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书面测试仍然是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形式。小学语文考试命题,首先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水平,其次要突破旧有的命题方式,还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要注意“五化”。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语文命题导教导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指出 :“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试卷命题是教学的“指挥棒” ,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 ,应如何做好试卷命题工作呢 ?一、命题目的———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评价。评价什么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继续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历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考试命题要注意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这样,考试作为一种较公正、客观又严格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才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形式并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考试命题应凸现“五性”——人文性、整体性、工具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考试命题与课程改革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从对许多试卷的命题分析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的小学低段语文命题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新的评价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建立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常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依据。从而出现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历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考试命题要注意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这样,考试作为一种较公正、客观又严格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才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骆向远 《上海教育》2008,(11):63-64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既重视定量分析,更要重视定性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的评价除全面地反映语文教育的目标之外,还应对学生的认识、情感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举办了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素质评价卷的命题比赛,本着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功能的认识,对试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在命题中,注意体现语文课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现将试卷命题中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一、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和人文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命题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命题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书本”为媒介,以“关注学生发展”为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设计要贴近生活,体现人文关怀;要重视积累、感悟和运用,尊重个性表达;要走向文本的拓展延伸,渗透整合意识,命题之后要进行全面修改。发挥命题考试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让命题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而服务。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主动探索语文考试命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找彰显课改特色的命题方式,让考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命题对教学有导向作用,命题应当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因此,语文试题的语言要贴近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身心放松,减轻考试的压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命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吕风梅 《新疆教育》2012,(23):60-6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提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的课堂教学,无论是评价的尺度,还是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评价过程中,“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坚持以人为本,把握评价时机,生成阅读精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本人参加了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举办的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素质评价卷的命题比赛,本着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功能的认识,对试题进行了反复研制。在命题中,注意体现语文课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笔者认为,该试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和人文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的目的作了如下的表述:“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标准》同时指出:“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文本语言的有声再现,它更是学生揣摩、涵咏课文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