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当代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道德人格异化现象.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通过分析儒家理想人格,吸取其精髓部分,为当代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根基,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圣人、君子两个不同的层次,文章着重分析君子人格,展现了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儒家理想人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儒家心理学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主要形式,是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心理学的集中体现,其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内容:广博的仁爱之心,执着的道义追求,高度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儒家理想人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儒家心理学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主要形式,是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心理学的集中体现,其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内容:广博的仁爱之心、执着的道义追求、高度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总体上表现为仁道的具体化,内圣外王人格是其最高境界,但“圣人”的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相对于圣人,君子可被视为理想人格的现实体现,为个人修养提供了一些具体规范。“仁者安仁”则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价值观特质。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的个性品质和人格培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人的道德修养发挥过积极作用,即使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塑造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中有两类模式是世人所推崇的:一是圣王人格,一是君子人格。圣王型人格是儒家所设定做人的最高的典范,君子型人格是儒家所设定的做人的一般范型,是对圣王型人格的补充。君子人格具有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等品质。儒家理想人格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对于构建当代人格理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与行政人格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德治国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其中的关键环节是高度重视行政伦理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广大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行政人格。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的博爱思想、经世济民的传统、注重气节的精神和"穷独达兼"的文化心态已经深层次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国魂之中,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因此、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借鉴与参考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对国家公务员行政人格的健全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理想人格为"文质彬彬"之君子,其人格的最高境界,是文质合一,礼与情合一.儒家人格思想不仅有益于培养现代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而且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不同的层次,其中“智、仁、勇”的统一,由“修己”外推到“安人”的内圣外王、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其理想人格的基本体现。这一理论对完善现代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而非超凡脱俗的"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知、勇"的君子之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理想人格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符合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更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道德情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正视个体差异,德育、"心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人格教育是人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并实施人格教育的教育家,莫定了儒家的人格教育理论,并深刻影响了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走向。在塑造“四有”新人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探讨孔子人格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想人格的标准和特征、历史影响及其现代价值等问题,批判地吸取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智慧和精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个性教育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理想,贯穿于幼儿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目前,我国和美国的幼儿园都以个性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理念,共同强调儿童游戏、儿童的主体性等方面,同时个性教育在两国现实的幼儿教育中又具有不同的表现,这种差异性的表现同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耻德是中国传统儒家美德基本规范之一.儒家认为,知耻是人性的标志,是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人贵有耻,知耻求荣,是儒家理想人格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儒家耻德仍可以成为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格教育应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者要熟悉人格教育的基本特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实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在追求道德完美的道路上创立了完整而缜密的人格学说,期望以知仁勇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完善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定。"勇"是一种以仁义之心,配之浩然之气的道德品质,没有"勇"就不能为仁为义,就不能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勇"与儒家的诸多道德德目关联在一起,要对先秦儒家勇德特征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阐述,需要通过与出世的佛家、道本自然的道家和知识是美德的古希腊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使先秦儒家勇德的特征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德育的基本特征是:在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在目标上,强调理想人格的塑造;在方式上,注重家庭、社会和环境在德育中的作用;在途径上,重视教书育人,训教合一;在方法上,注重教化和自修的统一,强调自省。社会各界和每一个国民,都要大力弘扬儒家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都要树立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识,致力于净化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家长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履践儒家传统美德。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把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要重新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德目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在青少年德育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把灌输教育与指导学生内省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内省,要转变观念,确立新的人才质量观,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论述主要包括理想人格的精神价值内涵、理想人格的品质特征和理想人格的层次等方面的内容。孔子在理想人格的实践中,提出了立志、学习、克己和修己、内省等几种途径。孔子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和实践是密切联系的,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理想人格模式和塑造理想人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的“沦丧”。儒家理想人格是伦理道德本位的,并且具有入世进取、建功立业等现实性特点。应积极吸收儒家理想人格为仁由己、民吾同胞、经世济民、入世进取等思想,塑造大学生主动、博爱、心怀天下、积极进取的道德人格。同时,应在吸取儒家思想培养理想人格时坚持自觉与自愿、人道与自然统一的原则,塑造大学生智、情、意相结合,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八格。  相似文献   

19.
时代不同,对理想人格的期待也必然不同。本文在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上,回顾了中西方在历史上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即东方的君子和西方的绅士。进而,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简单对比了东西方理想人格内涵之不同。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君子”与“绅士”的历史阶级性,以及他们对技术的排斥。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人文、科学、技术三者融合的角度论述了现代理想人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