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约瑟夫·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这部篇作品中,以其对象征手法独具匠心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作者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及其表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胡芙蓉 《文教资料》2006,(31):56-57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为出名的动物小说之一。这个发生在荒原上的故事毫无疑问体现了丰富的自然主义元素,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元素来揭示自然主义作品中环境、时机等是如何控制这些作品中人物的行动、思想和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作品的三大主题——自然主义、资本主义的现实本质、爱,以揭示起其主题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3.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约瑟夫·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这部篇作品中,以其对象征手法独具匠心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黑色、白色以及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作者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及其表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野性的呼唤》被称之为是有关狗题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狼孩》由于其蕴涵的生态思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部小说都涉及人类和自然及动物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主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和意象,旨在表明东西方作家虽然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5.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狼犬在被人类的文明社会驯化后,最终再次回归本性返回原始荒蛮世界的故事。《野性的呼唤》体现了四种哲学思想,即: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反映出作者本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世界观的形成及其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的作品具有浓烈的自然主义色彩,本文以《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小说为例,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解析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写作风格,并提及杰克·伦敦对人类社会生存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杰克·伦敦的杰作《野性的呼唤》中,人们普遍聚焦于小说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自然主义的融合,而没有挖掘出小说体现的一个重要思想——个人奋斗主义。小说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其主角正是通过不懈的个人奋斗而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陈芮  李敏  柏雪 《考试周刊》2014,(59):13-13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本文解读了杰克·伦敦的作品《野性的呼唤》中体现的多重性哲学思想,包括"棍棒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作者表面上写狗,实则反映人的世界。热望本已在,蓬勃脱尘埃:沉沉长眠后,野性重归来。巴克从驯养犬到狼狗的演变过程无形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则,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折射杰克·伦敦思想感受的一面镜子──评《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陈光明巴克(Buck)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TheCalloftheWild,1903)中的主人公。它本是一条家犬,后来却投奔荒野,变成了一只狼。巴克的命运是贯穿这部...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是一名以矛盾思想而著名的美国自然主义及现实主义作家,其矛盾思想散见于其各个小说,本文试从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论来探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对“超人”理想产生的矛盾心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语助词”是传统的语法概念,形成于对先秦经传注释的语法研究中,并为古今学者广为使用。然而,“语助词”这一提法似欠准确,其原因有二:一是“语助词”概念是传统“辞”、“语助”、“语辞”等语法概念误解的产物;二是“语助” 不是词,故不能称为“语助词”,而应该将其称之为语言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语音符号。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革命历史小说的《三家巷》,虽然其创作目的是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但整部小说从多方面可以看出受到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深刻影响,因而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如以家族为文化载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叙述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小说《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笔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父亲阿伯纳与儿子沙多里斯在血统与道德观念上的冲突与矛盾。福克纳塑造了父子两代人的典型人物形象,父亲代表的是福克纳塑造的斯诺普斯的形象,而对应的儿子则是扮演沙里多斯的角色。其中也不乏少穷富白人的冲突情节。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曾以《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人们普遍对川端康成早、中期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对其晚期作品争议颇多。以《千只鹤》为主,发掘川端康成晚期作品“赤裸裸的情欲”表象下,“悲哀美”这一主旋律的变奏———虚幻美,并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以他的著名中篇《黛茜.密勒》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有意选取了小说中的一位特殊人物温特伯恩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并由此达到的特殊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极具先锋精神的一位创作者,陈染在当代文坛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一席。坚持女性视角的写作,也让陈染的作品带着浓厚而鲜明的性别色彩和明显的"个人化写作"风格。文章以陈染近年来的一个短篇小说《梦回》为切入点,探讨了陈染借小说投射出的对于现代女性生活现状的一种忧虑和思考。"梦"是小说的重要意象,小说中围绕"梦"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来诠释作者在小说中通过"梦"表达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那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的代表作,小说独具特色的象征手法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该文从红字A本身、人物珠儿以及场景刑台等的多重象征性来探析作品所赋予的生命寓意。  相似文献   

19.
三个叛逆的女性——《静静的顿河》的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现代女性主义者看来 ,《静静的顿河》仍是一部从男性视角出发的作品 ,但令人惊异的是 ,在这部颂扬男性力量的英雄史诗中 ,作者竟创造了三个反叛男性中心的女性形象———阿克西妮亚、娜塔丽亚和达丽亚。虽然未必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但这三个女性叛逆反抗男性压迫的行动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赋予了《静静的顿河》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以著名诗人的身份参与小说创作,这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其《搜神后记》的精神旨趣和情节模式有许多开拓之处并常常为后代小说吸收,不失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小说集,集中作品篇幅较长,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善于构置悬念、埋设伏笔,文字雅洁清丽,描写细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