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     
《视听界》2007,(2)
凤凰应该请于丹来做老师凤凰论坛作者:民国长衫发表于http://bbs.phoenixtv.com/fhbbs/viewthread.php?tid=2237323今天,打开凤凰,又看到鲁豫的节目,这期的嘉宾是于丹,人家于丹是老京油子,从大学、到硕士、到博士,陆续读过中文、古典诗词、影视传播专业。人家还闲不住,到目前为止,除了非洲,地球基本跑了个遍。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19):38
正《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著定价:38.00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6月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  相似文献   

3.
水·火·爱情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评点远古到民国时期情爱的完全读本。作者是郦波。他幽默诙谐,语出惊人。他质疑于丹,挑战王立群,交锋声中尽显学者本色。有人评价他是——从大学讲台跃入电视讲坛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华书局"和"于丹"成为出版界两个炙手可热的名字.前者,发货码洋从2004年的8000多万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1.8亿元,全国总体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从2003年的141名上升到了2006年的35名;后者,在<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签售首日,9个小时之内签售10200本,到目前为止,这本传统文化书籍销售量已达到400万册,评委给出的评语是"读<论语>谈心得,儒家经典让女教授火了一把".凭借<于丹〈论语〉心得>及此前的<正说清朝十二帝>等系列图书,中华书局在全国图书市场的占有率排名,从2003年的第141名跃升至2007年的第三名.  相似文献   

5.
于丹是2006年底到2007年整个中国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2007年国庆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文化访谈录"节目中,人们看到连续七天播出的《于丹·游园惊梦》。有媒体人称之为"于丹一个华丽的转身,从2000多年前的诸子百家一下子转到讲雅致的昆曲"。  相似文献   

6.
"于丹现象"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于丹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热捧,与其说是于丹的成功,不如说是电视霸权的胜利。"于丹现象"是电视对传统文化资源、印刷文化领域的一次成功"收编"。  相似文献   

7.
孟秋君 《出版参考》2007,(8S):39-39
进入2007年,在图书界有两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一是,著名学者于丹女士陆续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在发行销售方面连创新高;另外一个现象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感恩的心》在广大读者的关注下也刷新了图书发行量的新记录,不足一月销售量已破11万册大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胡畔 《传媒观察》2007,(11):14-15
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的走红,其间差不多正好是十年。这十年,见证了我国知识分子从开始介入电视媒介到如今让各种媒介形式"为自己所用"的全部过程。电视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和壮大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是有  相似文献   

9.
影视与读书     
林载爵 《出版参考》2007,(6S):25-25
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于丹(论语)心得》的签售会,一直到晚上九点半,主角于丹足足签了将近8000本,现场总共卖出了1.2万多册,打破了售书史上的纪录,超过易中天8月在上海签售《品三国》4000多本的纪录。  相似文献   

10.
文学@@5月上市的图书有4种进入6月文学类榜单Top10,它们分别是《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超级冷漫画8-疯了!桂宝(奇乐卷)》《决战江湖》《女王,再见黑天鹅》.于丹的号召力不容小觑,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开始,她就拥有了众多拥趸者.《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延续了其作品通俗、易懂、妙语连珠的风格,源远流长的古诗词经由于丹的解读,更让读者感受到了独特之美.《疯了!桂宝》的确疯了,成人绘本漫画类能够挤进文学类榜单前10名并不多见,《超级冷漫画8-疯了!桂宝(奇乐卷)》本月位居第七名,从线上到线下,从电视到平媒,这个极具性格、疯得可爱的漫画人物桂宝让无数的桂迷们为之疯狂.青春文学《女王,再见黑天鹅》是小妮子的新作,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孩,从平凡到坚强,从坚强到坚韧,从坚韧到承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金莲 《出版参考》2007,(6S):25-25
几个月前,一位常居大陆的朋友回台湾过年,见面时聊到在大陆狂飙的百家讲坛以及新窜红的于丹,朋友立即眉头紧皱,然后说起大陆媒体对于丹各种负面评价。笔者当时以为是这位小知识分子对通俗大众的作品怀有偏见,而笔者也观察到大陆出版文化界和台湾20年前—样,对知识商业化这件事还不很习惯,每有畅销书作家兴起,媒体便一阵批骂。于丹遭遇的批评,笔者猜想应是这种反商心理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朱健桦 《出版参考》2007,(11S):22-22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不仅如此,于丹的另一部作品《于丹(庄子〉心得》也超过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下)》、《品三国(上)》两部作品,位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第2。至此,出现了于丹全面“超越”易中天的态势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的最后一场文化高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个月之前,于丹这个名字,还只是电视媒体圈所熟知的一个专家,现在,这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论语》布道者:仅一个月,《于丹(论语〉心得》的销量便突破了100万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于丹新书《于丹〈庄子〉心得》的百万册首印计划于2007年2月14日在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杨瑞雪、央视“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一起按下了印刷机的启动装置。据出版社相关人士介绍,为保证图书质量,防止盗版,他们从用纸到图书规格都“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偏概全的报道方式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的标题是《于丹女研究生坠楼身亡》,编者用"于丹女研究生"和"坠楼身亡"两个极吸引眼球的名词对这则新闻进行了渲染.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论语》热了于丹,还是于丹热了《论语》,在《于丹(论语)心得》出版后,于丹火红大紫了,《论语》也人红大紫了.  相似文献   

17.
孝敬之道     
于丹 《全国新书目》2008,(11):28-29
《于丹〈论语〉感悟》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7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它的朴素和温暖不仅在于那里面有天下大道之志,与此同时它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春雨潇潇,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售书的场面火爆.从四面八方、甚至刚下火车赶来的读者雨中排队,伞花接龙,蜿蜒延伸,在绕大厦一周之后,复又旋上五楼.自于丹在《百家讲坛》一夜蹿红之后,她的著作便成了一书难求的热门货,以至本次9个半小时的《于丹〈庄子〉心得》签售突破上次《于丹〈论语〉心得》13000册的纪录,再次飙升至15000册,这在近年来的书店行情中可谓罕见.  相似文献   

19.
于丹又一次创造了书市神话!她在签售<于丹〈庄子〉心得>一书时,一口气签了10个小时,一共签掉了15060本.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介绍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而迅速“红”遍全国。面对于丹的迅速窜红,褒贬不一的评价也接踵而至。追捧者认为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她的作品是站立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她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