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德芳 《学周刊C版》2014,(5):164-164
作文的第一要诀是什么?是积累。作文是看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作文是读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广泛摄取、厚积薄发:作文是抄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摘抄、学会整理、学会消化;作文是背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要让学生背诵好词佳句、背诵精彩片断、背诵优美诗文。可以这么说: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作文的功夫在作文之外。积累是作文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学习写作必须从积累开始,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和思想情感的积累.就不可能建造起作文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把作文写好,语言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的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问题是:说话假、大、空,用词不当,言不由衷。究其原因:词汇量少.词语积累这个环节比较薄弱,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呢?  相似文献   

3.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武书锋 《成才之路》2011,(33):61-61
许多学生都有“作文难”这样的感觉,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出现了许多编选作文、“假话”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广泛地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接手这两个班级直到现在。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忽略自己的体察的积累,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阅读量少,语感贫弱,语言词汇单薄,驾驭语言的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学生作文“三大难”的基本问题。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窭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要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作文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往往有口难言。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作文辅导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现在大部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起来要么空洞、乏味,要么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作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作文的积累、构思、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还把握不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谈一些看法。一、作文的积累方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素材的积累,写作就只能放弃。材料不够,捉襟见肘,硬着头皮做下去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广大学生见到作文时的普遍心态。究其原因,据笔者调查,同学见到话题时头脑要么空洞洞的,要么蹦出的还是那些写烂的旧材料,实在是“无米下炊”。在课业负担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下,在阅读量少、不懂积累的前提下,一些学生见到作文,拿不出  相似文献   

8.
姜宏 《考试周刊》2012,(45):48-4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感受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因此,小学生习作应从积累开始。  相似文献   

9.
浅谈小学生的词语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写不好作文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块园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把作文写好,语言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的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问题是:说话假、大、空,用词不当,言不由衷。究其原因:词汇量少,词语积累这个环节比较薄弱,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呢?  相似文献   

11.
胡刚 《江西教育》2003,(14):26-26
近年来,农村很多小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么凭空虚构、瞎胡编,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写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优秀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不愿写作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知识面太窄,语言积累贫乏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学生又很少到书店里去买书,许多学生除了读教科书外,很少阅读到课外读物,写作有时闹出笑话。有一位学生在写《我喜爱的小学…  相似文献   

12.
提起作文来就头疼,对于许步学生来讲,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不明确写作目的,认为写作就是为给老师完成作业;2.总是觉得无内容可写。每次作文就瞎编一气;3.语言积累少,写起来干巴巴;4.缺少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想象,到写作时,对要写的内容还没有深刻的印象;5.感受不到写作成功的愉悦。针对以上问题我谈谈自己平时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一、厌中抄有一次上作文课 ,有位学生愁眉苦脸地说 :“老师 ,我讨厌写作文 ,让我抄课文吧 !”接着 ,还有几位学生也这样说 ,当时 ,我没有同意他们的要求 ,还是叫他们写作文。后来 ,我才知道 ,他们讨厌写作文 ,是因为他们缺乏平时的语言积累 ;他们喜欢抄课文 ,是因为他们想通过平时的语言积累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古人说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可见 ,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从小学生作文来看 ,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因此 ,我就开始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在作文课上 ,我允许他们不写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作出明确的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诗文应不少于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彻底地改变了作文教学,为其指出了一条出路。但在这种情况下,作文还是个一直困扰着师生的难题。通过调查,我发现作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大多数学生观察事物不够仔细,不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富有新意的材料,缺少生活积累。2.学生肚子里有货,但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写出来的文章句子不通顺,缺少语言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作文写得一般都比较好;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作文往往也不好。作文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才可能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否则心中有再多的话,笔下也写不出来。教完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我感慨万千。这个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春天的风、雨、日、月、霞、雾等自然景象,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其特点描写出来。有的学生根本想不起春天的景象的特点在哪,因为他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没有生活积累,手握着笔在那里发呆;有的学生倒也观察过,对这些自然景象充满了好奇,可一提起笔,就不知从哪里写了。这是因为他平时不爱读书,语言积累太少了,于是就坐在那里等老师指点迷津。在这种缺乏积累的情况下,无论我们怎样改进指导方法,无论学生一天练多少遍,也是无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作业、试卷中,常常写各类错别字,要么张冠李戴,要么添笔少画。怎么让学生不写错别字呢? 一、先入为主.强化感知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文往往不按约定俗成的惯例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让人读起来费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题目和内容不一致,要么是段落层次的设计方面混乱没有逻辑性,或者是标点的使用不合要求,以及书写混乱等。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讲清楚,有的教师虽然讲了,但是没有加强训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严格按照惯例去写作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否则永远写不好作文。本文就从遵循惯例写好作文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活动,他们的作文都能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如果写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很多活动,这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19.
<正>有的同学常常为作文发愁,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即便勉强写出一篇作文来,也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自己写不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呢?(小博士)在有一定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生逐渐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才能构筑属于自己的文学精神领域,即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后认为,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重视语言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作文训练也是如此。首先,加强课外阅读,加大学生阅读量。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是十几年了,作文教学也一直困扰了我十几年,在不断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好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在小学就定型了。我经历了几届高年级的教学,发现通过中年级的仿写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基本能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人,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细节描写表面化,无法深入。学生知道写什么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深入。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生动。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写不细致。缺乏想象力,不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