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洪涝灾害是洪水与农业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灾就应从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农业洪涝灾害的易损性入手。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人类还很难改变洪水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就成为减灾的主要措施,为此灾害易损性评价就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洪涝灾害系统特征,本文给出了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概念,认为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农业系统敏感于洪水威胁的属性。它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农业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选取汛期降水量、农业产值等8个因子作为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较强,其中湘阴县的洪涝灾害易损度最大,高达79.6,新晃县农业洪涝灾害易损度最小,为44.2。全省易损性存在地域差异,将全省划分成6个分区,并提出了各分区降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横断山区干旱河谷自然条件以及不合理的技术开发.导致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面临生态危机。解决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区生态危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生态技术创新,走循环经济之路。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横断山区干旱河谷自然条件以及不合理的技术开发,导致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面临生态危机。解决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区生态危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生态技术创新,走循环经济之路。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流岛屿是一种新型的游憩空间,探讨其脆弱生态系统的构成并对其进行游憩生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5.
噬水之煤     
我国西北地区普遍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且近三十年来,煤炭开采等相关产业已经对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据绿色和平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布的《煤电基地开发与水资源研究》报告,“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的16个大型煤电基地需水总量将达到99.75亿立方米/年,相当于黄河正常年份可供分配水量的四分之一。这种包括煤炭开采、燃煤火电和煤化工在内的煤炭工业西部扩张,耗水量惊人、“三废”污染严重,大量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加剧黄河等主要河流的缺水危机,严重威胁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013年3月至7月,先后共11次前往鄂尔多斯实地调研取证。在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噬水之煤--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超采地下水和违法排污调查报告》指出:大型央企神华集团位于鄂尔多斯的煤制油项目与民争水,从2006年至今累积抽取毛乌素沙地腹地地下水资源超过5000万吨,导致取水地鄂尔多斯浩勒报吉农牧区地下水位下降近百米,造成严重生态退化与民生问题;此外,该项目工厂还利用渗坑违法向沙地偷排超标污水,经地表直接向地下渗透。神华煤制油对外宣传中标榜‘水耗很低’、废水‘零排放’,但实地调查显示的真实情况令人震惊。神华八年来掠夺地下水资源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生态后果。取水地农牧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5752名当地农牧民生活基础被剥夺。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态安全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随机性与模糊性问题,提出基于NC(正态云)-AHP的综合分析模型。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胁迫及生态风险免疫三方面影响因素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该模型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历史时序年份(2003~2013年)及规划年份(2016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和动态预警。结果表明:2003~2013年区域生态环境从“危险”状态到“敏感”状态再到“良好”状态,呈现逐渐好转的态势,但整体生态安全水平仍较低,均未达到“安全”状态。2016年区域生态安全为“良好”状态,且具有向“敏感”状态发展的趋势,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工业“三废”等是影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干热河谷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特征,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在分析该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本上,阐述了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包括:气候干旱、水资源分配不均、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性质差与土地退化严重等几个方面。同时,结合该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化,提出了该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生态安全问题,而生态安全研究的重点是生态安全预警。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环境特点,从生态安全预警角度,利用熵权和可拓学理论,建立基于S-T-R模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预警指标阈值的确定,定量化分析该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运用该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历史时序(2003~2013年)及规划年份(2016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出逐渐好转趋势,但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处于“安全”状态以下。2016年经济区生态安全为“无警状态”,同时有向“轻警状态”发展的趋势,能源消耗、水资源短缺、工业“三废”等是影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进一步好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灵武市是一个山川共济的农业大市、工业强市。同时也是一个季节性缺水、资源性缺水、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干旱市。同时水系网络发达,灵武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措并举,加快水系改造,连通各大水系,平衡水资源布局,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隐患因素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矿业城市中各种灾害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和影响,从生态隐患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是隐患因素触发概率、损失度和响应能力的函数,并依据隐患因素触发的空间,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圈层角度,初步确定基于五大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风险度量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模糊循环迭代评价模型,并同时可以得到方案隶属度和目标权重,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铁法市、抚顺市、阜新市、本溪市和鞍山市生态安全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且为煤炭一冶金型矿业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短缺以及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生态安全的巨大压力;葫芦岛市、清原县、瓦房店市、宽句县和凤城市等生态安全性指数较高,其矿业生产涉及有色金属和化工等行业,矿产资源开采量较小,生态安全隐患的影响也较小.该模型科学、实用,为解决矿业城市在决策信息不完全确知情况下的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供了理论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地处宁南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彭阳县1986年~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趋于改善,但目前安全状态仍处于较不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域之一,生态系统脆弱,存在较大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重庆武隆县,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出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晶  任志远 《资源科学》2008,30(5):732-736
生态安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它是指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通过对人口压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做回归分析,再计算生态服务价值随人口压力增长的拐点,得到生态安全的闫值,判定生态不安全区,进一步通过马氏距离法,做相似性判定,而得到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每一个自然生态单元的生态安全状态。其结果表明: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不客乐观,生态不安全指数水平为0.68,该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欠安全水平,故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从空间分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的安全生态状况存在着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在各个县中,生态不安全等级最低的是黄龙县,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延川属于整个研究区中最不安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通过对研究区三类不同地貌类型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其结果为:南部低山丘陵区〉北部风沙过渡区〉中部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旱涝灾害对人类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58-2012年近55a的29个气象站点5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的SP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及季节的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强度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干旱强度及影响范围均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雨涝强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夏季雨涝强度和雨涝影响范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干旱整体上反映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态势。研究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在较长时间系列尺度上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旱涝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生态安全总体状态、安全等级和障碍因素的分析,笔者发现武汉市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由改善中的不安全系统向安全系统转变,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状态因素,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能力的障碍度逐渐下降.武汉市应该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以缓解武汉都市农业的资源环境压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能力,使资源环境状态的恶化趋势得以扭转,从而保证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稳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风险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飞  董锁成  李宇  黄永斌 《资源科学》2014,36(4):801-808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排放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从环境压力水平、环境压力强度方面选取11项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东部沿海地区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的风险,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将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农业污染风险区。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省南部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及沿海地区、上海都市区、闽南地区、广东省西部地区及海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农业污染风险尤为严峻。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因地制宜的农业环境经济政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