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节选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在自己“最狂妄的年龄”,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时候便遭重创——双腿残疾。作者苦闷过,消沉过,在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中,作者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但更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思考人生命运的环境,最终使作者在苦闷和消沉之后是对生命的全新认识,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史铁生以心灵之笔将自己最真实的灵魂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生活经过头脑的艺术加工提炼而成的产物。同时,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总是融入了深深的情感,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散文的托物言志是作者借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心愿;散文的借景抒情是作者借景物来抒发自己在一定生活环境下产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作者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大胆尝试,对生物学科学实施素质教育谈了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5.
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论述了开展学校课外活动重要性,并介绍了自己经验。  相似文献   

6.
飞吧,白鹭     
“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通过垃圾堆中的白鹭,作者看到了自己。和白鹭一样,向往漂泊自由的生活,追求爱与美的人生。在逆境中,他有机会去了解自己、别人,并开辟了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他要和白鹭一样,振翅高飞。作者为我国台湾作家。  相似文献   

7.
睡午觉     
文章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一次痛苦的睡午觉经历,令人惊喜的是小作者并没有重笔刻画自己无法入眠的痛苦,而是对自己怎样努力地睡觉,怎样在这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浓笔描摹,特别是其中关于食物、动画片的联想更是使小作者天真无邪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8.
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在政治教学中的体会,论述了幽默在政治教学和师范院校学生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对怎样进行幽默修养和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终的归宿。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分析了组织区域地理复习的一些基本思路,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珍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开始改变     
陈慧 《新读写》2008,(2):56-57
作者分别截取了生活里亲情、学业和梦想三个不同侧面,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讲述了自己的改变,并以淡淡的伤感笔调提出了对年龄的增长、学业的繁重、梦想的迷茫的质疑,“倘若纯洁的东西遭到世俗的名利或者另外的东西的漂染,它还会光彩依旧吗”,显示了作者不凡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乃中国戏剧史、晚清民国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左鹏军教授十年磨一剑,潜心于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研究,其研究成果《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为该段时期的戏剧研究挖掘出重要的文献史料。该著既有"面"的拓展,又有"点"的深入。著者既在前人基础上筚路蓝缕,花大气力对新见和稀见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的版本、流传、收藏、考证及评价等进行爬梳、著录和研究,又对新见与稀见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作者、版本、流传、收藏等进行考证和评价。面对前人成说,著者尽可能核对原文,考证出处,从而形成自家之说。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鸽异》所写主人公邹平张幼量,原型为明末抗清志士张万钟。张万钟不仅正面抗击清军,以身殉明,而且撰了世界鸽类研究史上第一部专《鸽经》。他是清初大诗人王士祯的岳父,《鸽经》赖王氏操持得以传世。蒲松龄写《鸽异》也是对乡贤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13.
严元照乃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其生年、卒年一直有不同的说法.通过考察相关文献.可断定严元照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寿四十五.  相似文献   

14.
单懋谦为襄阳出生的地位极其显赫的清末高官。他以进士出仕,在满人明显占优势的清王朝,身为汉人的单懋谦却因才学出众而官职多次升迁。后居乡十五年,他积极为襄阳排忧解难。回京后官复原职,凭借其出色的才干,受到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赏识和重用,先后经历了朝廷六部中的五部,最终官居最高级别正一品的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在当时实属罕见。他参与主持编纂了《清实录》中"文宗显皇帝实录"三百五十六卷,对擢拔张之洞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秋瑾是清末著名的革命者,所以描写秋瑾的晚清小说《六月霜》常常被人们误解为革命派小说,产生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六月霜》的作者对秋瑾所作的“歪曲性”描写。作者是站在君主立宪主义立场来写秋瑾的,他赞赏秋瑾的女权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反对她的革命主张,所以,他对秋瑾的革命主张革命的一面采取了尽量淡化、回避、甚至曲解的做法,而大力张扬其女权主义。作者虽然是君主立宪主义者,但在小说里并没有进一步发挥其君主立宪思想和主张,因此,《六月霜》就其基本思想旨趣来说,是一部表达女权主义的小说,而且是君主立宪派的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吴梅村三上京师是被胁迫的,也随即落入清人清查陈名夏南党那政治陷阱里头:他不仅自己被封了“猴”,动辄得咎危机四伏.还殃及妻孥赔了夫人——继妻浦氏暴毙。如此,他焉能不反,又焉可不反?事实上,吴梅村三上京师这三年,也是他讽刺挖苦奚落清人、讽刺挖苦奚落清顺治帝的三年,更是他宣泄明亡不甘呕歌复明斗争的三年。他之所以会仇清反清,这三上京师的遭遇恰恰是一极其重要的现实缘由或曰切身缘由。  相似文献   

17.
清兵在山东的杀戮在幼年孔尚任心中留下了阴影;孔的父亲的言传身教、族兄所讲的血染诗扇的故事唤起了他的民族情感;各地反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任职淮海期间的所见所闻滋长了他的反清情绪;儒家“仁政”、“爱民”、“夷夏之防”思想促使他反清,而作为清朝臣子,他又必须忠于清帝,又不能反清,这一矛盾使他的人格处于分裂状态。孔尚任不满“现实自我”,在《桃花扇》中,他分裂的人格合一于理想,化身于老赞礼等爱国者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18.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出降满清,做了"贰臣",过后他又不能自安,晚年为抗清复明活动极力奔走。钱谦益曾为"贰臣"的复杂心态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大型组诗《后秋兴》诗中时时流露出愧疚颓靡之意。文章对钱谦益的"贰臣"心魔和《后秋兴》诗文本进行解读,对《后秋兴》大型组诗的创作中"贰臣"心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广西玉林市"江岸村"苏氏第十六代孙苏宗经(1793-1864),是晚清道同年间最清廉的士人。出任广西地方教育官员时,苏宗经守道安贫,宦囊如洗,创造了宦海"空囊"的廉政新境。清末乱世,地方匪患猖獗,"囊空原不忧强盗",他因之而脱险;即便为太平军捕获,他依旧高歌"贫极还可贺"。这样一股"清风"气尚,既深深影响了同代的晚清人,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砥砺廉耻的活教材。同时,苏宗经问学不辍,史识独到,个人诗文、学术及其理念,载诸方册,亦是真实呈现晚清岭南地方精英经邦济世的好史料。  相似文献   

20.
胡煦生于清初,一生精研《周易》,颇有自得。他兼采汉宋,融贯象数义理,提出了很多深刻独到的思想,其中对朱熹易学的批评是其易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反对朱熹把《周易》看做是卜筮之书,批评他只在占卜上着眼,与易理多不相通。又批评他将伏羲之易、文王之易与孔子之易分割开来,不能一以贯之。他反对朱熹的卦变说,认为朱熹不知《周易》中往来之义,而以卦变说解易,致使易理益晦。文章主要通过在清初学术思想背景之下,辨析胡煦与朱熹易学的差异,并以此理解胡煦易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