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3.
1 实验装置制作。如图1所示,在一普通氖管的两端,各焊一根长约5厘米的铜线,将氖管的上端铜线制成小圈,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横杆是木做的),在它的下端线焊接一易拉罐,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易拉罐电单摆。取两块圆形铝板,分别用螺丝固定在木把上,然后把它插入干净的酒瓶中,用导线分别把两铝板与“高压发生器”正、负极相连接。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中,“观察与思考”(课本第6页)含硫火柴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不是很方便,点燃火柴后两个烧杯要紧扣在一起并及时振荡,才会看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现象。②需要燃烧多根火柴,才会看到有较明显的现象。火柴燃烧时生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本文例谈了时间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影响。(1)时间,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化学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实验操作: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其两端变黑,从而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如果时间短于1s,火柴梗上…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热传导"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为了让学生感受热传导现象,该实验装置是用凡士林或蜡将火柴梗粘在金属条  相似文献   

8.
角动量守恒演示器这个重要定律的简单演示可以用漏斗和一些砂子来实现,漏斗用薄铁皮制成,口径约6英。几根粗铜线被焊到上端的凸环上,使漏斗能自由地悬挂在它的轴线上,在悬挂点上,使用一个低摩擦力的转环,类似于钩鱼工具中的转环。将漏斗装满砂子,并给它一个轻微的...  相似文献   

9.
闪动成像原理及应用浙江财经学院信息系赵辉一、引言我们都曾发现过这样一种现象:在夜晚,当我们划亮一根火柴并将其挥动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个连续光环,而不是一个燃烧的火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眼具有的视觉残留效应。一根挥动着的火柴,在我们眼中不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1)粉尘爆炸器的自制目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中“可燃粉尘的爆炸”是新增演示实验,用于探究可燃性粉尘的爆炸原理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了增强实验效果,笔者从面粉的干燥程度、粉尘烟雾的形成、容器的密封程度等入手,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了这种粉尘爆炸器,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教材中,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苯与溴都产生了气化现象,烧瓶内充满了苯和溴的蒸气。当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时,苯和溴的蒸气外逸,污染教室内的空气。为此,我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仪...  相似文献   

12.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我们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先在一个小碟子里,放上1~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末,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不过,在冰块上要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  相似文献   

13.
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对辐射热吸收本领强弱的比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一种是通过对黑白玻璃瓶同时加热,观察在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时,与瓶相连的玻璃管中液珠移动的快慢;另一种是在黑白玻璃瓶的外壁用凡士林或者石蜡粘结火柴梗,通过观察火柴梗在瓶子受热时掉下的先后顺序来比较瓶子对辐射热的吸收本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过去习惯用弹簧振子来演示受迫振动,用共振摆来演示共振现象。在90年代的高中物理课本中,共振在技术上的意义增加了共振筛的内容。笔者认为以共振筛作为受迫振动和共振演示器,它既能说明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原理,又有实用的意义。有一些实验书籍上,用一片弹簧片一端固定,另一端安装一只带有偏心轮的小电动机,逐渐改变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来演示共振筛的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但终有"不真实"之感。所以我们完全按照书本上所提供的条件,用四只弹簧,筛架上安装偏心轮等而制作成功。今将仪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一、结构和原理1…  相似文献   

15.
氨喷泉实验是一个能很好地说明氨在水中具有很大的溶解度的经典实验 ,通常的实验装置是由 5 0 0mL圆底烧瓶和 80 0mL烧杯等仪器搭配而成。但是 ,随着绿色化学的兴起、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这种大手笔的实验装置就显的有点不合时宜了。为此 ,我们研制了一套氨喷泉实验的微型装置 ,以 2mL圆底烧瓶代替5 0 0mL圆底烧瓶进行实验 ,将氨气的用量降为常规实验的 1 2 5 0。改进后 ,不但节约试剂、节省时间、实验仪器精简、操作方便 ,而且射流时间长、喷射有力、现象生动鲜明 ,实验重复性好。1 仪器及材料2mL圆底烧瓶 (或5mm、8mm…  相似文献   

16.
一、原理该喷灯正常工作时,燃烧管吸收的热量从上到下传给内热式酒精气化管,气化包裹在气化管外面纱布上的酒精,产生的酒精蒸气通过气化管上小孔进入气化管内,再通过气化管上喷嘴进入燃烧管,混入空气后猛烈燃烧,产生高温火焰。点燃该喷灯预热时又用火柴直接点燃预热...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需随时做一些实验来辅助讲授有关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在给学生解答疑难 ,更正错误 ,解释现象 ,分析题意时更是如此。有些实验往往没有现成的教具 ,我们若能对身边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火柴、钢笔、废电池等稍加开发 ,就可做许多物理实验 ,帮助我们顺利地教学和实验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举例如下 :1 易拉罐的妙用(1)研究反冲运动用锥子在易拉罐 (可乐或雪碧空罐 )靠近底部的侧壁 ,穿刺 4个 (两两相对、且连线垂直 )直径约 1mm的小孔 ,再微微用力撬动使小孔开口均偏向某一切线方…  相似文献   

18.
一、反冲运动 讲反冲运动时如能现场制作几枚火箭并点火发射将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实验材料只需一盒火柴和少量包装纸烟的铝箔纸。将除去白纸的铝箔裁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条备用。 小火箭可在课堂上现场制作:用铝箔使劲地卷在火柴杆头上,特别注意将火柴头卷紧密。再用剪刀在火柴头外1毫米处剪去多余铝箔,并用缝衣针在火柴头正中位置轻轻  相似文献   

19.
1 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的演示实验高中教材中没有演示曲线速度方向的演示实验 ,教材中举了两个生活实例。一个是观察在砂轮上磨刀具的情形 ,当刀具与快速旋转的砂轮接触时 ,就会看到一束火星从接触点沿着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另一个是撑开淋湿的的雨伞 ,让它围绕伞柄旋转 ,从雨伞边沿甩出的水滴 ,也是沿切向飞出的。以上两个生活实例不容易在课堂上演示。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 ,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 ,效果非常明显。取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水杯 ,找一个直径约0 5cm左右的金属小球 (如滚珠、单摆小球等 ) ,用水杯将金属小球扣在桌面上 ,用力…  相似文献   

20.
6 整合现代技术 扩展探究领域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诸如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遵照以上精神,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量介绍了现代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计算机、传感器、录像机、频闪照相、数码相机等已成为需要采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极大地扩展实验的可视性和可重复性。以往用肉眼观察非常困难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