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有一年“愚人节”,马克·吐温遭到别人的愚弄:纽约的一家报纸报道他死了。当他亲自迎接来吊唁的客人时,许多人又惊.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马克·吐温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摘自《中外名人趣闻》)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诞辰100周年,两个堪称一流的庆祝晚会将在英国举行,分别由她的经理人和新闻媒介团体承办。克里斯蒂的外孙,马修·普里查德先生,无疑在考虑哪一个晚会可能使这位羞于公开露面的作家惊恐不安的问题。他不无忧伤地说:“她不会  相似文献   

3.
幽默四则     
畅销商品·正华译·一位顾客抱怨道:“在不到-个月的时间里,我已是第-次来买这种2/!螺口灯泡了。请问,这批灯泡是不是次品?”“绝对不是,先生。”售货员激动地说,“事实证明,这正是我店最畅销的商品!”驯兽师·正华译·记者采访一位驯兽师。“听说您的父亲也是驯兽师。”“是的。”“有人讲,您曾把头伸进狮子的大口中。这是真的吗?”“是真的。不过我只伸进去一次,”年青的驯兽师回答说,“那是为了寻找我的父亲。”抗议·玉丰·一名小偷在超级市场的出口处被逮住了。治安管理员打开他的皮袋一看,全是防盗锁。管理员问小偷:“…  相似文献   

4.
世界畅销书小说家欧文·华莱士因患胰腺癌于1990年6月29日逝世,享年74岁。华莱士去世前住在美国的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守候在他的身边。“他的朋友和书迷们将沉痛哀悼他,”华莱士的老朋友、有“畅销书先生”之称的小说家悉尼·谢尔顿说,“我过去就认为他是一位极为出色的作家和敏锐的探求者。而且,与众不同的是,他是自己独力以求。”“我认为他的作品将具有长久的生  相似文献   

5.
“你想印多少份,格里利先生?”“5000。”干脆、不假思索的回答。“可是,先生,”印刷厂的当班提出异议,“我们只订购500张报纸。”“我们会把这些报纸卖掉或分发掉的。”印刷机开始转动,雷鸣般的噪声打破了纽约市街道的沉寂。《纽约论坛报》诞生了。这是在1841年的一天。当第一张《纽约论坛报》从滚动的印刷机里被送出来时,这家报纸的创办者、主人和编辑霍勒斯·格里利就迫不及待地将它抓到手里。亲手攥着报纸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在他看来,它的价值可以和一个孩子的价值划个等号,它的问世是多年来的贫困、艰苦努力和失望的结晶。艰苦的努力换…  相似文献   

6.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说过:“成年男子睡五个小时,青少年睡六个小时,妇女睡七个小时——笨蛋睡八个小时!”实际上拿破仑每夜只睡三到五个小时,但他却有一种令人赞叹的本事,能在两次接见的空隙很快地睡上五分钟。另外一些以睡短觉出名的人是亚历山大·冯·布洛特、弗里德里希大帝和鲁道夫·菲尔肖。睡长觉的有名人氏也不乏其人。比如歌德,他能连续酣睡二十四个小时。俾斯麦每天总是极其恋恋不舍地离开他的热被窝。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把睡眠说成是“向死亡支付的利息”。他说,人们越准时越充分地去支付这一利息,资本被索回的时间也就越晚。他又说: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生于1870年10月10日,比他的朋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小十岁.去年(1985年)1月是契诃夫诞生125周年,而10月是布宁诞生115周年。两位作家是1895年12月12日结识的,即90年以前。在这四年之前,两人开始通信,布宁请求安东·巴甫洛维奇看看他的作品,并且谈谈自己的意见.契诃夫回信说,他“是一个差劲的评论者,评论初出茅庐的作者时,总免不了失误”。他请求布宁寄些新创作的短篇小说给他,“只是不要寄那些已经发表过的”.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了《布宁文集》  相似文献   

9.
追随梦想     
影子 《世界文化》2003,(2):9-10
当一个人最悲观的时候,我们应该鼓舞他的精神,给他以力量,使他能够战胜困难,继续前进。 ——哈特·沃里尔·丘瑟 “斯克莱特先生,那是真的吗?或者只是因为他们听起来比较容易记住,您才把他们写在公告牌上的?” “你指的是什么?”我问道,其时,我正伏案疾书,因此没有抬头。  相似文献   

10.
毫不留情     
1901年,马克·吐温决心写一篇揭露和抨击美帝国主义在国内外的血腥罪行的文章,他说,要“给自己的笔蘸上毒汁”来写这篇“毫不留情的文章”。马克·吐温的朋友们都很担心他的安全。他的好友豪威尔斯读了他写的这篇《坐在黑暗中的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即将揭晓,但即使过了八十四年,瑞典文学院仍然没有搞明白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究竟认为这笔奖金应该授予什么样的作家。诺贝尔在遗嘱中规定。奖金应授予那些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作家。在最近出版的纪念瑞典文学院创建二百周年的一本书中,瑞典诗人、文学院院士克耶尔·埃斯普马克先生说,自1901年第一次颁发文学奖以来已经一再对“理想倾向”这个概念下过定义。有机会看到文学院的机密文件的埃斯普马克先生下结论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似乎就是  相似文献   

12.
有时,你会认为这位名叫托马斯·德·昆西的瘦弱矮小的人确实是生活在他所描写的如此出奇的一个超自然的、奇异的、梦幻般的世界里。他十分博学,从十五岁起就能写、甚至能说希腊语。然而,他对日常生活琐事却一窍不通。据说,有一次,他疯狂地四处奔走想尽办法借几个先令,而他口袋里却装有一张不知如何去兑换的五十英镑的钞票。他不能容忍随便扔掉手稿和报纸的现象。在他临去世前,还在给爱丁堡的六处住所付房租;因为他会在一间屋子里埋头写作直到他被稿纸象雪片一样地埋在底下为止。然  相似文献   

13.
人们纷纷传说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妻子诺拉是爱尔兰一个无知的酒吧女招待,她从来不读乔伊斯的作品,她说:“我不知道我丈夫是否是个天才,但他肯定心术不正。”乔伊斯蜚声文坛后,她对朋友们说,乔伊斯用他那妙笔而没有用他那优美的男高音歌喉去建功立业,实属遗憾之事。研究乔伊斯的学者们,甚至理查德·埃尔曼在1959年出版的著名传记《詹姆斯·乔伊斯》中也认为诺拉·巴纳克尔是这位伟大作家的伤脑筋的伴侣。当英国女作家、女权运动的记者布伦南·马多克斯第一次就撰写诺拉的传记征求埃尔曼的意见时,  相似文献   

14.
“摇摆乐大王”本尼·古德曼于星期五逝世,享年77岁。他精湛的单簧管演奏技艺,以及他对种族歧视的公然蔑视,受到世人的褒扬。电子打击乐演奏家莱昂内尔·汉普顿说,“古德曼之死,不仅对音乐界,对整个人类也是个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他贡献卓著。他是第一个给黑人以平等待遇,使他们能够和白人一起演奏四重奏的人。他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6.
人质     
1944年秋,同盟国的军队正在向法瑟兰德挺进,这时,步兵上将弗里德里希·冯·戴克斯特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命。当他看任命书的时候,他妻子阿洛伊斯一动不动地站在他身旁,极力想掩盖自己心中的焦虑。戴克斯特看完后,把任命书递给她。“还有十分钟的时间,”上将说,“咱们一起去散散步吧。”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查尔特勒修道院》的时候,”斯丹达尔说,“我每天早晨都先看两三页《民法》,好使作品的语气对头。”维拉·凯瑟动笔之前必得阅读一段《圣经》。海明威必须削好十几枝铅笔,才站起身来写作(他曾因飞机失事,腰部受伤,痊愈后总是站着写作;他也用打字机,但只打对话部分)。刘易斯·卡罗尔和维吉尼亚·吴尔夫也喜欢站着写作。爱伦·坡常常将他的暹罗猫置于肩头,然后才挥笔作诗。托马斯·沃尔夫往往先散步多时才着手写作;巴尔扎克总是先喝杯清咖啡;许多作家晨起必先喝点较烈性的酒,以清醒神志。吉卜林没有黑墨水就动不了笔,他曾写道:“我用的墨水必须是最最黑的。假如我后来还象从前那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是苏联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原姓波波夫,一生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特写。他是高尔基的好友。列宁对他很尊重,1920年曾给他写信说:“我很愿意告诉您,工人和我们大家是多么需要您的作品。”长篇小说《铁流》是他的代表作,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1931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将此书译成中文,由鲁迅亲自校编出版。鲁迅先生说这部小说写的是“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认为绥拉菲莫维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见《鲁迅译文集》第八卷283页)。现将绥拉菲莫维奇的孙女伊斯克拉·波波娃的一篇回忆文章介绍给读者,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奥斯卡参赛影片,这是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理由;萨姆·门德斯的又一部扛鼎之作,这是第二个期待的理由;强劲的演员阵容:老当益壮的保罗·纽曼、转变角色的汤姆·汉克斯、风格迥异的贾德·劳,必然成为第三个必看的理由;当然还有久违的老式黑帮题材……“每个儿子都掌握着父亲的未来,每个父亲都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洛克岛,一个声名显赫的贩卖违禁品的组织正在举行庆典,为首的罗尼先生(保罗·纽曼饰)德高望重,老而弥坚。他有个不大争气的儿子科纳(丹尼尔·克雷格饰),时不时给他捅点娄子…  相似文献   

20.
林肯轶事     
一次,林肯正走在作战部大楼的走廊上,一位急匆匆走来的军官迎面撞在林肯身上。当这位军官看清了撞着的是总统先生时,他慌忙赔不是,“一万个抱歉。”“一个就足够了,”林肯回答说,接着又补上一句,“我希望全军上下都这样平等。”南北战争期间,当南方同盟军正准备发动进攻的前夕,林肯亲临前线视察联合防御工事,陆军上将的随从参谋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陪同总统在前沿阵地环绕了一周,走到一处,霍姆斯指着前面告诉林肯那边就是敌军的防线,林肯戴着高耸的礼帽,站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