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一平 《成人教育》2009,29(12):30-31
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应采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夯实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根基;将“观点的灌输”、“行为的制约”与为大学生提供指导与服务相结合;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提高实效性;强化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六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积极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通过探索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积极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通过探索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要真正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拓展大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二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三是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途径是包括: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育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同时,在理论研究、教育模式、教师素养、教育机制等方面做好长远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基础。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核心价值思想为大学生理解认同,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文章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增强其有效性的关键在"三新",即:理论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吸引力;观念更新,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选择;途径出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强大生存力、发展力最核心和本质的来源。本文主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其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多元并存的一元主导"辩证方法论原则.价值观多元化的深刻基础在于现实生活中主体存在的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也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必然结果.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性是大学生主体性和自觉性日益增强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多元并存的一元主导"方法论原则的具体途径是要将"尊重人"的教育过程与"塑造人"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尊重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应通过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生活教育、榜样教育的途径,并且处理好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相结合、多元一般价值体系与一元核心价值体系并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宣传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德胜 《文教资料》2010,(16):199-2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生命之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沿阵地,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途径.红色资源作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其内客契合与途径探究是先决要件.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的价值取向,其内涵在本质上是相互契合的,在实践中,我们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挥红色资源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适时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有效的阵地之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真正探索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教育与自我教育、规章制度与育人环境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文章在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主体、思想理论课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途径,以期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社会文化,其必然存在传播、接受和内化的文化变迁过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抓好传播途径、接受度、内化路径三个环节,即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积极探索传播途径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普及,准确把握大学生接受度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努力创新大学生内化路径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地进大学生头脑,河北科技大学通过创新教育载体、方法和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浅入深、自然而然地入大学生头脑,成为大学生自觉而又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田淑卿  汤波 《文教资料》2012,(23):140-1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它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人为本"是其根本追求,也反映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重要理论和价值原则。应当把"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医学生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发挥作用,使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大众价值体系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切实把解决各种利益矛盾作为突破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与医学生现实相结合。应当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文医学素质教育模式、途径、方法、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这种引领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深对“八荣八耻”荣辱观的理解等方面。高校要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管理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与课本理论相结合、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生情感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