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儿子丁丁变得爱讲条件了。晚饭之后,说好要一起去看望外婆的,可儿子慢吞吞地嚼着饭粒,一点儿也不配合我。我着急地说:“丁丁,快吃饭!”没想到儿子说:“除非你答应我星期天去吃肯德基。”从外婆家回来之后,我对儿子说:“丁丁,赶快刷牙,好睡觉了。”儿子又不紧不慢地冒出一句:“除非你给我买上次在商场里看到过的机器猫。”晕翻!面对爱讲条件的儿子,我简直束手无策,我该怎么办呢?案例提供:深圳马小于不知不觉中,丁丁做事情开始提条件了。“你带我去吃肯德基,我就快点吃饭。”“你给我买机器猫,我就快点刷牙。”言下…  相似文献   

2.
一天放学后,上四年级的儿子照例手舞足蹈地给我讲班里一天发生的有趣事,我也津津有味地专心听。儿子忽然像想起什么重大事情,对我说:“妈,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听不听?”“好啊!洗耳恭听!”我以为儿子又在什么书中看到了特别逗的笑话。  相似文献   

3.
哪来的警车     
一天,我带着儿子与朋友在一家餐馆就餐。期间,朋友说要去洗手间,儿子自告奋勇地带她去。过了好久,只见儿子兴冲冲地拿着一辆玩具警车回来了。“哪来的?”我问。“是阿姨自己给我买的。”原来儿子对朋友说今天是他的生日,朋友就带他到旁边超市选了一个礼物。其实那天根本不是儿子的生日。我当时非常生气,但顾及儿子的自尊心,我没有拆穿他的谎言。回到家,我一边分析儿子行为的原因,一边思考着即将进行的谈话。“儿子,到了讲睡前故事的时候了。”儿子非常高兴地等我讲故事。我给儿子讲了《狼来了》的故事,然后问:“为什么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去…  相似文献   

4.
儿子5岁时,我给他讲了一个很古老的智力题:“树上有10只小鸟,一个叔叔打了一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还有9只。”略识算术的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儿子8岁时,我又给他讲起那个智力题:“树上有10只小岛,一个叔叔打了一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儿子想了想,说:“一只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5.
初会——小儿质疑2003年,小儿四年级,一日,将语文书递于我面前,让我读《祁黄羊》,并说“:读完告诉我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我扫了一遍,这是个历史故事,讲祁黄羊因腿疾请辞,晋悼公请他荐才,他推荐仇人解狐,不久解狐病故,他又推荐儿子。课文结尾处晋悼公夸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书上不告诉你了吗?”我指着结尾处说。儿子不满地说“:我怎么就觉得他老谋深算呢?推荐一个要死的人,不就是想为推荐儿子做准备吗?他这叫欲擒故纵。”儿子讲得在理,我欣喜地夸儿子“有思想”。儿子得意地又递上一本书,是《新编小学生成语故事》,他…  相似文献   

6.
爆笑超市     
“闻鸡听琴”儿子要听故事,爸爸准备给他讲“文姬听琴”。说的是蔡文姬小时候的事,可儿子一听题目立马表示不满“:老爸,上回你讲的是‘闻鸡起舞’,这回又讲‘闻鸡听琴’,能不能讲点儿新鲜的?”再试试脚气儿子看到有卖彩票的,非要试试运气,于是买了一张。刮开一看没中,儿子还要再买一张,理由是刚才那张是左手抽的,想再试试右手的手气。第二张刮开同样没中。爸爸问“:两只手手气都不行,死心了吧?”儿子笑嘻嘻地说“:要不,我再试试脚气?”哪吒的弟弟儿子最近看动画片《哪吒传奇》很入迷。有一天,看书时看到“叱咤”两个字不认识,便问爸爸怎么念…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轻松的聚会上,一位很有名气的青年经济学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这故事是他给EMBA学员上课时列举的有关“撮合”的基本训练的例子: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儿,他有个儿子,儿子和他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儿,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儿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儿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儿想了又想,终于被让儿子当“…  相似文献   

8.
犟嘴的儿子     
友人小曾来访,我俩聊着天,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吞云吐雾,真是惬意啊。聊着聊着,话题转到下一代身上。他说他的女儿聪明,我讲我的儿子淘气。 “这家伙,”我指着刚刚进门的儿子,“整个一游戏机迷,一天到晚就惦记着这事儿。”儿子横了我一眼,嘴里低低地嘟囔了一句。友人大笑:“哟,小家伙有意见?”  相似文献   

9.
愚智之间     
我给儿子讲了这个故事后,儿子笑了笑不以为然地说:“让我也会这样做的。”我给儿子讲的故事是: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小时候是个文静而怕羞的孩子,人们却把他看成一个傻瓜,常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一美分和一美元的硬币摆在他面前,叫他随便拾一个,威廉总是拣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不满两岁的儿子问当幼儿园教师的妈妈:“妈妈,你肚里哪来那么多的故事?”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童话集,对儿子说:“那些故事都写在这书里。”儿子又问:“这书是你写的吗?”她摇摇头:“不是,书是作家们写的,妈妈写不好。”幼稚的儿子此时并不懂得关于“作家”的任何概念,也不知道写书是怎么回事,便问:“我能写这书吗?”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可以啊!不过,你现在还得妈妈帮忙——因为你不会写字,只能用嘴说,妈妈帮你记。”“今天能写吗?”儿子似乎急不可耐了。“可以!”她满口答应,马上准备好纸笔,说:“你可以讲了,妈妈帮你记。”“我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忙碌一学期,终于盼到放假,我和儿子都松了口气。儿子如释重负地说:“我可以大玩一场喽!”看着儿子那活泼可爱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破坏他的好心情,就随声附和道:“妈妈给你放假一周,这一周你尽情地玩,不用写寒假作业!”儿子一听一蹦三尺高,说:“妈妈,您真伟大!”一周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对儿子说:“该写作业了吧!”儿子极不情愿地拿出  相似文献   

12.
儿子上初三那年,个头已快一米七了,穿上件合体的衣服,小样儿倒也挺“酷”的。一天中午,儿子放学回来对我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评了两篇作文,一篇是我的。”我随口问儿子:“另一篇作文也写得不错?”儿子眉飞色舞地说:“那个同学会写诗,我看过好几首。”我也来了兴趣,问儿子那个同学是男孩还是女孩。儿子吞吞吐吐地说是女孩,然后悄悄说:“江红想让你给看看诗。”晚上,儿子果  相似文献   

13.
那一天,13岁的儿子放学回来,一脸乐呵呵的样子。我说:“天上掉下馅饼了咋的,把你乐成这样?”儿子神秘地说:“馅饼倒是没有,可是有好事。”我说:“什么好事,快说给我听听。”儿子一本正经:“你猜猜看。”“卖什么关子,你那点把戏还不在我‘如来佛’的手心里。”儿子说:“别吹牛,说对了有奖。”  相似文献   

14.
当我问他们是否给儿子讲过“身体的权利”时,他们都茫然地摇头,还反问我说:“什么是身体的权利?”这就是他们的盲区。  相似文献   

15.
笑话数则     
合乎逻辑女客人:“你的卷发多么美啊,小不点儿。是妈妈给的吧?”小女孩:“不是的,我想是爸爸给的,因为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了。”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记性差儿子:“爸爸,你的记性一定不好。”父亲:“怎么不好?”儿子:“奶奶常说你娶了媳妇忘了娘。”失误父亲责备儿子:“邻居张家很不高兴,因为你一拳打坏了他儿子的眼睛。你说那是出于意外,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儿子说,“我本来想打中他的鼻子。”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6.
放晚学时,儿子哭哭啼啼地跑回来,头上鼓起了一个大包,真叫人心疼。“妈妈,大龙打我!”他眼巴巴地望着我,是在期待我为他做主,报仇雪恨吧。“他为什么打你?”儿子抽泣着说:“我们分两班打乒乓球,讲好打完21个球下  相似文献   

17.
儿子涛涛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各方面进步很大,细想起来,我对儿子施行的情绪“调温”术还真管用哩。一天,儿子蹦蹦跳跳地走进家门,喜形于色,我问:“什么事把你乐得这样?”只见他调皮地一笑,故作神秘地说:“暂不公开,今天搞有奖竞猜。”我不屑一顾地说:“不就是听到了老师几句表扬话!”这时儿子急不可待地向全家报告道:“爸爸只说对了一半,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8.
常丽娜 《幼儿教育》2002,(11):36-36
有人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块空白的调色板。为了培养儿子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美德,每天晚上我总要抽时间为儿子讲几个优秀的童话故事,用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教育儿子。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我决心对他进行“换位教育”,即让四岁的儿子给我当“老师”,每天晚上由他讲故事给我这个“学生”听。为了激发儿子对新游戏的兴趣,我把自己以前讲过的《365夜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东郭先生牵着毛驴走在赴京赶考的路上。毛驴驮着个口袋,口袋里装着书。忽然,从后面窜出一只狼,龇牙咧嘴地说:“东郭先生,你还认识我吗?我就是两年前那只被你救过,而又毁在你口袋里的狼——的儿子!”东郭先生大吃一惊,问:“你来干什么呀?”狼恶狠狠地说:“你没想到他还有个儿子吧!今天我要为父报仇——吃了你!哈哈!”东郭先生眼珠一转,装作迷惑不解地说:“为什么要吃我?我救过你父亲,说起来我还是你父亲的救命恩人呢!”小狼问:“你既然救了我父亲,为何又要和老农串通来谋杀我父亲?”东郭先生假装吞吞吐吐地讲:“你父亲真可怜!先是被老农骗进…  相似文献   

20.
儿子今年上一年级了,班主任老师说儿子的握笔姿势特别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老师还说,班上有很多孩子写作业都是趴在桌上,拿笔也不规范,多次指导,效果甚微。老师问我有什么好经验,我说:“我在儿子五六岁时就注重对他进行握笔‘三个一’的培养。”具体地讲,“三个一”就是眼睛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那么,怎样使孩子做到“三个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