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相统一的原理,讨论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的起 源和散布。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Endress1989a的概念)包括下列7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 树科、折扇叶科、领春木科、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  该类群共有13种分布区类型,东亚区的南部和 印度支那区的北部是它的现代分布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及原始类群和外类群的分布分析,以上地区最 有可能是这类植物的起源地。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起源的时间至少可追溯到早白垩纪巴列姆期,较可 靠的化石证据说明悬铃木类植物在早白垩纪阿尔必晚期出现,而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树科和金 缕梅科植物的出现均不晚于晚白垩纪。  最后,从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两个方面探讨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叶绿体基因rbcL的核苷酸序列证据讨论了单型科——马尾树科的系统关系。数据矩 阵中包括了马尾树科及其它“高等”金缕梅类各科,并分别利用Cunoniaceae科的bauera属,“低等”金缕梅类植物连香树属和枫香树属作为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两种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在rbcL基因树上,马尾树属和被用于分析的胡桃科各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支持马尾树科和胡桃科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讨论的胡桃目的概念包括胡桃科和马尾树科。作者详细地对该类群植物性的分化,果实 传播方式及分化,生态及地理的分化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最后探讨了该目的系统位置,认为胡桃目与杨梅目和山毛榉目有密切的联系,是金缕梅类植物演化最高级的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 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获得4个最简约树。简约树步长为893,其CI值和RI值 分别为0.558和0.591。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梅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 的取样密度,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 金缕梅目内。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传统的“低等”金缕梅类成员领春木科与毛茛类植物聚在一起;悬铃 木科与昆栏树科和水青树科关系较近,而与金缕梅科关系较远;杜仲科与低等金缕类的核心科——金缕 梅科的关系似乎较除连香树科之外的其它低等金缕类成员近。低等金缕类植物由一些古老、孤立的科组成,且是多系的。  相似文献   

5.
金缕梅科(广义)的叶结构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缕梅科(广义)Hamamelidaceae包括29属,约140种。  此科的化石出现得较早,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个比较古老的科。 本文的目的是系统研究此科透明叶的各种性状特征,并检验它们是否具有分类学意义。 本文研究了金缕梅科29属、60余种的叶的各种性状在科内的分布及演化趋势,并根据这方面的证据对此科的分类提出一些修正意见,系统描述部分介绍了金缕梅科各属叶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桦木种植物的研究历史作了详细的总结。在钻研文献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系统学资料,使得花序、花,花粉、叶表皮等各类性状能够在属间进行比较。根据外类群比较、和谐性分析等原则确定了性状的演化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和最小平行演化法对桦木科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对各属的现代分布和地史分布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桦木科植物的分布中心、起源地、起源的时间和散布的途径。作者试图回到遥远的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从描绘桦木科植物起源和早期分化的古地理和古气候背景人手,分析了在这种背景下桦木科植物所发生的空间辐射以及植物体本身所产生的形态进化,以求得对桦木科植物起源、散布和分化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最后对桦木科组以上的等级作了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交让术科10个种的气孔和花粉形态及金缕梅 科和黄杨科一些代表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据大戟科已有资料,较系统地从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胚胎学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讨论交让木科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8.
昆栏树属(Trochodendron)、水青树属(Tetracentron)和领春木属(Euptelea)是一群 种数少而较原始的被子植物。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 对于它们的系统位置存在着不同的看 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一方面为讨论系统位置时提供孢粉学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为鉴定化 石花粉提供依据。 从花粉形态看,支持这三个属分别成立三个科。昆栏树属和水青树属花粉具三沟,而木兰科为单槽类型,因此不同意把它们放在木兰科(或目)。领春木属花粉具皱(rugate),皱膜上具粗颗粒(短条),如果皱进一步缩短和增加数目,类似于金缕梅科某些属,因此支持ronquist     (1968)把领春木科放在金缕梅目。Hutchinson(1969)把昆栏树属和领春木属放在同一科(昆栏树科),从形态结构,导管存在与否,染色体数目,这两属差异较大,同时花粉的形态差别也较大,本文不支持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金缕梅科系统发育的古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描述了现代金缕梅科中主要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孢粉学的资料探讨 了金缕梅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规律。     文中还详细记述了金缕梅科中化石花粉的形态、出现的地质时代及分布;并进一步探讨了金缕梅科的地质演进历史。文章认为.早白垩世时期为金缕梅科的发生期,晚白垩世为金缕梅科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金缕梅科中的主要属——金缕梅属Hamamelis、蜡瓣花属Corylopsis,弗特吉属Fothergilla均已出现。被子植物第一次在植物界中占据优势。进入早第三纪时期金缕梅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花粉形态由三沟型演进出散孔型。最后,本文通过对金缕梅科孢粉形态学的研究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详细的论述了金缕梅科演化的古孢粉学证据。文章认为金缕梅目可能由棒纹粉(Clavatipollenites)直接演进而来,而后再演进金缕梅科中其他各属种。文中还根据孢粉形态学的分析和孢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提出金缕梅科中的枫香属Liquidambar是和金缕梅科中的主要类群(三沟型)完全不同的两个类群,从而同意枫香属应当从金缕梅科中独立出来,另建立一个阿丁枫科Altingiaceae。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数量分支分类,提出一种构造演化树的实际计算方法,称为最大同步法。桔梗科6个种的数据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并对这种方法做简单的评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马尾树科的形态及分类系统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sent paper is devoted to a study of the basic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demic family Rhoipteleaceae from China.  The fundamental pattern of the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hoipteleaceae i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Juglandaceae in wood anatomy, resinous peltate scales, apetaly, bicarpellate pistils, one-seeded fruits and exalbuminous seeds.  Whereas Rhoipteleaceae has stipules; perfect flowers with superior 2-loculed ovaries, anatropous ovules and two integuments; vessel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xylem with the scalariform perforation, and 2–8 (18) pores on the oblique plate being observable; vascular rays heterocellular and tricolporate pollen.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at least most of them, agree pretty well with those depicted by Manning in his “Pre-Juglandaceae”.  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the Juglandaceae is derived from  “Pre-Juglandaceae”by  way  of the Rhoipteleaceae, as the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features as indicated above tend to show that the Rhoipteleaceae is more primitive than Juglandaceae.      The Rhoipteleaceae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related  to  the Betulaceae or Ulmaceae, a view, which the present study does not prove to be acceptable. Both Takh- tajan (1969) and Cronquist (1968) pointed out that the Juglandales, Urticales, Myrica- les, Fagales are all direct derivatives from the Hamamelidales.  However, since the Rhoipteleaceae is simillar to the Betulaceae in wood anatomy and pollen, it seems that there too could have certa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hoipteleaceae and the Betula-ceae in the course of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2.
杜仲科的解剖学和胚胎学及其系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对杜仲科Eucommiaceae的木材解剖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 察,并与榆科Ulmaceae和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进行了对比分析。  根据木材和胚胎学的资料,并结合外部形态和化学方面的资料,讨论了杜仲科的分类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13.
杜仲科特产我国,有一属一种,即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它的花粉形态除   Erdtman(1952)通过光学显微镜研究过外,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通过光学显微镜、扫   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它进行外壁系统研究的结果。杜仲花粉为三拟孔沟类型,但有时孔界线   微弱,孔的轮廓为椭圆形。外壁表面具纹饰,光学显微镜下光滑,扫描电镜下为颗粒状,透射   电镜下为小棒状, 其外壁,覆盖层为细颗粒组成,柱状层为小棒,基层很厚。有些分类学家,如   Solereder(1899),Cronquist(1968)根据花和木材的结构,认为它与金缕梅目有联系, 而另一   些分类学家,如Oliver(1891),Takhtajan(1969)根据叶脉、花序、果实、种子等,认为它与荨麻目有联系。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我们认为它可能与金缕梅目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植物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对传统 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群的一级分类提出了挑战,怀疑这样的分类是否能反映被 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势。我们认为分类必须建立在谱系关系上,以表示其自然系统。在早白垩世 结束之前,其中有一次被子植物大辐射,有8条主传代线似已明显出现。根据林奈阶层系统,我们以 “纲”级来命名这些传代线以显示被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向,虽然某些“纲”是并系类群。我们不否 认,我们是进化系统学家,并系类群可以作为一个自然类群来命名而被接受。这8个纲列述如下:木兰 纲、樟纲、胡椒纲、石竹纲、百合纲、毛茛纲、金缕梅纲、蔷薇纲。在本文中,每个纲只举其所包含的主要的科,至于纲间的系统关系,以及纲内的分类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