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怎样认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呢?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个性化阅读”内涵的诠释有很多。常常与“个性化阅读”相随的有“探究性阅读”“独立阅读”“多角度阅读”“创意阅读”等提法,几个概念之间相互阐发,但角度不一。综观起来,个性化阅读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许多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理解模糊,阅读教学偏离方向。个性化阅读离不开阅读批判的支撑,但当下阅读课中学生的阅读批判存在着窄化和浅化的倾向。培养学生阅读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同时,教师自己必须努力培养阅读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鲜明的依据。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解释,正是阅读个性化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中小学生来说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什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料梨花开”。目前,个性化阅读浪潮方必未艾,网上输入“个性化阅读”几个字竞有50万篇文章。诚然,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在个性化闻读实趣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脱离文本.漫无边际的“自由化”阅读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人拟就阅读的本质和功能,谈谈什么是阅读。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认知方式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作用,而在大脑中形成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初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背詈下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只有正确领会个性化阅读的精髓,辩证处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之问的关系,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才能使阅读教学取得新课标所预期的效果。本文将“身先士卒”引进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对作品意蕴和情感进行独特感悟和体验,不失为个性化阅读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妙导激趣 融情于文”、“精设巧问 多元解读”、“启思导学 诵读文本”、“以生为本 筛选材料”、“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等五方面是个性化阅读的整体策划。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强加给学生。故此,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一言堂”与“满堂灌”教学方式,真正地授予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主动权、自主权,让学生在不游离于文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情品味个性化阅读时产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鼓励阅读反思、阅读批判,进而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质量,产生阅读效益,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笔者在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归纳了一些方法,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2.
项春梅 《亚太教育》2020,(5):111-111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和积极推崇。个性化阅读是对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它更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学生阅读感悟的升华与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下面,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运行在学生与文本、学生写作、学生与世界、学生与自我的“四维空间”之中。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宽松氛围,引导批注阅读,鼓励智慧发现,启发多元畅想,强化阅读反思,加强价值导向,注意定时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对话——生成”的教学观,强凋学生的自主构建、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突出学生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存在的“模式化”阅读倾向,提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务本策略”:让学生潜心吟味,读出自己的真感受;感悟探究,让学生的情怀、品格、个性在真情流露中得到提升;亦精亦博,拓宽视野,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反思体验,让阅读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运行在学生与文本、学生写作、学生与世界、学生与自我的“四维空间”之中。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宽松氛围,引导批注阅读,鼓励智慧发现,启发多元畅想,强化阅读反思,加强价值导向,注意定时评价等。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遵循一定的阅读规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角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和谐、加强积累”、“独立阅读、独特感悟”、“正确引导、适当点拨”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邝丽华 《学周刊C版》2014,(9):180-181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9.
要珊珊 《新疆教育》2013,(11):120-120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化的阋读,就失去了创造性,只是一种“死读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个体,教师不厌其烦的分析和讲解,严重影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民主、和谐、人人参与的活动课堂。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是“关注生命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试从阐释学的视角观照阅读的个性化,抓住阐释学和个性化阅读的理论契合点,运用阐释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个性化阅读,力求在阐释理论与阅读实践的关系中,寻找促进个性化阅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