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明云 《语文知识》2000,(11):10-11
“君”的本义指君主,后用作对人的尊称;“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但下面所述的“君”与“君子”却颇为特殊,它们不是指代人,而是指代动物、植物和器物。一、指代动物的“君”与“君子”老虎被称为“封使君”。《太平御览·述异记》:“汉宣城太守封邵,一日忽化虎,食郡民……时人语日:‘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后来诗文中遂以“封使群”为虎的代称。老虎又被称作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最近提出的“只有不称职的干部,没有不称职的百姓”,被网友概括成为薄熙来到重庆后继“横尺、纵尺、国尺”之后的第四把尺子——“民尺”,近日“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评论文章称,薄熙来的“民尺”其实更应该是一把“打虎尺”——专门敲打干部中的“三只虎”:“矮脚虎”(稍有成就便不思进取、甚至腐化堕落)、“狐威虎”(助纣为虐)和“纸老虎”(假、大、空)。  相似文献   

3.
一、指称漂亮女子 1.姝:美女。《陌上桑》:“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2.娃:初义为“美女”,后为孩子。李贺《梁公子》诗:“题书赐馆娃” 3.媛:美女。《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4.姬:古时对妇女的美称,也称美女。《鸿门  相似文献   

4.
《盘庚》中篇说:“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感鲜以不浮于天时”这几句话前人有不同的断句法。伪《孔传》说:“言我先世贤君无不承安民而恤之,民亦安君之政,相与忧行君令。浮,行也。少以不行于天时者,言皆行天时。”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解释说:“以君承安民而忧之,故民亦安君之政,相与忧行君令,使君令必行,责时群臣不忧行君令也。舟船浮水而行,故以浮为行也;行天时也,顺时布政,若月令之为也”。他们读承字断句,慼字断句。  相似文献   

5.
近读《浙西六家词》,发现清初著名文学家朱彝尊的一篇佚文。这是他为“六家词”之一、李符《耒边词》写的序,卷帙浩富的《曝书亭集》没有收入。现转录如下:二十年来,诗人多寓声为词。吾里若右吉、庾清、青士、山子、武曾,咸先予为之者也。逮予客大同,与曹使君秋岳相倡和,其后所作日多,谬为四方所许。然自诸子外,乡党之论或不尔也。使君既归倦圃,李子分虎时时过从相与论词,其后分虎游屐所向,南朔万里,词帙之富,不减予曩日,殆善学北宋者。顷复示予近稿,愈变而极工,  相似文献   

6.
1.“五马立踟蹰” 这也是东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的一句。它的上下旬是:“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意思是说,使君乘车而来,见到正在路边桑林采桑的秦罗敷后,立刻命车夫停车,并不顾羞耻,在众目睽睽之下派人去打听秦罗敷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一诗通过侧面描写极写罗敷貌美,并用问答形式突出罗敷机智慧敏,这是无可非议的。可传统观点一直将使君当作反面形象进行分析,使其成为众人唾弃嘲弄的对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认为使君“丑恶、愚蠢”的依据,可能就是他偶遇天姿国色的罗敷,惊羡于她貌若天仙,进而提出“宁可共载否?”的愿望。诸多教参分析大同小异,皆认为这是“调戏、污辱”良家妇女的行为,使君的言行举止是“丑恶、愚蠢”的。这些一棍打死的定论使使君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竟达千年之久。可是笔者在教学中研析此诗,换个角度对使君进行剖析,就发现传统的对使君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首先,使君的言行举止是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反应。“美好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并使人逐渐进入审美着迷、陶醉的状态。”(朱光潜语)由于罗敷有闭月羞花之容,竟使“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耕。”甚至连身为官员的使君也“五马立踯蹰”。这完全是一个被美的事物所吸引,并为之陶醉的典型。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看到倾城倾国的罗敷,便滋生爱美、亲近美的心理,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健康的审美心理。我们又怎么能妄论其心灵丑恶、龌龊呢?其次,使君是一...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一般教材和文章都把他看成是罗敷形象的对立面,认为其荒淫无耻、品行恶劣。笔者认为《陌上桑》作者的创作本意是在塑造罗敷“美”的形象,并不在谴责使君,“使君”是罗敷形象的有力陪衬,其品行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9.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在远古时期,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  相似文献   

10.
听一位老师讲《陌上桑》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这位老师说使君是一个好色鬼。我把这首诗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 ,总觉得这样的分析不能让人信服 ,再看教材后的简析 ,说 :“《陌上桑》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 ;又看文后所附“有关资料”———张春林先生的《一篇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佳作———〈陌上桑〉分析》 ,文章说 :“……这几句叙述 ,把一个封建社会官吏的荒淫无耻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方知所谓“色鬼”之说本有所自。之所以得出“色鬼”的结论 ,大概是因为诗中第二段这样的描写 :“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  相似文献   

11.
尹长生 《教师》2012,(25):70-70
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腐败思想的一部分。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人们痛恨和鞭挞“官本位”思想。但是,古代文人常常利用人们的这种“官本位”意识。为文学创作服务,强化感情色彩,加强表达作用,达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就这种特有的文学现象.联系语文教材作些粗浅分析。’让我们以初中传统课文《陌上桑》为例.为方便分析.录诗如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妇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相似文献   

12.
《景阳冈》(人教版小语12册)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写武松因醉正想卧于景阳冈的大青石上,“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恶斗。为什么称虎为“大虫”,大虫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大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luǒ)虫。“大”有长、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排行中第一者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虎属毛虫类,是兽中之王。古人把“五虫”的首领与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为…  相似文献   

13.
《辞源》(修订本)“铜虎符”条释文云:“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并引唐自居易《长庆集·十七·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饱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的诗句:“新授铜符未著绯,因君装束始光辉。”以为此诗中的“铜符”。即“铜虎符”之省称。这是错误的。我国古代用铜虎符作为发兵之凭据,早在战国已有,以后秦、汉、魏、晋、隋,以及唐  相似文献   

14.
"万岁"之辞,庆贺之际,上下通称之,初无禁制,不知何时始专为君之称也.《吕氏春秋》载,宋康王饮酒,有呼"万岁"者,堂上悉应.《战国策》载,冯骧烧债券,民呼"万岁".《史记》载,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万岁".《韩非子》载,巫觋之视人曰:使君千秋万岁之声,聒耳.  相似文献   

15.
《书博鸡者事》中,有很多“为”字较费解,现根据不同类型分述如下: 一、作动词,译作“作为”或“作” 1.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2.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3.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二、作动词,译作“做”或“干”。 1.府吏快其所为。 2.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三、作动词,译作“发生”或“生起”。如:  相似文献   

16.
前人常用“龙虎狗”品评“三杰”——三个在某方面成就相去无几的同时代人物。如《世说新语·品藻》: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龙”是传说中的图腾生物,具有神性,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自是当之无愧:“虎”为百兽之王,龙虎并称,不相上下,有“弘量”的诸  相似文献   

17.
《陌上桑》中女主人公罗敷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成功,离不开“使君”形象的巧妙烘托。但是,长期以来,《陌上桑》中的使君都只是作为“荒淫无耻,强暴蛮横”的形象被嗤之以鼻。这种观点忽略了从表现技巧方面去鉴赏这一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不利于客观地评价作品和其中的人物。一、使君“惊艳”,作为达官贵人的代表,是多侧面  相似文献   

18.
《陌上桑》一诗,细致入微地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一个貌美、人格更美的采桑女罗敷。作品为了达到从侧面描写罗敷的目的,又写了人们看到罗敷的情形。其中“使君”这个人物的出现,使得罗敷的形象,在这个小小的戏剧性的冲突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君”便成了作品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对于“使君”的形象,人们常以“荒淫无耻”地“调戏”  相似文献   

19.
绝妙的映衬     
因一首《陌上桑》,罗敷名传千古,成为美貌智慧的化身,而另一个人物“使君”则被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每每读《陌上桑》,我都为使君鸣不平,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使君?难道仅仅因为他没有像“行者”、“少年”、“耕者”将对罗敷的倾慕缄于心而付诸行动?千百年来,我们不仅曲解了使君的形象,也似乎还未曾领略《陌上桑》艺术的魅力——那就是绝妙的映衬。《陌上桑》灵活地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特别是侧面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诗歌开头几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为侧面描写,读者可以从罗敷美…  相似文献   

20.
湘西边陲的泸溪县素有“南蛮盲肠”之称。它是汉族和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而踏虎乡则地处泸溪县条件最差的巴陡山区,其中的登云寨更是被人称为踏虎的“西伯利亚”。其实,从“登云寨”这一名字中,人们就不难想像它的景象:山高,路陡,贫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