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正进行农业产业化改革,而目前我国农业是弱势产业,因而对农业的保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体制落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从国家财政支持、保监会运营和监督、农业保险机构发挥职能、农户积极转变观念等几方面着手,改革现有的农业保险体制,建立国家财政支持型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和农业多灾害国,因此,农业保险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农业保险面临的日益萎缩的状态,从其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发展农业保险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保险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相关制度不健全。根据其发展现状,应当加强立法,强化政府职能,提供财政支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模式,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的社会保障性是可以从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中得到的,这对我国面临危机的农业保险有很强的启示性,充分认识农业保险的社会保障性质能理解我国农业保险面临危机的原因并找到我国农业保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长期净流出;农民贷款难极为普遍;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农业保险严重缺位。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相互补充、竞争合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立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实现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功能互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对薄弱环节,农业保险多年以来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美、日两国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的实践,对加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有重要启示.我国应建立以政府组织为主体、结合农业合作组织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应以合作性保险为主体,政策性、商业性保险为补充,逐步过渡到以政策性保险为主体,合作性、商业性保险为补充.应尽快制定适合农业保险发展的法规,建立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农业产品购销政策、农业财政信贷与税收政策、农村土地政策、农民收入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农业科技教育政策、农业人口与就业政策、农业环境政策、国际农业合作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等。这些政策大部分是与WTO规则相一致。但也不一致方面。我们应积极采取对策。第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第二,充分利用WTO的规则;第三,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保险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开始萎缩,许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这一市场,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部分地区保留农业保险业务外,很少有其他商业保险公司涉足这一领域。农村出现了“投保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奉文从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再认识、政府补贴、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积极寻找农业保险商业化运行模式及拓宽投资渠道等方面对如何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看,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规模狭小、范围过窄,尚未有效调动农民、保险经营主体、政府等多方积极性,很难满足保险经营所依赖的大数法则理论,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极其脆弱。因此,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关键环节之一在于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这样才能保障农业保险经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保险经济补偿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