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位”这个概念是中国语言学界百年来的中心问题之一。对“本位”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在汉语语言学史上,表现出来的本位观念和明确提出的汉语本位学说,影响较大的就有五、六种之多。另外,还有人鉴于“本位”问题的复杂性,认为语言研究无本位。  相似文献   

2.
“本位”这个概念是中国语言学界百年来的中心问题之一。对“本位”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在汉语语言学史上,表现出来的本位观念和明确提出的汉语本位学说,影响较大的就有五、六种之多。另外,还有人鉴于“本位”问题的复杂性,认为语言研究无本位。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吃"和英语"eat"两个语言单位在意义、构词、同义词以及语法搭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文化等外因以外,两种语言在基本语言单位上的不同一性是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内因,即汉语的字本位与英语的词本位是形成汉英语言各自特色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本位”说不仅具有语言研究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具有语言研究本体论的意义;不仅是个汉语研究课题,而且是个普通语言学研究课题。与“字本位’,相对的,只能是“词本位”而不能是其他别的“本性”,因为其他种种本位说到底只是个语法研究的出发点而已,与“字本位”不在一个层面上。本文比较了印欧语的“Word”与汉语的“字”,认为只有这二者在各自语言中的地位才有对应性,具体来说,它们都具有4个特点:1)是语言的天然单位;2)是本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3)是语言各平面的交汇点;4)在语言组织(语法)研究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文章最后特别提出“词”和“语素”不能成为汉语研究的本位。  相似文献   

5.
章章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124-126
在"词本位"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汉字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汉字几乎成了汉语学习的障碍。"字本位"理论是针对汉语自身特点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也已显示出其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理论发展尚未完善,实践也并未充分,"字本位"理论和教学法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对"字本位"理论进行了思考,并考察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使汉字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梁莹 《现代语文》2008,(2):8-9,13
徐通锵先生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字"本位理论,认为"字"是语言中有理据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此理论对汉语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研究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颂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1]一文中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实行“词本位”与“字本位”教学方法的结合。本文通过对“字本位”和“词本位”两种汉语语言观的对比后指出,“字本位”教学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吸收“词本位”教学方法中某些合理、积极的因素,但是,要将建立在这两种不同汉语语言观基础上的存在本质区别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梳理中国传统语言学"字本位"原则的脉络出发,举出各种事实,分别说明了在历史汉语书面语(文言)和现代汉语书面语(白话)中,汉字对汉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现代"字本位"理论从汉语特点出发的主要精神。同时也从理论上和语言事实上说明了汉字与汉语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符号系统,相互的关系密切但并不绝对对等,把"字"移植作为语言单位,造成"字"与词的混淆,必然会遇到诸多背离语言事实、产生理论混乱的问题,是现代"字本位"理论无法解决的。文章也反驳了一些自称"字本位"却颠覆常识的谬误说法,主张将这些说法彻底澄清,不使严肃、有意义问题的讨论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9.
自1898年《马氏文通》以来,语言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道路,不断寻找汉语语法的"本位",词本位的建立发展一直占据中心地位。20世纪90年代,徐通锵先生提出了以字本位为核心的汉语语法理论体系,并与传统的词本位就汉语的基本单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吃”和英语“eat”两个语言单位在意义、构词、同义词以及语法搭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文化等外因以外,两种语言在基本语言单位上的不同一性是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内因,即汉语的字本位与英语的词本位是形成汉英语言各自特色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理论在三个方面含混不清:"字"和"本位"的概念界定不清晰;用字组取代汉语中"词",但又没有证明这种汉语语言单位划分方式更具优势;片面强调语义,缺乏控制语法的形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蒙古国学生为调查对象,探究蒙古国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的问题,提出以字本位为中心结合词本位的汉语教学方法,并提出词汇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理论是近年来汉语言研究的重要进展."字本位"理论虽然对汉语言研究有一定的开拓性价值,但也存在着某些不够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字本位”理论在语言学界是一个新兴而有争议的理论,文章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界一方面应有选择地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来改进我们的认识,进而改进我们的教学,另一方面也不可无限扩大“字本位”理论对教学的影响。我们不能否认“词”在汉语中的这一特殊地位,字的教学也并不能取代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字本位还是词本位 (一)所谓本位,就是指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徐通锵(1997)指出"本位,这是研究语言结构的理论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16.
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本位”说接连出现,从“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到“小句本位”.“字本位”的提出者,企图换一种眼光,结合汉语特点,从汉语本身出发为汉语研究找出一条新路.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的立论精神,试图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现代语言学与汉语传统研究的结合.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字本位”理论试图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构建汉语自身的语法结构体系,进而摆脱印欧语理论的束缚,并针对汉语实际从理论与现实、历时与共时等不同角度着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结构研究中,本位作为理论核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语言结构分析中,只要对语言结构本位明确掌握,就能对语言规律全面把握,并对相关问题展开争论,以开辟新的研究思路。从某种角度来讲,在语言研究工作中,"本位论"是首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字本位"和"词本位"的争论日益激烈,本文就"字本位"教学法总结了一些前辈的观点,并得出了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的生成机制来谈,字相当于印欧语的词,而不是语素。汉语是单音节语言,音节是自足的语音单位,但一个音节常常表示多重概念,因而汉语的字形具有区别性功能。印欧语是多音节语言,音节不是自足的语音单位,意义的区别通过音位的异同来区别。将西方语法研究中的“语素”理论来套用研究汉语的语音形式,即用印欧语言“音位学”替代汉语本土的语音解释学说“音韵学”是十分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汉语到底应该把"词"当做基本单位还是应该把"字"当做基本单位?这是中国语言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自从废除文言文的将近100年以来,学者们展开了拉锯式的思考。虽然词本位在《现代汉语词典》等领域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字本位仍然有相当的生存空间。目前就"词本位"和"字本位"问题专家们仍存在较大争议。这里发表的是2009年末第一届汉语独特性理论与教学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就该问题讨论情况的详细综述,是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根据会务记录进行的加工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