口述的一篇新闻作品。这篇消息新华社曾...  相似文献   

17.
1991年至2003年期间,我采写的新闻作品有8篇“射”中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甘肃新闻奖。其中最令人得意的是,通讯《新一代的农户当家人》、《凭借“第一”力》和消息《5职工开发万亩荒山自铸“绿色饭碗”》,先后摘取了甘肃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总结获奖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新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后被一些文摘报刊转载):《国外流传一则耸人听闻消息苏联医生替外星人接生》。消息说,1984年9月,有一  相似文献   

19.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日常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时觉一些新闻稿中“价值”一词用法有误。如今年4月21日《法制日报》一版登载的一则消息,标题为:“北京铁路公安分局严查非法伪造车票行径13名不法分子落网,查获价值万余元的假车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