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带电作业”、“一周一报”、“单一广告”等传统模式制约广播电视报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是广播电视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当前在选择发展模式的方向和路径上,广播电视报应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做新闻、影视、生活兼具的广电报(新都市报);按市场需要选择出版周期,量力而行向“一周多报”转型;树立多元经营发展思路,拓展广告以外的创收路子;推进“报网融合’’工程,建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信息资源聚合与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公园建设中存在的强调生态意义而忽视地方脉建设从而导致“千园一面”的现状,论述了城市公园建设中“绿化”与“化”并举的重要性,并以泉州市为例说明了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应以地方化为主题,赋予城市公园以地方特色,使公园真正成为广大居民包括外来打工、旅游共享同乐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粟利 《教师》2012,(20):120-122
未来的媒介有从分离走向融合的态势,传统媒体正纷纷向新媒体靠拢。处在媒介生态弱势地位的广播,更是力争上游。广东广播作为全国广播的前沿阵地,探究广东广播媒体微博的传播力,对把握全国广播在融媒时代中的走向,以及未来振兴之路,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铭  武法提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87-92,114
为解决“互联网+”时代学习路径辨识难、个性化学习信息过滤难、学习碎片化等“富信息时代”典型学习问题,文章以构建学习服务模式作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采用系统论方法以学习场景作为分析单位,探究了场景化理念的内涵,发现“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基于用户场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特性和信息增值效用;构建了学习场景模型,由学习者、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活动四要素及其各自构成元素组成;以场景化信息传播模式为基本框架推演出场景化学习服务模式的结构模型,由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资源推荐、潜在交互场景生成、学习场景切换、交互场景生成、学习服务效果评价以及修改七个模块构成;确立了场景化学习服务学习延续性、学习资源推荐强度和场景边界划分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5G+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新应用模式。通过相关政策文件与文献梳理,发现河南省城乡教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阻碍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5G+智慧教育”的理论内涵,结合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围绕理论资源构建、实践案例分析、交互功能构建、学习工具支持四个核心要素构建了“5G+智慧教育”城乡教师融合学习空间理论框架,并验证其有效性,为技术赋能城乡教师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5G+智慧教育”赋能河南省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提高广播的接受率,就必须紧紧围绕广播的特点,打造出最能体现广播特色、最大限度发挥广播优势的报道形式。广播和其他媒体比起来,是传统媒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最能有效进行互动的媒介。只要抓住“互动”这个特点,在广播与听众间、广播媒体间、广播与其他媒体间打造“动态平台”,就能让广播的节目听起来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这对广播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广播节目的可听性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的时代趋势,防止广播组织者利益遭受损害,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7条为广播组织者赋予信息网络传播权。从文义解释角度看,“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意味着广播组织者基于播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控制,然而该解释结论将导致广播组织者权客体由“节目信号”改变为“节目”本身,造成著作权与邻接权客体出现交叉重合。司法机关应通过运用法律解释方法限缩第47条第一款第三项的文义范围,将其仅适用于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将广播组织者播放的非作品或录制品范畴的节目进行双向主动式传播情形,以实现“纸面上的法”向“活的法律”的成功转变。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成为必然。认真研究网络时代的广播媒体,了解网络广播的发展,针对网络广播的传播特点,指出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局限因素,并对它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应该从全媒体传播理念、全媒体传播规律、全媒体传播特点、全媒体传播视野等四个方面,编细“信息网”,连热“互动线”,盘活“影响面”,评透“新闻点”,全力提升广播新闻传播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媒界正进行着"互联网+"、媒介融合等重大变革。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传统广播媒体自然面临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要一味随波逐流,反而应在厘清"互联网+"和"+互联网"概念之区别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突出自身传播优势,以"广播+"的思路强化广播媒体的主体地位,主动融合,从而增强其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蓬勃发展,直播教育作为在线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直播教育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广播直播教育、电视直播教育、互联网直播教育、高速全媒体直播教育四个阶段。相较于传统在线教育,直播教育在情感交流、临场感、交互性、教学资源时效性、个性化学习体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5G时代教育信息的高效传播,将激发直播教育活力,重构直播教育体验,创造直播教育产业价值,从而使直播教育成为变革传统在线教育、创新教育教学形态的重要力量。5G时代直播教育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直播教育媒体、超高清直播教育资源、超高速信息传播通道等要素构成的直播教育传播系统,可以应用于大规模教育、慢教育、课堂教育、AI合成教师教育、全景教育、全息教育等教育模式。尽管5G时代直播教育蓄势待发,潜能巨大,但是目前尚不成熟,尚未形成直播教育产业链和生态链。未来可以在政策支持、标准研制、产业助推、资源建设、质量监管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以《罗马公约》为蓝本的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已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台了《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虽然最终未能通过,但它体现出了当今关于广播组织权保护的国际趋势。我国可以此为借鉴,密切关注关于广播组织权的最新国际动向,结合国情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完善,保护广播组织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兼顾公众利益,促进广播事业的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美、法、英、德、加拿大等国为范例,对五种不同的欧美国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型态及其原则与职责作横向的比较研究,揭示它们作为国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模式的多样性,揭示其相同特征:均以宪法、法律为基础,在民主宪政框架内奉行“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保障公众利益在传媒领域的体现,以及独立行政、自治、多元主义、社会利益集团高度参与性等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对广电行业的管理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正确认识广电行政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第二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广电行政管理工作;第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广电媒体舆论导向的管理;第四是全面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五是大力加强对网络视听新媒体的管理;第六是进一步加强广电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本从分析新闻传播自由和知情权出发,探讨了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的内容和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并建议正在草拟的《民法典》写进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更新换代而迎来了数字化革命,从电视节目源到用户接收终端都将进入全新的数字时代。数字电视将伴随数字化革命进入每个家庭,必将形成我国的社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同时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腾飞,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软件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设软件园已成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福州软件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和示范效应日渐凸现。如何进一步发展。福州软件园既具有自身的优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制约软件因发展的因素众多,而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尽快建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对加快软件园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电视传播观念已不能适应当今多样化的媒体传播格局和竞争需要。现阶段电视传播观念转型的趋势和走向表现为:从共享型传播向分享型传播转化,从单向传播向交互传播转化,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播转化,从平面式传播向立体式传播转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作为主流舆论的新闻传播如何提高宣传效果并卓有成效地进行新闻改革,是关乎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所在。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强化新闻工作者的平民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并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才是深化新闻改革和实现新闻有效传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下,媒介化社会已经真正来临。电视媒体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遭遇了观众分流和公信力下降的现实危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选择了主动改变自身并积极与新兴媒体展开合作。在此过程中,我国电视新闻在融合和合作中发生了历史性转向,它不仅重新确立了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还将文本引入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时空,并表现出"即兴叙述的现场直播、超文本链接的传播平台、受众改变的主体创造"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