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铜酒器     
尤农  焦亚奎 《甘肃教育》2007,(2X):F0003-F0003
中国的青铜酒器艺术与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夏。现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在商周达到鼎盛,衰落于春秋。在商代,由于奴隶主嗜好饮酒,并常有隆重的仪式,因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青铜酒器的制作技术也随之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器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之风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古语说“礼以酒成”,在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中,酒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战国策》云“仪狄作酒”,献于夏禹;又有人说是夏壬少康或杜康发明了酒,那么我国的酒文化应有40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质酒具算起,中国人饮酒的历史,至少有六千年之久。考古学家一般把我国古代酒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一、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流行陶质酒器:二、商代至西周,流行青铜酒器;三、东周至秦汉,青铜器与漆器并重;四、魏晋至隋唐,瓷酒器和玉酒器日益繁荣;五、宋元以来,瓷酒器空前普及,玉酒器、金银酒器也有相当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三代中商代的文明是重酒的,酒在商代的政治、宗教、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和酒息息相关的酒器也是制作精美,丰富多样。《说文解字》是一部保存着大量古代文化资料的书,对这些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酒器也有详尽的记载。本文对《说文》中记载的各类酒器,从字形出发,对其形制、用途、并结合实物加以说明,力图对商及西周早期的酒器有一个粗浅的勾勒。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青铜器铭文中常有“尊”、“彝”二字联用,它们本是青铜容器的一种泛称。直到宋代,在关于青铜礼器的了些著录中才区分开来,将一种盛酒器专称为尊.其形一般长身侈口,似觚而腰部较粗。此外,还有特制的鸟兽形状的尊,如鸟尊、虎尊、象尊、羊尊等。四羊方尊(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的时代属于商代晚期、体高58.3米,重近34.5公斤,是  相似文献   

5.
商象尊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代前期国都迁移比较频繁,自商王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殷墟)至商亡的二百七十余年间,不再迁都.在殷墟发掘的墓葬、宫殿、冶铸作坊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商代的青铜器,除了少量贵族生活用器外,多数是奴隶主宗庙的礼器,有些还作为奴隶主贵族的随葬品.早在商代前期,已建立了青铜礼器的基本体系.当时已有炊食器、盛食器:鼎、鬲、簋,容酒器和饮酒器:斝、爵、觚、尊、壶、盉等.艺术装饰已相当普遍,兽面形图案是当时装饰的主  相似文献   

6.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代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成就,当时有铸铜、制陶,制骨、玉石、漆木业等生产部门.青铜器制造业是商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当时奴隶工匠已掌握了很高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出土的大量商代青铜器来看,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已建立了礼器的基本体系,当时已有炊食器、盛食器,如鼎、鬲(lì)、簋(guǐ)等;容酒器、饮酒器,如斝(jiǎ)、爵、觚、尊、壶、盉等.青铜器的艺术装饰也相当普遍,兽面形图案是当时装饰中的主要内容,这种图案着重表现动物或幻想中动物的头部,体躯向两侧展开,尾部上卷,爪及腿部延长与体躯相平行,其构图是对称的.兽目是兽面纹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人爱饮酒,他们使用酒器也很讲究,不同的酒器蕴意不同,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作品当中。在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里出现的酒器中,“尊”“杯”最为常见,但他们的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从这两个字的汉字流变等方面看,“尊”前“杯”后,“尊”大“杯”小,“尊”尊“杯”卑。  相似文献   

8.
“杯”,大口深腹饮酒器,椭圆浅腹盛羹器。后者盛于战国至唐。“盏”,小酒杯,口语词。“卮”,圆筒形大饮酒器。“觞”,盛了酒的饮酒器通称。  相似文献   

9.
商朝的青铜器是奴隶制造的。在炼铜作坊里 ,奴隶们冒着摄氏一千度的高温 ,把铜和锡放在炼炉里一起冶炼青铜 ,再把青铜液灌注在雕有花纹的陶范里 ,铸出许多样式的青铜器。其中有供奴隶主饮酒用的青铜酒器 ,如爵、觚、觯、斗等 ;奴隶用青铜制造武器 ,如戈、矛等 ;又制造许多工具 ,如刀、斧等。以上这些青铜器的特点是硬度比石头高 ,制造的青铜工具比石头既坚硬又锋利 ,提高了生产力 ,人们的生活普遍比石器时代富裕了。商朝时候制造的青铜器 ,无论从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和美观大方 ,以及铸件的种类看 ,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商朝后期制造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青铜时代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包括文献上记载的夏、商、西周、春秋几个历史时期。夏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初始阶段;商和西周前期青铜文化发展至高峰,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国青铜文化走向衰落;战国时期虽已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但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仍然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时期,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的青铜制品有刀、锥、镞、锯、鱼钩等小件工具和戈、戚等武器,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爵、斝、盉等酒器和鼎等炊器。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一级文物商代青铜重器司母戊大方鼎,以其通体尺寸之大、称量之重、造型浑厚、气魄雄伟等特征,集中表现了商代晚期青铜铸造工艺的超高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鼎”,并被广泛写进历史教科书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最"萌"文物鸮卣在网上走红,成为社会上认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鸮卣是商代晚期器,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青铜器是"宗庙重器",卣作为礼器中的酒器,将其形象塑造为鸮的形象,是因为鸮是神圣女神、死亡女神和再生女神、战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青铜文化从狭义上来说,往往专指青铜这一特定物质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与先秦巫风交织产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发生转变,在先秦文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从先秦文学视野出发,分析青铜礼器与巫文化的关系、青铜乐器与祭祀诗歌体制,研究青铜酒器、食器等祭祀用品与降神驱鬼巫觋之术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酉"字本象酒器形,《说文解字》对其古文、篆文的形义解说不确。"酉"部字的本义多与酒有关,体现了中国上古时期酒文化的诸多内容:中国酒的产生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古代酿酒工艺复杂,酒的种类繁多,如清酒、浊酒、厚酒、薄酒等;以青铜材质为主的酒器是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酒色和酒味的多样性体现了古人精湛的酿酒技艺;在祭祀、筵席等场合的酒礼具有深刻的宗教及文化内涵,有些饮酒习俗甚至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山水小品文。文中在表现游人的欢快动作时,用了这样一句:“罍而歌者”。课文注释中对此句的解释是“拿着酒杯唱歌的”,把“罍”解释为“酒杯”,1990年出版的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对这句的翻译,与课文注释是相同的。笔者通过查证考古与文物方面的有关资料,认为课本和教参书对该句的注释与翻译有误。按课文注释及教参书中的意思,“罍”属于酒器无疑,而在古代,酒器按其作用可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两类,那么“罍”到底属这两类中的哪一类呢?  相似文献   

16.
1.6000年前,我国已会制陶器,在公元二世纪(东汉末)发明了敷釉的瓷器。 2.三千六百年前,商代已经使用青铜制造的农具、武器和祭祀用品,巨大的司母戊大鼎重达875公斤,制作精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酒器种类繁多,仅以先秦酒器为例,所出土就有20余种。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酒器的造型和功能,可以直观地学习先秦的饮酒礼仪。文章参照《殷商青铜器通论》等书,结合先秦典籍中的文献记载,对先秦酒器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教师博览》2006,(2):F0004-F0004
彝即是青铜礼器的种统称,又是一种青铜酒器的专名,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宋人始称这娄器物为方彝。方彝从出现以后.存在时间很短。盠方彝为西周时期的盛酒器.在陕西省眉县出土。其造型特点是长方形器身、直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史的重建首先是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重建。近一个世纪以来 ,三代考古取得了飞速发展 ,重建三代古史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本文主要从以下角度考量三代考古在古史重建工作的角色 :第一 ,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与证认及其对于确定夏代信史地位的重要意义 ;第二 ,商代都邑考古的成就及其为构建商代时空框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 ,先周文化研究和周代列国考古对于深入了解周文化和周代历史的重要意义 ;第四 ,三代考古所建立的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爵位"原是饮酒的等级"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或者高官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这个称谓最早与饮酒有关。爵是青铜所制的古代酒器,最早出现于夏朝晚期,盛行于商周时期。爵的基本形制为深腹、圆底、三尖足,前有流(倾酒的酒槽),后有尖锐状的尾,侧面有把手,口沿上有的分立两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