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1.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2.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 ;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 :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 1 .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 .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3.
浅析人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具有不同于动物的新的用以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和特征.需要及其满足,推动着人们去劳动、创造,发展生产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首先表现为劳动和社会关系。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其次,需要也是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既是客观的又是一个丰富的范畴,它包括人的物质需要,也包括人的精神需要,由此还决定社会关系。再次,人的最深层的统一的本质,就在于人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人作为一个类的本质应该具体表现为:人的自为性、意识性、社会性、历史性、主体性。而这几个方面的充分发展则是通过人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来反映的,只有在现实的实践创造活动中,人的本质才能得到现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统一的社会实体,人首先是劳动力,因为人不劳动,没有社会生产,人本身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也就不能延续和发展;然而人为什么要劳动,劳动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回答这一问题,这又不能不回到人自身,人正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劳动,因而人的劳动是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劳动实践的最终目的。若把教育仅看作是劳动力的教育,那就是手段的教育,工具的教  相似文献   

6.
一、劳动、职业素质及其相互关系什么是劳动素质?劳动素质是指人们在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能力和习惯等内禀特质。它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和审美情趣素质密切相关。而且,很多事实都证明,只有使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台乎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强的劳动能力。这样,才能使人具备合格的劳动素质。人的劳动素质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而且,通过教育和个体参加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异化。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现阶段不能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和谐。建构和谐社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劳动实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高教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要有时代感,要从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教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新探讨的内容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使得出的结论更贴近实际的需要和可能。本文谨就几个有关问题谈点初步的看法。一、关于高教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生产力,二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恩格斯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向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提供实践基础的根本途径。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在人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的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一方面,人具有创造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企业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关键。人力资源是一种无形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一个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广纳贤才和留住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又在于坚持人本管理和满足人才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小说家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夫俗子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他们的作品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重视世俗生活的描写,重视世俗化语言的叙写,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对国家更好地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更好地获得社会生存权,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必要性如下:一是人权需要,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二是政治需要,即增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程度,促进社会和谐;三是现实需要,即增加学习机会,提升受教育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四是残疾人发展所需,即为残疾人融人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五是顺应国际趋势,即从隔离式特殊教育逐步走向融合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人及其质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四种利益关系人。由于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需要不同,相应地,教学活动对每个利益关系人的价值也就不完全相同。教学质量观与教学活动的价值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四种利益关系人的教学质量观也是不相同的。文章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分析,揭示出不同利益关系人的教学质量观。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洋节”登陆中国,这给我们的传统节日带来了冲击,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洋节”的论争。在中西方文化不对等交流的社会现实中,这将直接影响到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影响民族的命运与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正视总比回避更有益,对“洋节”论争的实质进行认真思考,客观分析了“洋节”现象的社会成因,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递增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首先应当认识未成年人犯罪.本文试图通过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的类型特点,透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之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8.
The rô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widely recognised, but the particular institutional forms and programmes vary subject to the level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and possibilities foun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is context UNESCO organized a Seminar on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Setting‐up New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Program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Paris, 5‐8 October 1976), which was attended by 10 participa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observers from sever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New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establish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re examined, and attention was given to new forms of study programme in existing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eg. open universities, television universities, workers’ universities, correspondence and sandwich courses, etc.). The main trends and problems were identified and proposals were formulated for further UNESCO activities in this field.

Information on the main issues of the meeting is given below.  相似文献   


19.
人进入老年期后,在生理上的退行性改变与所患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对此加以了解,对于保护老年人的健康,积极防治老年疾患,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由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引导,17年文学创作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偏颇和失误,一是人物形象的单一化,一是文学创作的浮夸风。从根本上违背了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