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亲姐妹。她们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我国读者当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2.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李全福夏绿蒂·勃朗特在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群星中焕发着独特、奇异的光彩,她的脍炙人口的小说《简·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令人赞叹不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捍卫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勇敢热情、生机勃勃,具有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3.
夏绿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马克思曾把她同狄更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一起称为“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夏绿蒂于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山区的一个穷牧师家庭,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虔诚的牧师.童年时,她和几个姐妹都先后进过名为慈善学校,实则是牢狱般的孤儿院.青少年时期,她们是在非常清苦微寒的生活中度过的.以后,她又为生活所迫而当过家庭教师.在当时英国社会里,妇女远没有获得平等权利,家庭教师的地位实际上与女仆相去无几.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期,英国文坛上出现了著名的小说家三姊妹——夏绿蒂·勃朗特、爱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她们的出现,是英国19世纪文坛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佳话。勃朗特姊妹出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一座偏僻闭塞的小村庄——豪渥斯村。她们的父亲是一个贫穷的牧师。夏绿蒂·勃朗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后来两个姐姐10多岁就死在了“慈善学校”。由于家境贫困,她们姊妹三人都曾出外谋生,先后当过家庭教师、私人学校教师,夏绿蒂的作品中就有这方面生活的反映。勃朗特姊妹从小就喜爱文学,很早就开始练习写作,但她们的文学创作道路却是十分…  相似文献   

5.
呼唤自己心中的上帝姜刚《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一出版就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令人一读再读而余味不尽.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简·爱的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自幼失去父母,被舅父收养。舅父去世后,狠心的自...  相似文献   

6.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 ,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她同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 ,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有一个被读者忽略了的角落,即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作的三幅水彩画。笔者通过对三幅水彩画的解读,挖掘了简·爱的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9.
论《简·爱》的宗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欧,基督教精神作为西方主体文化之一,弥漫于社会各个角落,渗透于人们的深层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言谈举止。《简·爱》作为这种意识的载体,不可避免地秉承了宗教的基因。小说1847年问世时,首先引起非难的,也是作者最先为之辩护的就是宗教倾向问题。当时,某些宗教保守派的报刊载文对《简·爱》的宗教倾向严词苛责。伊丽莎·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一部突出的反基督教作品”。夏绿蒂在小说的二版序言中,进行了切中时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九世纪中期,勃朗特一家出了三位女作家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的成就当属最大,是一部闻名世界的优秀小说。 大约一个世纪后,英国另一位著名女作家达夫妮·杜·莫里叶创作的小说《蝴蝶梦》因其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轰动文坛,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典名著。  相似文献   

11.
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古老的英国是一片文学的沃土,自中世纪杰弗利·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到 18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 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理弗·狄更斯的《双城记》,威廉·麦答皮斯·萨克雷的《名利场》,托马斯·哈代的《苔丝》,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福赛蒂世家》三部曲,可谓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这三姐妹便是夏洛蒂·勃朗特 (1816~ 1855),艾米莉·勃朗特 (1818~ 184…  相似文献   

12.
上帝的召唤——论简·爱宗教意识的形成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在书中描写了一个忍辱负重、生活艰辛而最终找到了幸福的女主人翁形象 ,所以《简·爱》历来颇受读者的青睐 ,但是冷酷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简·爱作为一个人应该享受的一些权利 ,但却使简·爱变得更加坚强和善良。由于作者对于人性中的邪恶因素存在着特殊的看法 ,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才这么清晰明确 ,从而感染了一代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夏绿蒂.勃朗特在她的代表作《简.爱》中塑造的一个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作者自始至终突出地刻画了简.爱强烈的、不屈不挠的独立性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简爱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钟情于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崇尚她在小说中描述的与传统不同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精神。本文意在通过比较和对小说中的情节分析来探求女主人公的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16.
《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日益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 ;试从《简·爱》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的自身经历 ,女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的叙事声音与当时英国19世纪的主流意识(统治意识)处于对立和游离状态。其叙事声音具有开放、非线性、流动、零碎、讲述身体等女性性别特征的语言修辞特色。《简.爱》的叙事声音也体现出女性主体性特征,即充满着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叙述声音是夏绿蒂.勃朗特为了保持女性的主体性进而颠覆父权而必须争夺的场所,它颠覆了千百年来父权对女性僵化角色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简·爱》是一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近年来,读者由原来对作品的浓厚兴趣又滑向了对作者个人经历的好奇关注,继而又重新咀嚼品味作品,《简·爱》的魅力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大有无法抵挡之势.此书之所以一出版就震惊了英国文坛,且在读者心目中长久不衰,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夏洛蒂·勃朗特始终以一股遏制不住的创作激情奋笔疾书,且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深刻的生活感受和奔腾起伏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女主人公的灵魂和鲜明的个性里,主人公披肝沥胆般的倾诉、呻吟、呐喊似乎一直混响着女作家本人的心声,再加上第一人称的自叙手法,仿佛作品里的简·爱就是生活中的勃朗特,致使《简·爱》一书自始至终散发着小说与传记特有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在男性居于社会生活舞台中心的英国,夏洛蒂·勃朗特以其特定心理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独立、睿智、可爱的女性文学形象--简·爱,从而开辟了女性文学的新天地.<简·爱>与简·爱不仅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女性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完善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女性文学的一面光彩照人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