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与谜新论     
谜语起源于歌谣。歌谣与诗(包括歌谣谜与诗谜)关系密切,前者促进了后者的产生和发展,后者对前者也有一定影响。诗谜独立于歌谣谜后,除与歌谣谜的共同点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歌谣记忆法举例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彼此联系不大需要靠机械记忆的知识,如果编成歌谣,往往会收到很好的记忆效果。现举三例如下:1.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有8种,人体之内不合成。苏色缬苯赖贾(甲)亮,还有异亮要记清。歌谣的关键是第三句,每个...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口头诗歌,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歌谣都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是古代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歌谣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成为发生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统治者之所以特别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采察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风俗重要内容的歌谣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石。常见的识字方法有:图解法、猜谜语法、歌谣法、编故事及部件识字法等。听老师们的识字教学,特别是编歌谣(顺口溜)就自然想起歌谣与歌谣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s (2)Chant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前的对话和歌谣,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为下面更好地开展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从《诗经》看上古婚俗李荣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305篇歌谣,展示了我国上古氏族社会、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活与礼俗。但历代儒生解读《诗经》却只注重对历史社会和政治教化意义的阐发,而对《诗经》作为原...  相似文献   

7.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六个单词:cat,dog,duck,panda,monkey,rabbit.(知识目标)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及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操。(情感目标)3.能根据内容改编歌谣,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和编创。(能力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咿呀学语到写下歪歪扭扭的方块字,从浅唱的歌谣到优美的文章,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到被人吟诵的传奇。它是语文,它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7,(9):14-14
唐朝武则天掌政时,裴炎任中书令(宰相)。当时徐敬业要造武则天的反,就让骆宾王出谋划策如何把裴炎也争取过来一同起事,骆宾王苦思很久,最后编了这样两句歌谣:  相似文献   

11.
贵州作家寿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活跃数年,后来却沉寂长久。目前,学界对寿生文学的研究重小说而轻歌谣(诗词)。我们认为,寿生通过对家乡民俗民情、歌谣山歌的整理和发掘,以及独具风味的诗歌创作,建构了一方原始而美丽的乡土。在其文学活动中,歌谣(诗歌)与小说两者间矛盾统一,揭示与讴歌,批判与赞美,认同与离异,共同构成了作家的文学理想,丰富了作品的内在意蕴,增加了作家文学世界的内在张力,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复杂多样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12.
歌谣学的滥觞期,学术工作是将民间歌唱活动文本化,即把歌唱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抽提出唱词编辑成歌谣记录文本。早期的歌谣研究以记录文本为中心,发掘歌谣蕴含的文化要素和历史积淀。上世纪50年代以后,歌谣学的视野有所扩展,歌谣传唱的生存环境得到关注,但并没有从文本中心主义的窠臼中摆脱出来。直到90年代,回归歌谣生活本原成为明确的学术方向,田野的深入实践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个案经验。延续到本世纪,强调歌唱所形成的生活环境所凸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建构力量,歌谣置于生活的深层语境中获得了富有张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教学环节设计 一、Warm—up 1.Sing a song“It’s a dress”.(播放一遍一年级学过的衣服歌谣,活跃课堂气氛,并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4.
泉州歌谣经过历时凝结,成了泉州人在婚嫁观念上的准则,指引着泉州人的婚嫁行为。在这种意义上,泉州歌谣从最初的说法上升到了哲学意义上的活法。本文从婚嫁歌谣的语义建构、话语建构、话语行为观照三个方面分析零散存世的泉州婚嫁歌谣,探析其语义内涵、话语特色及其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并凝定为人们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编制了便于记忆知识、掌握方法、并且琅琅上口的学习歌谣。这些歌谣,学生当山歌唱、当口诀念,兴趣盎然、印象深刻,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会顿时变得生动起来。《代数》第六章中关于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以下四种情况(a<b):(1)不等式组x>a{x>b的解集是x>b;(2)不等式组x<a{x<b的解集是x<a;(3)不等式组x>a{x<b的解集是a<…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O3年在武昌创办第一所幼稚园时,课程内容很简单,在语言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歌谣——浅显的小诗(古代短小歌谣及五言绝句);组织谈话——保教人员与幼儿对话。要求谈话要有趣味性,如以比喻寓言,用大自然或实物作谈话的内容,增加儿童的知识,启发其思维。我国语言教育的发展主要可分三个阶段:一、单元教学阶段(193年一1950年)三十年代以后,陈鹤琴先生主持制定了《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公布,1936年修正),使幼稚园的教育工作有了目标,语言教育的目标是:1.引起对文学的兴趣。2.开展想象。3…  相似文献   

17.
壮被歌谣是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美学趣味和诗歌传统的生动反映。本文从壮族歌谣的蟛式、写作手法和构思等三个方面探讨壮族歌谣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独家组稿解读今年新考试手册■掌控能力预先检测■考场五大应对良策先知道■明后年考生预知方向掌控:2003年高考适应性写作训练1.短文适应性写作能力检测(十例)(续本刊上期内容)(6)就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格言、谚语、俗语等中的一句,以下面的标题为题,谈谈感悟(250字左右)。标题:有那么一句话提示:引大俗、大白之语,道大理、大情之悟。(7)选取不曾忘怀的一首儿歌、民谣,以下面的标题为题,写写与此相关的人、事、情(300字左右)。标题:逝去的(或远去的)童谣提示:歌谣串联,情景渲染,细节描写,多重对…  相似文献   

19.
壮族歌谣是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美学趣味和诗歌传统的生动反映。本文从壮族歌谣的形式、写作手法和构思等三个方面探讨壮族歌谣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高中化学目标教学实验小结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266001)林敬文韩伟执笔青岛市中学化学目标教学研究从85年起,到在全市大面积推广至今,前后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理论准备2(2)组织实施;(3)完善管理;(4)总结升华。从观念的逐步更新到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