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见长的小说,它标志着悲剧艺术小说走向了成熟.《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的,“这种悲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天理与人欲、礼教与人性的冲突.在传统礼教的压抑下,人性被严重扭曲,众多人物在传统礼教的圈子里无法摆脱,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本论文将从《自鹿原》中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从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个时代里面巨大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人类的。《静静的顿河》与《白鹿原》在揭示人性突围悲剧的层面上有着许多相似点,悲剧美学风格又存在很大的差别,黑格尔的悲剧论有助于洞察其中的原因。《白鹿原》在人物形象设计、悲剧意义的生成上借鉴了《静静的顿河》,同时又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很好地发挥了小说的艺术特性,把史与诗水乳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史诗风格的作品。小说以白鹿原为舞台,以白、鹿两姓子弟的人生历程为主要描写内容。以民族心史为构架,以宗法文化的悲剧和农民式的抗争作为主线来结构全书,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白鹿原》是史与诗风格的完美交融,是民族生存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反思,它从历史的深度,生活的厚度,文化的广度,人性的力度入手,把人、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且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增强了作品的时空感。  相似文献   

5.
鹿三在《白鹿原》中的意义在于通过他与白嘉轩的亲人般的主仆关系折射出中国阶级关系往往被温情脉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所掩盖的悲剧本质;通过他刺杀田小娥这一悲剧事件,揭示出其文化及人性内涵:即对封建道德的捍卫及反叛.这是鹿三形象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6.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田小娥,白鹿原这个古老村落变迁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女人,以潘金莲似的悲剧人生演绎了她和白鹿原上两个家族的两代男人之间的爱恨纠葛,致使自己最终成为性与欲望的代名词。而田小娥人物形象的内涵并不止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法从人性、文化、宗法等角度解读田小娥,希望丰富其作为封建社会悲哀牺牲品的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鹿原》表现出相当的人性深度,它对生存的表现和道德的发掘都是具有力度的。它反映了深层的中国传统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与矛盾,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某种内在张力。在这一方面,它具有“史诗”性。  相似文献   

9.
《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塔里的女人》写了两性在爱情中的不同表现,男性较现实、容易妥协,女性则更勇敢、执着。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加入了对生命意义和人性的思考,辰现了命运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篇小说主人公及其意蕴的分析,进而反观两性关系和两位作家的创作意旨。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白鹿原》中的姻亲进行分析,认为姻亲有着繁衍后代、两性分工的功能。门当户对的姻亲有着极大的稳定性。《白鹿原》中的各种姻亲模式,反映出当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化心态是矛盾重重的。从对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传统儒家道德的景仰和膜拜。但在塑造悲剧女性形象田小娥时,又显示出作家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质疑与批判。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心态,《白鹿原》作为传统伦理规范的一曲挽歌才显得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2.
许娟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108-110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在他的身上有着复杂的人性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女性,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女性悲剧来反思男权文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由于男权文化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她们不可能完全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因此作品反映了强大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同样是写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两部作品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于《白鹿原》而言,性观念与性心理的挖掘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叙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人性深度的探讨乃至对儒家文化的深沉思考能否取得成功与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白嘉轩和白孝文性观念、性心理的解读,展示《白鹿原》非凡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
小说《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史诗性作品,极具悲剧色彩。它描绘了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浮,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笔触叙述出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历史的沧桑巨变,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展示了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传统宗法文化象一个神秘怪圈,其负面影响使白鹿人活得很艰难、很痛苦;历史犹如一个灼烫的鉴予,在它的煎烤下,白鹿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某种悲剧角色;大自然的肆虐,更使白鹿人恐怖、紧张,难以为生。白鹿原是中国的缩影,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8.
《金梅瓶》中的两性观受到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重情轻理社会思潮的明显影响,注重权钱交换与情欲感受,体现出迥异于传统的新特色。从社会文化意义上说,这种两性观是对传统两性文化的挑战,喻示着两性关系中新质素的萌生,同时在情欲的表层下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她们别无选择──安娜和田小饿的婚姻、爱情悲剧比较么忠义文豪笔下的女性数不胜数,《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黑玫瑰──典雅、高贵,《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则是陈忠实培育出的野花.“土的掉植”的白鹿原上的小女人田小娥与“压倒众芳”的俄国上流社会的贵夫人...  相似文献   

20.
对《白鹿原》两性文化的思考赫牧寰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作家们在优美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中,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实现了恩格斯在1859年提出的未来艺术的理想:“较大的思想深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