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昺《论语疏》是《论语》汉学向宋学转型的过渡性著作,其注释包括篇指、章指、正文注释、注文注释等四部分,梳理各部分在体例上的特点,有助于对此书的解读。与此前注释《论语》的著作相比,《论语疏》更加注重典章制度的注释,对"疏不破注"的教条也有所突破,并加重了义理方面的内容,在训释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注文模式(一)李宗晟《说文》注文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注文的写作、阅读、结构、功能是注文考察的中必要角度。《说文》注文可分为注文群、族、丛、元四层单位。注文元写作的注释目的、阅读的获取目的以字、词、词素为对象,注者注释出的、读者获取到的...  相似文献   

3.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小说钩沉》中的《汉武故事》是鲁迅从唐宋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因其未经最后整理,尚存注文漏注及误注、辑文失校、异文漏注、断句标点失当、佚文漏辑等问题。今借助有关文献时其加以校补,以便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裴松之《三国志》注不仅在史注内容的拓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在史注方法的创新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他在注释中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本传前后文、本传与注文、注文与注文相互参照来辨别历史是非,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前三卷包括十位注者,是苏诗十注本的残余。十注本后来发展为《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类注本)。通过两个注本的对照,赵次公、程绩、李厚、宋援、林子仁、赵夔、师尹、孙倬等八人身份可以确定。十注本中傅、胡二位名下的注文,与类注本中的傅=(上++下深)、胡铨、胡仔的注文都不一致,而是分人赵次公、程绩、师尹、林子仁、赵夔、任居实等诸人的名下,这些注文的特点与所归之人的注释风格皆有吻合之处。另外,有些傅、胡名下的注文,显然出自赵次公之手。因此,傅、胡二注系后人的伪托。  相似文献   

7.
伯希和3271号写本《论语集解》的性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希和3271号写本《论语集解》的性质及意义李方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唐人写本《论语》约有80余件,共分白文《论语》、郑玄《论语注》、何晏《论语集解》及皇侃《论语义疏》讲经提纲①四类。其中伯3271号写本(图版竟、贰),《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宝藏》...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1,(5):62-65
乾嘉时期扬州学派代表学者刘台拱的《论语骈枝》乃是针对《论语》前人旧注而作。其中四个涉及《诗经》条目考释古义援引博洽,持论公允,精审往往出众于以往注家。由之可见刘台拱不局限于前人注释与训解的学术追求,他是直接揭示《论语》古义与孔子本义,进而融入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9.
苏诗十注之傅、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包括十位注者,其中归人傅、胡二位名下的注文,与后来《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中的傅藻、胡铨、胡仔都不一致,而是分人赵次公、程绩、师尹、林子仁、赵夔等诸人的名下。十注中的傅、胡二注,有些明显可以看出并非傅、胡所为,而出自赵次公之手。从在十注本属傅、胡,到了百家注中分入各家的注文来看,其注释特点与风格与所归之人皆有吻合之处。因此,傅、胡二注系后人的伪托。  相似文献   

10.
《金刚经》是佛教般若类的重要经典,历来为之作注者甚多,"川禅师注"是其中较有特色且比较重要的一种。从文献记载及此种注文的年代与写作风格特征等方面考证了为《金刚经》作注的"川禅师",是宋代的冶父道川禅师,并评价了川禅师《金刚经注》的禅宗特色及其地位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进入新时期尤其新世纪以来,《论语》注本大量普及,而对于新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也开始慢慢兴起。本文主要论及的是新时期(1978)以来三十年的《论语》注本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相似文献   

13.
东晋殷仲堪现存《论语》注九条,与何晏、皇侃等其他秦汉六朝《论语》注相比,其"性"迹"虚"等概念的使用具有玄学特色,属于以玄注《论语》的典型,尤其受到郭象思想的影响,其多次出现的"诚"概念,和宋明理学、心学"诚"概念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语集解》是目前全帙具存之最古《论语》注本,也是“十三经”中的第一个集注本。它虽成于众人之手,但何晏在其中起着决断作用。它不仅创立了集解体,保存了大量的古注,而且“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增加了许多词丰叉富的新解释;其序文不仅探讨了《论语》的撰集者、内容、版本和传授情况,而且历数了《论语》研究方法的演变。其注释中少有玄虚之语,后人以此来攻击何晏等人是不正确的。它在《论语》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是采择比《经典释文》早的古注、小学类的书的释义以及其它较早文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一本优秀学术著作的问世,必当带来如沐春风地善诱、耳目一新地思想冲击,引人注目的主观系统地构建,尤为重要的是给予读者厚重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的传递。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新锐学者闫春新副教授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力作。《论语》位列儒家经典的四书之首,通过注释的方式来解读《论语》是经学史上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论语学"个案的全方位研究,可以管窥整个经学史,甚至思想史的风貌和动态。自《论语》编纂成型以来,汉晋论语注在《论语》注释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至东汉,汉注系统已基本定型,成为中国古代注经研究的基本范  相似文献   

17.
贾林、陈皞是《十一家注孙子》中的两位注家。贾林注《孙子兵法》,注文简明扼要,分析问题较为全面,具有一定思辨特色,其注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战法。陈皞注多攻杜牧注之短,注重援引战例进行注释,在注解具体文句时常将《孙子兵法》篇章的上下文贯穿起来,相互印证。两家注都提出了许多纠谬补阙的新见,是研究《孙子兵法》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玄《论语注》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汉代及后世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系统地注解《论语》,郑玄在注释中使用了约20个训诂术语,这些术语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术语系。全面分析这些训诂术语及其内涵对于正确解读《论语》原文及郑注都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专书训诂术语体系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清华 《教育》2011,(26):40-41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的书,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西汉时候有几个本子,都早已佚失了。东汉的郑玄根据他还能看到的《鲁论》《齐论》等本子,给《论语》做了一个注,该注本成为后来《论语》流传本的基础。《论语》是儒学和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汉后2000多年,儒学是  相似文献   

20.
《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同逸注”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刊《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注与王逸注相同者 ,凡 41条。对照日本古抄本《文选集注》和洪兴祖《楚辞补注》所引五臣注 ,除去 13条因二书未引无由参证 ,馀 2 8条与王逸注并不相同。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辨 ,实有助于《文选》和《楚辞》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