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总体形象,它鲜明地代表着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主要体现在稿件的选择、归纳、调配。责任编辑根据报道意图,选择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对新闻的内容、画面和解说进行初审和修改,在编排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内容的新闻价值,更要注重受众的心理需要。电视新闻的编排如何体现受众的心理需要,往往决定着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处理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与受众心理需要的关系,应该是电视新闻责任编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作品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时尚以及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电视新闻美的体验。然而,电视受众对电视作品的收看、理解与评价,会有较大差异。这是受众在收看电视时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审美结果。受众对电视频道的选择取决于受众对电视新闻审美价值的评估。电视新闻画面与审美的关系近些年,建立在现代高科技装备基础之上的电视艺术已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成为亿万受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可谓稳坐荧屏前,一览世界小。这种广泛而深刻的传播效应在于现代科学技术极…  相似文献   

3.
保红 《记者摇篮》2005,(3):27-27
电视新闻是客观真实事件的反映,它的政治价值、认识价值得到大众的认可,近几年它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审美价值?首先。要从电视新闻的本质特征入手。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审美感受与受众的审美心理之间产生一种共鸣,编辑除了应具备感性经验、直觉领悟等素质外,还应具有展示美的思维统摄力,使新闻报道所必备的科学求真、伦理求善、艺术求美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进入了以受众为中心的消费时代,电视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新闻节目的成功与其是否能够适应受众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我们目前的电视新闻表现形式还远不能适应受众的心理需求,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关于电视新闻的作用,新闻教科书早有定论:其一曰“播报新闻、传达政令”,其二曰“沟通舆论,影响舆论”,其三曰“传播知识、活跃生活”。少儿电视新闻虽然也属于电视新闻范畴,但由于受众一般定位为8-14岁的儿童,相对于普通电视新闻受众,其知识面较窄、理解能力较弱,收视心理、收视行为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少儿电视新闻的各项作用与普通电视新闻虽然大体一致,但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概括地讲,其作用有四:为儿童播报适合他们的新闻;让儿童得到娱乐享受;寓教于乐,让儿童得到道德启发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成为儿童接受媒介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7.
童琼 《青年记者》2015,(6):58-59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正确认识受众心理变化是实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基础。尽管资讯、求知、娱乐等日常性社会心理需求还是人们观看新闻节目的重要动机,然而人们表达个人意愿、参与公共事务、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自我认同"心理需求也更加迫切。它体现了人们对个体化生存向社会化存在的不断进发,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目前学界对受众心理和电视新闻报道创新多有论述,从宏观角度对媒体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也有  相似文献   

8.
受众的需求和心理一直都对新闻传播效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目前为止,电视新闻节目受众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态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接受心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电视新闻的现状还不能够对受众的需求和心理进行满足,本文中,笔者就对基于受众角度的电视新闻创新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新闻的价值首先在于新,同时更要求深。因此,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把最新发生的事用最新的视角、最快的速度传播给受众,还应该挖掘和表达出新闻的深度,使受众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当今的电视新闻从业者,掌握着先进的高新技术,电视技术与艺术手段又是当今世界上受众接受资讯的主要渠道,因此,电视新闻从业者。更应该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和敏锐视角,做好电视新闻的传播工作,努力从“新”字上突破,在“深”字上着力。  相似文献   

10.
任昱玮 《新闻窗》2014,(5):44-4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不仅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还需要满足受众的心理。因此,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就需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还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一、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不仅要及时、准确的传递社会信息,还要得到受众的支持与认可,从而提高收视率,增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作用于广大受众,电视新闻能否更加平等、更加亲切,让受众不再有被“灌输”的感觉呢?能!因为电视新闻像绘画一样具有多视角性,绘画可以找到最具冲击力的视角,电视新闻也可找到最具亲和力的视角,关键在于怎么“做”新闻。我们把“亲和力”一说引进电视新闻的领域,不能不谈到十分相似的概念——“贴近性”。“贴近性”要求记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更贴近时代。“贴近性”在近几年,一直是电视新闻理论界对记的基本要求之一j其实,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相对记而言  相似文献   

12.
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有满足消遣、娱乐的一面,还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一面。读者买报,必然也希望从报纸中获得一种审美需要的满足。受众审美文化心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标准等等。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兴起和繁荣,受众选择面明显地拓宽了,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武东正 《新闻传播》2009,(10):49-49
从社会效益方面来看,大众传媒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同时,还肩负着影响受众、引导舆论的使命: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传媒机构必须吸引受众、招揽广告.才有可能不断发展与壮大。因此.新闻传播天然地存在对于传播效果的追求.电视新闻也不例外。本文就是从受众求真的心理来对电视新闻编辑过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电视新闻的细节,指的是在电视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能够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所谓电视新闻的细节,指的是在电视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能够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如果说,现场画面使电视新闻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细节便为电视画面增添了灵气,使之更具有新闻传播的魅力。我们如何捕捉细节,才能起到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效果呢?一、抓取最能揭示主题思想的细节本质的东西往往被无数琐碎的细节所掩盖,生活中的细节是自然地呈现出来的。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网上新闻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能及时了解到多方面的新闻,而反观电视新闻,除了直播,一般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相对新媒体来说都比较滞后,因此对受众的吸引力就变差了,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使电视新闻内容及表达形式与受众心理相契合,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稳步发展下去,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结合当下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是对社会生活及时、客观、真实的生动反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的写照,可以说,它自身就应饱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从美学视角对新闻素材进行取舍,是对观众审美心理的一种引导和满足,也是达到理想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电台新闻的特质是画面语言,它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拍摄、剪辑,展现给受众的是一幅再现的生活场景,让受众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然而,我们许多电视新闻特别是地方电视新闻却是差强人意,受众不看画面,通过耳朵也能了解到新闻的大概,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与电视剧具有不同的属性。电视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事实”的报道,它必须是“生活的真实”;电视剧则属于文学范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然而,电视新闻却可以借鉴电视剧的一些文学创作手法,吸引受众,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一、用情节吸引观众一部文学作品或电视剧,靠精彩的情节吸引读者或受众。新闻节目吸引受众首先靠的是新闻价值,而不是情节。而在制作新闻节目时,在严格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注意新闻报道的情节,是创造观众收视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开篇设置悬念。电视与别的媒…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因其以纪实性的可视形象和声音反映现实生活,因而,具有比报纸广播更多的优越性。如果说当初人们看电视新闻还是带着新奇感、好奇心,只是为了满足视觉上的一睹为快的话,那么,现在人们看电视则是为了获取他们想要获得的信息,而且能在行动上、思想上受到指导和启迪。人们随着对电视这一传播工具认识的深化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电视工作者也带来了越来越重的责任感。那么,如何把握受众心理,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其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电视新闻的深度。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与广泛、迅速、简要地传  相似文献   

20.
当代受众心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当代受众心理的特点,主要是受众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的急剧变化,在观看某些电视新闻时,产生一种厌烦、怀疑和被愚弄心理。因为大变革时代的冲击波,对全社会都产生了强烈的震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一切都在变化。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已不再是历史形成的平淡无奇,自给自足的价值观念,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自由选择意识比过去更强了,他们常常希望“开机有益”、希望从屏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